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调Q1064 nm激光联合水光注射及微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皮肤科收治黄褐斑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观察组1(34例)、观察组2(34例)。在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6个月时,采用黄褐斑面积及严重指数(melas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MASI)、皮肤光学检测仪、患者的满意率评估疗效。同时记录治疗后的平均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3组MA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7.65%(46/68)高于对照组44.44%(16/36),观察组2有效率为73.53%(25/34)高于观察组1有效率61.76%(2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的平均恢复时间(7.27±1.84)d显著短于观察组1(9.55±2.15)d和对照组(10.82±2.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光电联合水光注射及微针治疗黄褐斑效果显著,且恢复时间较短,安全性较高。
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构建大鼠肌球蛋白重链14(MYH14)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并鉴定。方法根据MYH14 mRNA序列设计合成单链引物形成双链寡核苷酸序列,连接入经AgeⅠ和BamHⅠ双酶切线性化的GV298慢病毒质粒载体中,菌液经PCR鉴定并测序验证。取测序正确的菌液提取质粒转染大鼠施万细胞RSC96,利用免疫荧光法观察转染效率,蛋白质印迹法筛选有效敲低MYH14的shRNA质粒,CCK-8法检测转染后RSC96细胞的活力。结果合成3对MYH14-shRNA序列并将其克隆到GV298载体中,构建了重组质粒MYH14-shRNA1、2、3,经菌液PCR鉴定和测序筛选出测序正确的载体MYH14-shRNA1和MYH14-shRNA2。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转染72 h时RSC96细胞荧光表达最强;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scramble序列)组相比,MYH14-shRNA2转染后RSC96细胞中MYH14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0.57±0.15 vs 1.11±0.06,P<0.01),而MYH14-shRNA1转染后MYH14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YH14-shRNA2转染RSC96细胞24 h后的细胞活力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9±0.16 vs 1.00±0.15,P>0.05)。结论成功构建大鼠MYH14基因重组慢病毒干扰载体,该载体能有效下调RSC96细胞中MYH14的表达。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