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0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2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6 篇 医学
    • 7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7 篇 临床医学
    • 1 篇 中医学
    • 1 篇 中西医结合
    • 1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 篇 理学
    • 1 篇 生物学

主题

  • 9 篇 纳洛酮
  • 7 篇 尾核
  • 6 篇 中央灰质
  • 5 篇 电针
  • 5 篇 针刺镇痛
  • 4 篇 电刺激
  • 4 篇 微电泳
  • 3 篇 电针镇痛
  • 3 篇 家兔
  • 3 篇 细胞电泳
  • 3 篇 神经元
  • 3 篇 神经组织
  • 3 篇 痛反应
  • 2 篇 视前区
  • 2 篇 羟戊甲吗啡
  • 2 篇 给药
  • 2 篇 药物
  • 2 篇 镇痛作用
  • 2 篇 灌流液
  • 2 篇 诱发电位

机构

  • 19 篇 上海第一医学院
  • 2 篇 广西桂林医专
  • 1 篇 上海中医药大学
  • 1 篇 南京医学院
  • 1 篇 甘肃中医学院
  • 1 篇 甘肃省新药临床前...
  • 1 篇 复旦大学
  • 1 篇 兰州大学
  • 1 篇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
  • 1 篇 湖北医学院
  • 1 篇 上海第一医学院华...

作者

  • 9 篇 何莲芳
  • 4 篇 姜建伟
  • 4 篇 莫浣英
  • 3 篇 董惟强
  • 3 篇 欧淑培
  • 2 篇 曹小定
  • 2 篇 江澄川
  • 2 篇 曾大允
  • 2 篇 李盛昌
  • 2 篇 张安中
  • 2 篇 杜莅娜
  • 2 篇 王根年
  • 2 篇 张学贵
  • 2 篇 程介士
  • 2 篇 张玲妹
  • 2 篇 王妙珍
  • 2 篇 施振忠
  • 2 篇 陈公白
  • 2 篇 吴根诚
  • 1 篇 周玲宝

