目的应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T)探究社区老年人群运动功能与情绪、认知、睡眠方面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2021年12月至2023年8月在中国北京市、天津市、浙江省、广东省、海南省随机招募60~90岁共739名受试者...
详细信息
目的应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T)探究社区老年人群运动功能与情绪、认知、睡眠方面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2021年12月至2023年8月在中国北京市、天津市、浙江省、广东省、海南省随机招募60~90岁共739名受试者,根据TUGT时间(t),将受试者分为运动正常组、运动轻度异常组和运动明显异常组。收集基本信息,并应用TUGT评估运动功能,中国修订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认知功能,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评估抑郁程度,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评估过度日间嗜睡程度。分析受试者运动功能与认知、情绪及睡眠的相关性。结果收缩压、心率、PHQ-9、MMSE、ESS得分是TUGT时间的影响因素。TUGT时间与PHQ-9及ESS得分呈正相关,与收缩压、心率、MMSE得分呈负相关,与MMSE子成分中定向力、即刻记忆力及语言能力呈负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HQ-9得分升高(运动轻度异常组OR=1.099,95%CI:1.045~1.155,P<0.001;运动明显异常组OR=1.150,95%CI:1.066~1.242,P<0.001)、MMSE得分降低(运动轻度异常组OR=0.939,95%CI:0.886~0.995,P<0.033;运动明显异常组OR=0.793,95%CI:0.729~0.862,P<0.001)、ESS得分升高(运动轻度异常组OR=1.139,95%CI:1.094~1.186,P<0.001;运动明显异常组OR=1.203,95%CI:1.132~1.279,P<0.001)与运动功能下降独立相关。结论抑郁状态、认知障碍及过度日间嗜睡与社区老年人群运动功能下降具有相关性,TUGT可用于社区老年人群的运动功能下降的早期筛查。
目的利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技术,对八角莲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演化趋势做系统性地梳理和分析,探讨八角莲研究现状以及最新研究热点。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检索与八角莲相关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运...
详细信息
目的利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技术,对八角莲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演化趋势做系统性地梳理和分析,探讨八角莲研究现状以及最新研究热点。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检索与八角莲相关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核心作者群、研究机构间合作关系以及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793篇中文文献,英文文献771篇。中文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曾抗;英文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Arora Rajesh;国内年发文量大体呈现先增后减趋势;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是研究八角莲最多的机构,研究领域内各机构间的交流合作有待进一步加深。关键词分析显示八角莲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抗肿瘤应用、衍生物的提取与合成。结论八角莲所含木脂素类成分及其相关衍生物的提取与合成,与其在尖锐湿疣治疗、抗肿瘤方面的临床应用是八角莲目前的研究热点;八角莲及其活性成分致毒性的损伤机制与治疗方法,将成为未来研究的潜在热点。
目的基于铜死亡相关基因(cuproptosis-related genes,CRGs)构建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预后模型,以改善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个体化管理。方法从公开的数据库中收集具有相关完整临床信息的铜死亡基因表达数据。获得来自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的GSE49711队列、来自开放有效治疗方法的治疗性研究数据库(therapeutically applicable research to generate effective treatments,TARGET)的TARGET-NB队列和来自功能基因组学公共存储库ArrayExpress数据库的E-MTAB-8248队列。排除随访信息缺失的患者,最终纳入968例进行分析。选择GSE49711队列作为“训练集”构建预后模型,其余两个数据集作为“验证集”。使用Log-rank检验筛选有预后意义的变量,再使用LASSO-Cox回归分析建立最佳多基因预后模型。采用ROC曲线、列线图、校准曲线和DCA曲线评估预后模型的准确性。使用RT-qPCR验证风险基因在神经母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并选择关键风险基因PDHA1进行功能分析。结果通过训练集首次建立了预后模型[风险评分公式为(1.573)×PDHA1+(-0.561)×GLS+(0.320)×LIAS+(0.088)×MTF1+(0.301)×PDHB]。根据风险评分中位值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生存分析显示高风险组中的NB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风险组(P<0.001)。时间依赖性ROC曲线预测3、5、7年生存率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0、0.80和0.81。生存分析表明,在TARGET-NB和E-MTAB-8248队列中,与低风险组比较,高风险组患者的预后患者更差(P=0.011,P=0.0087)。列线图的校准曲线和DCA曲线(C指数为0.736)显示列线图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RT-qPCR和功能丧失实验验证了风险模型中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关键基因PDHA1的功能。结论基于铜死亡相关基因构建了预测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生存率的预后模型,并在两个外部数据集中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