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6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3 篇 医学
    • 9 篇 临床医学
    • 3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 篇 中医学
    • 1 篇 中西医结合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5 篇 纳洛酮
  • 3 篇 视前区
  • 3 篇 中央灰质
  • 3 篇 神经元
  • 3 篇 电刺激
  • 3 篇 神经组织
  • 2 篇 电针
  • 2 篇 针刺
  • 2 篇 诱发电位
  • 2 篇 芬太尼
  • 2 篇 隔区
  • 2 篇 尾核
  • 1 篇 免疫组织化学
  • 1 篇 针刺作用
  • 1 篇 氟哌啶
  • 1 篇 吗啡类
  • 1 篇 血浆
  • 1 篇 icvd
  • 1 篇 头部
  • 1 篇 新皮质

机构

  • 16 篇 上海第一医学院
  • 1 篇 南京医学院
  • 1 篇 上海第一医学院中...
  • 1 篇 上海第一医学院华...

作者

  • 3 篇 曹小定
  • 3 篇 董惟强
  • 3 篇 何莲芳
  • 3 篇 欧淑培
  • 2 篇 施永德
  • 2 篇 唐镇生
  • 2 篇 许绍芬
  • 2 篇 何晓平
  • 2 篇 李其松
  • 2 篇 莫浣英
  • 2 篇 吴根诚
  • 1 篇 何莲芳 李宽 董惟...
  • 1 篇 仇月芳
  • 1 篇 刘忠英
  • 1 篇 周光钊
  • 1 篇 朱津民
  • 1 篇 周月琴
  • 1 篇 于桂华
  • 1 篇 李瑜
  • 1 篇 李宽 周敬修 黄登...