语言

  • 2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上海第一医学院针麻研究室神经生理实验室"
2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氢溴酸槟榔碱对豚鼠离体胃窦环行肌条收缩活动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0年 第1期26卷 44-45,50页
作者: 李海龙 李梅 蔺美琳 谢守嫔 张小郁 瞿颂义 甘肃中医学院基础部生理教研室 甘肃兰州730000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上海200020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甘肃兰州730000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甘肃兰州730000 甘肃省新药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 甘肃兰州730000
目的:观察氢溴酸槟榔碱对豚鼠离体胃窦环行肌条的收缩活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胃窦环行肌条置于灌流肌槽内,采用累积加氢溴酸槟榔碱和分别加阻断剂的方法,观察对肌条的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10-7mol/L、10-6mol/L浓度的槟榔碱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家兔尾核神经元对微电泳羟戊甲吗啡、纳洛酮及电针的反应
收藏 引用
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 1985年 第6期12卷 451-455页
作者: 庄寿元 何莲芳 南京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针刺原理研究室神经生理学实验室 进修教师
实验用多管微电极离子微电泳的方法,记录家兔尾核神经元的自发活动并测试其对微电泳吗啡类物质羟戊甲吗啡及其拮抗剂纳洛酮的反应,从161个单位的测试中,观察到有61个被羟戊甲吗啡所抑制,这种抑制可被纳洛酮所阻断(59/61)。对羟戊甲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应用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观察大鼠尾壳核、隔核及视前区脑啡肽的定位
收藏 引用
复旦学报(医学版) 1985年 第4期 285-288+323页
作者: 何莲芳,李宽(女严),董惟强 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针刺原理研究室神经生理、神经形态实验室 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针刺原理研究室神经生理、神经形态实验室 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针刺原理研究室神经生理、神经形态实验室
作者试用卵自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ABC法),观察大鼠端脑尾壳核、隔核及视前区亮氨酸脑啡肽的定位。结果看到脑啡肽样免疫反应存在于以上脑区,反应产物较为均匀地分布于神经细胞的胞浆及突起中,有些细胞的核区也有分布。在隔核...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电刺激与损毁兔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不同部位对皮层牙髓诱发电位及其针刺抑制效应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 1985年 第2期 125-129页
作者: 程介士 何晓平 欧淑培 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针刺原理研究室神经生理实验室
以电刺激牙髓引起兔皮层体感区诱发电位作为痛反应指标,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不同部位对痛反应及针刺镇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刺激PAG外侧区或腹侧区,均引起诱发电位的抑制,且以在腹侧区的作用最显著,刺激背侧区则未见明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兔视前区内微量注入纳洛酮对电针镇痛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复旦学报(医学版) 1984年 第2期11卷 133-139页
作者: 吴根诚 姜建伟 曹小定 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针刺原理研究室神经生理实验室
实验采用脑内微量注射的方法,观察在家兔视前区内注入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对电针镇痛的影响。实验分为双侧视前内侧区(MPO)组、单侧视前内侧区组及单侧视前外侧区(LPO)组。三组在电针时痛阈显著升高,注入纳洛酮后各组已升高的痛阈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微电泳羟戊甲吗啡、去甲肾上腺素及电针对兔视前区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生理学报 1984年 第6期 552-558页
作者: 吴根诚 姜建伟 曹小定 上海第一医学院针刺原理研究室神经生理实验室
本文运用五管玻璃微电极离子微电泳技术,观察电针对兔视前区羟戊甲吗啡敏感神经元和去甲肾上腺素敏感神经元的效应,以探讨视前区的内阿片肽和去甲肾上腺素与针刺作用的关系。观察到电针能影响视前区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前区羟戊甲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种刺激内脏大神经的慢性测痛方法
收藏 引用
生理学报 1984年 第4期 401-405页
作者: 莫浣英 黄小华 王根年 上海第一医学院针刺原理研究室神经生理实验室
用聚四氟乙烯绝缘多股银丝作双极电极,埋置于左侧大内脏神经上,以刺激大内脏神经引起行为反应所需的最小电流强度作为内脏痛觉阈值。刺激参数为短串单相方波,串长500ms,波宽1ms,频率40Hz,强度为每隔5s递增约0.1mA,至出现行为反应时停止...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电针穴位与刺激尾核对中央灰质羟戊甲吗啡敏感神经元活动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 1983年 第2期10卷 119-124页
作者: 董惟强 何莲芳 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针刺原理研究室神经生理实验室
本工作用多管微电极离子微电泳的方法,研究电针穴位与刺激尾核对家兔中央灰质(PAG)羟戊甲吗啡敏感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实验观察到大多数羟戊甲吗啡敏感神经元对两种不同途径的刺激有相类似的反应。反应的时程与方式相仿、发生缓慢、停止...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电刺激兔隔区对大脑皮层牙髓诱发电位的抑制效应及其同纳洛酮与针剌效应的关系
收藏 引用
复旦学报(医学版) 1983年 第6期10卷 463-468页
作者: 莫浣英 欧淑培 仇月芳 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针刺原理研究室神经生理实验室
弱电流刺激兔隔区明显地抑制大脑皮层诱发电位,而且外侧隔核的作用较内侧隔核显著。刺激隔区的抑制作用可被静脉注射纳洛酮(0.4mg/kg)所对抗,而被电针穴位所加强。由此提示,阿片受体参与电刺激隔区的抑制作用,电针穴位能激活隔区而加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电刺激兔脑隔区的镇痛效应及中央灰质内注入纳洛酮对它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 1983年 第3期10卷 199-203页
作者: 黄显奋 王根年 于桂华 莫浣英 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针刺原理研究室神经生理实验室
本文用电刺激方法观察隔区镇痛规律,并探讨隔区镇痛与中央灰质(PAG)阿片受体的关系。在52只家兔中刺激了56个刺激点,结果表明:35个点有镇痛作用(占62%),6个点有易化作用(加强痛反应),15个点无效。刺激隔区的镇痛效应随刺激次数增多而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