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延髓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影响延髓梗死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5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40例急性延髓梗死患者,根据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分为两组,mRS<3分纳入预后良好组(n=26),mRS≥3分纳入预后不良组(n=14)。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临床资料(头晕或眩晕、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肢体无力、感觉障碍、共济失调、面瘫、意识障碍、眼震、呼吸衰竭)、影像学资料(头颅磁共振、头颈部CT血管造影)以及并发症(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rial of ORG 10 172 in acute stoke treatment,TOAST)病因分型等,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26例,预后不良组14例。延髓梗死男女比例为3.4∶1,但性别不是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两组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房颤动、吸烟、饮酒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的NIHSS评分(t=-3.050)、早期神经功能恶化(χ^(2)=14.652)、构音障碍(χ^(2)=7.033)、呼吸衰竭(P=0.011)、肺部感染(χ^(2)=7.072)、TOAST病因分型(χ^(2)=13.812)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横断面内,延髓左侧梗死较右侧更常见,发病比例约为1.8∶1,两组左侧、右侧或横轴位分布(腹外侧、腹内侧、背侧、外侧或多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纵轴位,预后不良组较预后良好组更容易出现多层面受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在是否合并延髓外梗死病灶、椎动脉发育不良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椎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13,P<0.001)。结论 预后不良的延髓梗死患者通常具有初始较高的NIHSS评分、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早期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合并肺炎、构音障碍;磁共振纵轴位上多层面受累、责任侧椎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延髓梗死常提示预后不良;大动脉粥样硬化是预后不良组常见的发病机制。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