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0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5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6 篇 医学
    • 30 篇 临床医学
    • 5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2 篇 中医学
  • 3 篇 理学
    • 3 篇 生物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主题

  • 10 篇 纳洛酮
  • 8 篇 尾核
  • 6 篇 中央灰质
  • 6 篇 电针
  • 6 篇 针刺镇痛
  • 5 篇 电刺激
  • 4 篇 束旁核
  • 4 篇 吞噬细胞
  • 4 篇 豚鼠
  • 4 篇 神经元
  • 4 篇 神经组织
  • 4 篇 微电泳
  • 4 篇 巨噬细胞
  • 3 篇 视前区
  • 3 篇 大白鼠
  • 3 篇 gbp
  • 3 篇 白细胞
  • 3 篇 家鼠属
  • 3 篇 家兔
  • 3 篇 细胞电泳

机构

  • 44 篇 上海第一医学院
  • 14 篇 上海第一医学院华...
  • 5 篇 复旦大学
  • 3 篇 华山医院
  • 2 篇 上海复旦大学
  • 2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细...
  • 2 篇 上海市精神卫生研...
  • 2 篇 广西桂林医专
  • 1 篇 神经病学研究室基...
  • 1 篇 上海生理研究所第...
  • 1 篇 上海中医药大学
  • 1 篇 南京医学院
  • 1 篇 上海市东方医院
  • 1 篇 上海第二医学院
  • 1 篇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1 篇 西安交通大学
  • 1 篇 泰山医学院第一教...
  • 1 篇 华东医院
  • 1 篇 山东医学院
  • 1 篇 泰山医学院

作者

  • 9 篇 施永德
  • 9 篇 何莲芳
  • 7 篇 唐镇生
  • 7 篇 江澄川
  • 7 篇 李盛昌
  • 7 篇 陈公白
  • 5 篇 吕传真
  • 4 篇 颜杰
  • 4 篇 姜建伟
  • 3 篇 姜德鸣
  • 3 篇 董惟强
  • 3 篇 莫浣英
  • 3 篇 欧淑培
  • 2 篇 曹小定
  • 2 篇 周敬修
  • 2 篇 张镜如
  • 2 篇 吕燕燕
  • 2 篇 张安中
  • 2 篇 杜莅娜
  • 2 篇 王根年