语言

  • 1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针剌原理研究室"
1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阿片受体激动剂对刺镇痛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复旦学报(医学版) 1985年 第3期12卷 219-222页
作者: 周月琴 李瑜 许绍芬 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针剌原理研究室 基础医学专业1984届毕业生 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针剌原理研究室
提要家兔149只,用钾离子透入法测痛,电单侧“合谷”和“外关”穴,观察阿片受体σ型激动剂氯胺酮以及阿片受体μ型激动剂芬太尼和多巴胺(DA)受体拮抗剂氟哌啶联用对刺镇痛的影响。实验结果提示,阿片受体μ型激动剂芬太尼和DA受体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家兔尾核神经元对微电泳羟戊甲吗啡、纳洛酮及电的反应
收藏 引用
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 1985年 第6期12卷 451-455页
作者: 庄寿元 何莲芳 南京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针刺原理研究室神经生理学实验室 进修教师
本实验用多管微电极离子微电泳的方法,记录家兔尾核神经元的自发活动并测试其对微电泳吗啡类物质羟戊甲吗啡及其拮抗剂纳洛酮的反应,从161个单位的测试中,观察到有61个被羟戊甲吗啡所抑制,这种抑制可被纳洛酮所阻断(59/61)。对羟戊甲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应用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观察大鼠尾壳核、隔核及视前区脑啡肽的定位
收藏 引用
复旦学报(医学版) 1985年 第4期 285-288+323页
作者: 何莲芳,李宽(女严),董惟强 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针刺原理研究室神经生理、神经形态实验室 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针刺原理研究室神经生理、神经形态实验室 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针刺原理研究室神经生理、神经形态实验室
作者试用卵自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ABC法),观察大鼠端脑尾壳核、隔核及视前区亮氨酸脑啡肽的定位。结果看到脑啡肽样免疫反应存在于以上脑区,反应产物较为均匀地分布于神经细胞的胞浆及突起中,有些细胞的核区也有分布。在隔核...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电刺激与损毁兔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不同部位对皮层牙髓诱发电位及其刺抑制效应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 1985年 第2期 125-129页
作者: 程介士 何晓平 欧淑培 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针刺原理研究室神经生理实验室
以电刺激牙髓引起兔皮层体感区诱发电位作为痛反应指标,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不同部位对痛反应及刺镇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刺激PAG外侧区或腹侧区,均引起诱发电位的抑制,且以在腹侧区的作用最显著,刺激背侧区则未见明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视前区局部灌流纳洛酮对该区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 1985年 第6期 416-416页
作者: 朱津民 吴根诚 季士珠 曹小定 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针刺原理研究室
我们曾观察到在家兔视前区微量注入纳洛酮可部分翻转电镇痛,而微量注入酚妥拉明可加强电镇痛,提示该部位内阿片肽和去甲肾上腺素(NE)都参与电镇痛过程。但在电镇痛过程中该部位内阿片肽对NE释放的影响,未见报道。我们用含纳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鼠尾壳复合体头部的传入性联系
收藏 引用
复旦学报(医学版) 1984年 第4期11卷 293-298+321页
作者: 周敬修,黄登凯,李宽(女严) 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针刺原理研究室神经形态组 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针刺原理研究室神经形态组 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针刺原理研究室神经形态组
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逆行传递技术研究了大鼠尾壳复合体的传入性联系。观察表明,HRP输入尾壳复合体后,标记神经元可在新皮质、丘脑束旁核、中央中核、丘脑后核、黑质密带、网带和外侧区、内侧丘系内、红核腹侧及后外侧、中脑网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鼠伏隔核的传出性联系——Nauta溃变银染法和放射自显影术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复旦学报(医学版) 1984年 第4期11卷 288-292+323页
作者: 李宽(女严),周敬修,黄登凯 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针刺原理研究室神经形态组 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针刺原理研究室神经形态组 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针刺原理研究室神经形态组
本实验应用电极损毁溃变纤维Nauta银染法和放射自显影技术,研究了大鼠伏隔核的传出纤维联系;结果表明,伏隔核的传出纤维投射较广泛,传出纤维根据走行可分上行和下行两部分。上行纤维分布于端脑额皮质、扣带回和外侧隔核。下行纤维在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兔视前区内微量注入纳洛酮对电镇痛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复旦学报(医学版) 1984年 第2期11卷 133-139页
作者: 吴根诚 姜建伟 曹小定 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针刺原理研究室神经生理实验室
本实验采用脑内微量注射的方法,观察在家兔视前区内注入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对电镇痛的影响。实验分为双侧视前内侧区(MPO)组、单侧视前内侧区组及单侧视前外侧区(LPO)组。三组在电时痛阈显著升高,注入纳洛酮后各组已升高的痛阈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应用芬太尼、羟哌氯丙嗪或灭吐灵促使麻镇痛增效
收藏 引用
复旦学报(医学版) 1984年 第1期11卷 21-25页
作者: 许绍芬 董惟强 周光钊 何晓平 欧淑培 盛美萍 王妙珍 曹小定 吴珏 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山医院麻醉学教研室 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针刺原理研究室
家兔203只,用钾离子透入法测痛,电单侧“合谷”和“外关”穴,观察芬太尼、羟哌氯丙嗪或灭吐灵对刺镇痛增效的影响。在实验中发现,以芬太尼2.5、5、10μg/kg或羟哌氯丙嗪0.5、1、2mg/kg静注,均能显著提高刺镇痛的阈值、延长时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浆亮氨酸脑啡肽含量变化并探索其与中医辨证和刺作用的关系
收藏 引用
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 1984年 第3期 215-221页
作者: 李其松 刘忠英 马鸿健 吕燕燕 施永德 秦芝九 唐镇生 肖保国 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针刺原理研究室 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医学部生物物理学教研室 上海第一医学院华山医院神经科
本文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中血浆亮氨酸脑啡肽(PLEK)含量的变化,以研究刺的作用及其与中医辨证的关系,用放射免疫法测定PLEK发现(1)刺前ICVD组比慢痛组高(P<0.05),而与健康组相似;刺后ICVD组显著低于两个非ICVD的对照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