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8 篇 期刊文献
  • 8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5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5 篇 工学
    • 23 篇 机械工程
    • 21 篇 软件工程
    • 17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9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9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公安技术
  • 17 篇 理学
    • 15 篇 系统科学
    • 1 篇 物理学
  • 6 篇 管理学
    • 6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主题

  • 5 篇 遗传算法
  • 4 篇 软测量
  • 3 篇 遥操作
  • 3 篇 仿真系统
  • 3 篇 线性矩阵不等式
  • 2 篇 体操机器人
  • 2 篇 网络足球机器人
  • 2 篇 变结构控制
  • 2 篇 非线性控制
  • 2 篇 多智能体
  • 2 篇 青霉素浓度
  • 2 篇 燃烧控制
  • 2 篇 吸引域
  • 2 篇 鲁棒协同优化
  • 2 篇 神经网络
  • 2 篇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
  • 2 篇 足球机器人
  • 2 篇 不确定性
  • 2 篇 趋近律
  • 2 篇 保成本控制

机构

  • 56 篇 东北大学
  • 3 篇 上海财经大学
  • 1 篇 沈阳师范大学
  • 1 篇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 1 篇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1 篇 沈阳工业大学
  • 1 篇 沈阳理工大学
  • 1 篇 沈阳炮兵学院
  • 1 篇 辽宁工业大学
  • 1 篇 酒泉钢铁公司
  • 1 篇 华南理工大学
  • 1 篇 天津理工大学
  • 1 篇 渤海大学
  • 1 篇 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10 篇 井元伟
  • 9 篇 jing yuan-wei
  • 8 篇 王福利
  • 8 篇 徐心和
  • 6 篇 zhao jun
  • 6 篇 xu xin-he
  • 6 篇 赵军
  • 6 篇 wang fu-li
  • 4 篇 mao zhi-zhong
  • 4 篇 李海燕
  • 4 篇 常玉清
  • 4 篇 张化光
  • 4 篇 毛志忠
  • 4 篇 冯健
  • 3 篇 冯佳昕
  • 3 篇 long de
  • 3 篇 何大阔
  • 3 篇 li hai-yan
  • 3 篇 王小刚
  • 3 篇 龙德

语言

  • 5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东北大学教育部暨辽宁省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重点实验室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56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排序:
基于T-S模型的体操机器人系统模糊变结构控制
收藏 引用
控制与决策 2006年 第1期21卷 34-37页
作者: 郑艳 郑秀萍 褚俊霞 井元伟 东北大学教育部暨辽宁省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重点实验室 沈阳110004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110004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信息工程系 辽宁抚顺113001
针对体操机器人(A crobot)这类非线性系统,给出一种基于T-S模型的模糊变结构控制律设计.首先采用T-S模型建模,得到A crobot的全局模糊模型;然后基于Lyapunov理论设计出保证A crobot全局渐近稳定的模糊变结构平衡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铁水运输系统智能仿真模型
收藏 引用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 第6期26卷 523-526页
作者: 龙德 么健石 徐心和 东北大学教育部暨辽宁省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重点实验室 辽宁沈阳110004 沈阳炮兵学院自行火炮系 辽宁沈阳110162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110004
研究了铁水运输系统的建模与仿真问题,建立了三层控制结构的智能运输仿真模型,基于OOCPN建立底层工位的状态演模型,通过仿真进程控制层驱动调度决策层·利用消息传递机制沟通状态变迁与仿真策略之间的关系,利用分层调度和调度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鲁棒协同优模型及其求解方法
收藏 引用
机械工程学 2010年 第20期46卷 182-190页
作者: 李海燕 马明旭 井元伟 东北大学辽宁省复杂装备多学科设计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沈阳110004 东北大学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沈阳110004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110004
从提高鲁棒协同优(Robust 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RCO)模型的计算效率和模型求解方法优性能角度出发,提出简的基于隐含不确定性传播的鲁棒协同优(Simplified implicit uncertainty propagation robust collaborative optim...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的的多学科鲁棒协同优方法
收藏 引用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11年 第4期28卷 561-566页
作者: 李海燕 马明旭 井元伟 东北大学辽宁省复杂装备多学科设计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辽宁沈阳110004 东北大学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辽宁沈阳110004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110004
针对鲁棒协同优(robust 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RCO)具有两级优结构和多目标形式的特点,提出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NSGA--Ⅱ)的RCO求解方法.在NSGA--II非支配排序中,根据个体的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带释放时间的并行机调度问题的ILS & SS算法
收藏 引用
自动化学报 2005年 第6期31卷 917-924页
作者: 罗家祥 唐立新 东北大学教育部暨辽宁省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重点实验室 沈阳110004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110004
研究工件带释放时间的两类并行机最小总完成时间的调度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变深度环交换邻域结构的Iterated local search(ILS)算法.1)提出了变深度环交换邻域结构.2)基于变深度环交换和传统Swap的混合邻域,提出了带有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加权公平的DiffServ服务质量模型的研究
收藏 引用
控制与决策 2006年 第9期21卷 1045-1049页
作者: 夏利 杨宏 张鹏 王光兴 东北大学教育部暨辽宁省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重点实验室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110004 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天津300191
针对在核心节点实现的主动队列管理(AQM)可以预见和防止拥塞,并且能够较公平地分配带宽,介绍了一种加权公平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提出一个基于公平性的拥塞控制机制,即将这种AQM算法署在可提供Q oS服务的区分服务模型中,最后介绍仿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多学科协同优方法的分析与改进
收藏 引用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 第3期32卷 314-317页
作者: 李海燕 井元伟 张嗣瀛 东北大学辽宁省复杂装备多学科设计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辽宁沈阳110819 东北大学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辽宁沈阳110819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110819
深入分析了标准协同优、动态松弛协同优和两阶段协同优方法的几何特性,进而比较了各自的优特性.针对协同优对初始点敏感的问题,通过增加总体一致性约束的方法,提出了基于先验约束法的SCO方法.针对设计变量数量级相差较大的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压力容器故障的诊断
收藏 引用
仪器仪表学报 2005年 第8期26卷 1053-1054页
作者: 尹作友 东北大学教育部暨辽宁省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重点实验室 沈阳110004 渤海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锦州121003 东北大学教育部暨辽宁省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重点实验室 沈阳110004
在压力容器传统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人工神经网络(ANN)故障诊断方法.利用压力容器在检测过程中故障的特征参数,采用神经网络分别对每一类故障进行诊断,网络输入为与输出故障相关联的监测信号的特征值,对各网络输出进行决策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微型足球机器人伺服控制实时仿真系统研究
收藏 引用
系统仿真学报 2006年 第6期18卷 1601-1604页
作者: 潘峰 张云洲 薛定宇 徐心和 东北大学教育部暨辽宁省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重点实验室 沈阳110004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110004
基于dSPACE实时仿真技术,应用MATLAB/Simulink的系统建模方法和dSPACE系统的软硬件环境,设计开发了微型足球机器人伺服控制实时仿真系统。将实际受控对象-足球机器人放置在仿真系统回路中进行仿真研究,实时监控系统运行,在线对控制参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优BP神经网络的中子法检测煤中碳含量
收藏 引用
计量学报 2006年 第1期27卷 73-76页
作者: 桑海峰 王福利 刘林茂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育部辽宁省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重点实验室 辽宁沈阳110004 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 吉林长春130024
介绍了中子法快速检测煤中碳含量的方法。基于遗传算法(GA)优的BP神经网络建立了煤中碳含量的检测模型,并结合电厂锅炉燃烧用煤的实测数据进行模型的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煤中碳含量的检测精度达到了0.5%。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