语言

  • 5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上海第一医学院针麻研究室神经生理组"
51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排序:
颅脑损伤病人大脑皮层视觉诱发电位的观察(摘要)
收藏 引用
中华精神科杂志 1983年 第2期16卷 94页
作者: 李盛昌 江澄川 陈公白 颜杰 张镜如 姜德鸣 上海第一医学院华山医院神经病研究室 上海第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组 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生理教研组
经常用于颅脑损伤病人的些检查方法都偏重于了解脑部的形态学改变,本文旨在用脑诱发电位反映颅脑损伤后的脑功能障碍(所谓"脑损伤后征群"或"外伤性脑病"),为临床提供客观检查指标。
来源: 评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伴随负变化临床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精神科杂志 1983年 第6期 370-370页
作者: 刘秀琴 王国相 吕巍 赵葆洵 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神经生理组 上海第一医学院精神病学教研室 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神经生理组 上海第一医学院精神病学教研室 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神经生理组 上海第一医学院精神病学教研室 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神经生理组 上海第一医学院精神病学教研室 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神经生理组 上海第一医学院精神病学教研室
本文对16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脱髓鞘脑炎病人的头颅CT扫描检查进行了分析。16例中男女各8例,年龄10~57岁。全部病例均具有如下特点:(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2)有弥散性大脑受累或脑干受累的症状和体征;(3)除1例发病时有高热(此例经皮质激素...
来源: 评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伴随负变化临床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83年 第6期 370-370页
作者: 刘秀琴 王国相 吕巍 赵葆洵 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神经生理组 上海第一医学院精神病学教研室 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神经生理组 上海第一医学院精神病学教研室 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神经生理组 上海第一医学院精神病学教研室 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神经生理组 上海第一医学院精神病学教研室 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神经生理组 上海第一医学院精神病学教研室
本文对16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脱髓鞘脑炎病人的头颅CT扫描检查进行了分析.16例中男女各8例,年龄10~57岁.全部病例均具有如下特点:(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2)有弥散性大脑受累或脑干受累的症状和体征;(3)除1例发病时有高热(此例经皮质激素治...
来源: 评论
羟戊甲吗啡等药物微电泳给药及刺激尾核对中央灰质神经元活动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生理学报 1982年 第1期 63-70页
作者: 董惟强 何莲芳 上海第一医学院针麻研究室神经生理实验室
慢性实验已提示尾核镇痛可能与中央灰质内啡肽系统有关。为探讨这种机制,为临床上尾核内埋藏电极刺激治疗恶痛提供进步实验分析的依据,本工作用多管微电极离子微电泳方法测定中央灰质神经元对羟戊甲吗啡等药物的敏感性,并观察刺激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丘脑参与针刺镇痛在人脑上的验证
收藏 引用
生理学报 1982年 第3期34卷 335-337页
作者: 江澄川 陈公白 李盛昌 陈商群 姜德呜 王伯扬 上海第一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临床神经生理研究室 复旦大学生物系生理教研组
利用临床治疗恶痛时所用的慢性埋藏电极,在12例患者记录了丘脑 CM-Pf 综合体(简称 CM-Pf)的平均诱发电位。针刺穴位能提高痛阈,在此同时伴随着 CM-Pf 体感诱发电位中的 P2和 P3振幅降低。肌注杜冷丁的对比实验表明,在恶痛缓解的同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家兔中央灰质内微量注射纳洛酮和p-氯苯丙胺对针刺镇痛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生理学报 1982年 第2期 173-178页
作者: 孙凤艳 许梅芬 许绍芬 华山医院针麻组 上海第一医学院针麻研究室
本文用66只家兔进行实验。按 Sawyer 氏图谱,借定向仪将不锈钢套管插入中央灰质(P、L、H)和杏仁核(A、L、H)。手术4天以后进行实验。用钾离子透入法测定痛阈。观察结果如下:(1)家兔电针或静脉注射吗啡(5毫克/公斤)20分钟后痛阈明显提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白鼠视前区的传入性联系
收藏 引用
解剖学报 1982年 第2期 178-186,229页
作者: 周斯舜 周敬修 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部针麻研究室 上海第二医学院解剖学教研组
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轴突逆行传递的方法研究大白鼠视前区和下丘脑前核传入联系,采取了微量注射时多种途径入路,并结合离子透入的方法。HRP注射于视前内侧区,所有例子在下丘脑周核、旁核、视上核、下丘脑前核、下丘脑腹内侧核、下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电刺激杏仁核的镇痛作用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82年 第5期 257-260页
作者: 翟晓钟 陈公白 江澄川 李盛昌 上海第一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神经生理研究室
报告4例电刺激杏仁核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效果,3例显效,1例无效。电刺激杏仁核镇痛主要特点:维持时间长,无意识障碍,睡眠改善,其它浅感觉不受干扰。电刺激杏仁核缓解疼痛的同时,伴有脑脊液内啡肽含量升高,皮层和内侧丘脑体感诱发电位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羟戊甲吗啡和纳洛酮微电泳给药对丘脑外侧前核区诱发单位放电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生理学报 1981年 第3期33卷 217-222页
作者: 何莲芳 王妙珍 上海第一医学院针麻研究室神经生理实验室
本文用五管微电极离子微电泳方法,记录家兔丘脑外侧前核区诱发单位放电,并观察药物徼电泳的影响,以探讨该区内啡肽及阿片受体在感觉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根据对电刺激腓肠神经的反应型式,将所记录的90个单位归纳为兴奋型与抑制型二类。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纳洛酮对不同强度电针所致镇痛效应的作用
收藏 引用
针刺研究 1981年 第2期 136-140页
作者: 张安中 曾大允 张玲妹 程介士 叶志钧 欧淑培 上海第一医学院针麻研究室神经药理组 上海第一医学院针麻研究室神经生理组
脑内阿片受体及内啡肽系统的发现,对针刺镇痛原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关于针刺所致各种效应,特别是镇痛效应和阿片受体及其递质系统有何关系的问题,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Mayer 和上海市人体针刺镇痛实验协作分别在人体用吗啡拮抗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