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18 篇 期刊文献
  • 2 篇 成果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2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43 篇 医学
    • 117 篇 临床医学
    • 15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9 篇 中西医结合
    • 7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4 篇 中医学
    • 4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2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7 篇 工学
    • 6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 篇 光学工程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3 篇 理学
    • 3 篇 生物学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主题

  • 8 篇 多发性硬化
  • 8 篇 癫痛
  • 8 篇 帕金森病
  • 7 篇 患者
  • 7 篇 颅内肿瘤
  • 7 篇 神经系统疾病
  • 7 篇 脑瘤
  • 6 篇 震颤麻痹
  • 6 篇 巨噬细胞
  • 6 篇 重症肌无力
  • 5 篇 多动综合征
  • 5 篇 脑脊液
  • 5 篇 手术
  • 5 篇 小胶质细胞
  • 5 篇 多动症
  • 5 篇 神经肌肉疾病
  • 4 篇 法舒地尔
  • 4 篇 认知障碍
  • 4 篇 边缘系统
  • 4 篇 电诊断图

机构

  • 141 篇 上海第一医学院
  • 15 篇 上海第一医学院华...
  • 12 篇 山西医科大学
  • 10 篇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
  • 10 篇 山西大同大学
  • 9 篇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
  • 8 篇 上海医科大学
  • 7 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
  • 7 篇 复旦大学
  • 7 篇 上海第一医学院儿...
  • 5 篇 华山医院
  • 5 篇 山西中医学院
  • 4 篇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
  • 4 篇 山东大学
  • 4 篇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 4 篇 大同市第五人民医...
  • 4 篇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
  • 3 篇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
  • 3 篇 上海市卢湾区卫生...
  • 3 篇 安徽中医药大学

作者

  • 23 篇 刘道宽
  • 21 篇 史玉泉
  • 20 篇 陈公白
  • 17 篇 江澄川
  • 16 篇 肖保国
  • 14 篇 张福林
  • 13 篇 李盛昌
  • 12 篇 瞿治平
  • 12 篇 马存根
  • 11 篇 吕传真
  • 11 篇 尉杰忠
  • 10 篇 周良辅
  • 10 篇 杨德泰
  • 9 篇 唐镇生
  • 9 篇 陆费汉倩
  • 9 篇 徐启武
  • 9 篇 秦震
  • 8 篇 陈汉白
  • 8 篇 吴永麟
  • 8 篇 张海飞

语言

  • 22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上海第一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神经免疫室"
221 条 记 录,以下是161-170 订阅
排序:
血小板和红细胞电泳行为的比较和对红细胞电泳减缓因子的探讨
收藏 引用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 1983年 第3期 215-221页
作者: 施永德 梁子钧 步燕芳 唐镇生 肖保国 吕传真 上海第一医学院生物物理学教研组 上海第一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
本文报道人血小板和红细胞在自身血浆中电泳时间互呈线性相关。本文还对血浆中某些红细胞电泳减缓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血浆中血脂(包括β脂蛋白、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以及血浆粘度的增加是血浆中红细胞电泳减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体外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中铜含量的测定——肝豆状核变性研究的新途径
收藏 引用
复旦报(医学版) 1983年 第6期 469-473页
作者: 陈秀珍 杨永范 李采娟 夏蓓莉 刘道宽 李乃忠 上海第一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 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医学部生物学教研室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是种铜代谢紊乱而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疾。本最基本的生化缺陷尚不清楚。为了开展本机理方面的研究工作,我们应用皮肤成纤维细胞离体培养的方法建立了人的细胞模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小脑出血引起的严重眩晕(附二例报告)
收藏 引用
中华医学杂志 1983年 第8期63卷 509-510+528页
作者: 刘道宽 王恭宪 徐伟民 上海第一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 华山医院放射科
作者报道2例小脑出血引起严重眩晕发作,经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确诊。2例中1例经非手术治疗,1例经手术治疗均存活。文中对小脑出血的发生率、诊断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来源: 评论
铜生化测定对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诊断价值
收藏 引用
中华医学杂志 1983年 第6期63卷 342-345+406页
作者: 李乃忠 刘道宽 杨永范 林义祥 上海第一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 上海第一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 上海第一医学院卫生分析化学教研室
本文报告51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血清铜、尿铜等生化测定结果。并探讨其在D-青霉胺治疗后的变化规律及临床诊断价值。
来源: 评论
国产脑复康对神经外科昏迷人意识恢复作用的初步观察
收藏 引用
中国神经精神疾杂志 1983年 第6期 358-359页
作者: 周良辅 顾国山 郭可教 李盛昌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上海第一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
我们在1981年12月~1982年12月,应用国产脑复康治疗神经外科昏迷人,结果表明该药有促进意识恢复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78例人为我神经外科住院人。人在伤后或麻醉后(6小时以上)持续意识不清,即不能在口令下自...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44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及其亲属的铜代谢生化分析
收藏 引用
上海第一医学院 1983年 第6期 435-442页
作者: 杨永范 许由恩 刘道宽 李乃忠 林义祥 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医学部生物学数研室 上海第一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 上海第一医学院卫生系卫生分析化学教研室
作者对38个家系的44例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患者、35例HLD杂合子和26例先证者的同胞以及217个健康成人作了血清铜蓝蛋白和血清铜等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HLD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血清铜、尿铜等的含量与健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我国重症肌无力患者的HLA抗原分布
收藏 引用
上海医学 1983年 第2期 115-116页
作者: 顾文娟 吕传真 苏美芳 秦震 步坤钜 郑素琴 张工梁 赵桐茂 上海市中心血站HLA分型实验室 上海第一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
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接头间的传递功能障碍性疾,国外已发现该疾与某些HLA抗原紧密关联,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调查上海地区重症肌无力患者中与HLA-A、B以及DR抗原的关联情况。材料和方法、调查对象:63例临床诊断明确的重症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急性脑血管306例1~4年的随访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精神科杂志 1983年 第2期16卷 110-113页
作者: 陈清棠 凌瑞珠 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病学教研室 北京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所
本文对306例急性脑血管进行了1~4年的随访研究,其中脑血栓217例,脑出血54例,TIA 35例,并运用寿命表方法对三者的累积生存率,累积显效率和累积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脑血栓、脑出血和TIA之间三年末的累积生存率、累积显效...
来源: 评论
大脑裂头蚴例报告
收藏 引用
上海第一医学院 1983年 第3期 173-174页
作者: 张福林 唐镇生 胡金秀 陈星荣 连惟能 上海第一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 华山医院放射科 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医学部寄生虫学教研室
患者为13岁女孩,住院号184448,因突然倒地、口吐白沫,反复发作1年余,左侧肢体无力、麻木半月,于1982年4月30日入院。患者于1980年秋起有头痛发作,某日扫地时突然倒地,二眼上翻,口吐白沫,双手强直,约2~3分钟后缓解。后又同样发作多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急性脑血管306例1~4年的随访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83年 第2期16卷 110-113页
作者: 陈清棠 凌瑞珠 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病学教研室 北京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所
本文对306例急性脑血管进行了1~4年的随访研究,其中脑血栓217例,脑出血54例,TIA 35例,并运用寿命表方法对三者的累积生存率,累积显效率和累积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脑血栓、脑出血和TIA之间三年末的累积生存率、累积显效率...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