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77 篇 期刊文献
  • 9 篇 会议
  • 4 件 标准

馆藏范围

  • 19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27 篇 农学
    • 75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42 篇 林学
    • 7 篇 植物保护
    • 4 篇 兽医学
    • 2 篇 畜牧学
  • 60 篇 工学
    • 25 篇 林业工程
    • 11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1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9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7 篇 公安技术
    • 6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5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5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3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3 篇 农业工程
    • 3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光学工程
    • 1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 篇 土木工程
  • 35 篇 理学
    • 20 篇 生态学
    • 5 篇 地理学
    • 4 篇 化学
    • 4 篇 生物学
    • 1 篇 数学
    • 1 篇 大气科学
  • 5 篇 医学
    • 4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3 篇 中西医结合
  • 3 篇 管理学
    • 2 篇 农林经济管理

主题

  • 7 篇 机载激光雷达
  • 7 篇 叶面积指数
  • 6 篇 小光斑激光雷达
  • 6 篇 icesat-glas
  • 6 篇 兴安落叶松
  • 5 篇 激光雷达
  • 5 篇 生物量
  • 5 篇 树木年轮
  • 5 篇 平均树高
  • 4 篇 针叶林
  • 4 篇 森林类型
  • 4 篇 大兴安岭
  • 4 篇 单木分割
  • 4 篇 地理变异
  • 4 篇 气候变暖
  • 4 篇 红松
  • 4 篇 甘草
  • 4 篇 遥感
  • 3 篇 樟子松
  • 3 篇 三尖杉宁碱

机构

  • 186 篇 东北林业大学
  • 14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10 篇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
  • 8 篇 西藏农牧学院
  • 8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7 篇 桂林理工大学
  • 6 篇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
  • 5 篇 黑龙江省森林工程...
  • 5 篇 黑龙江省气象科学...
  • 4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4 篇 中药材规范化生产...
  • 4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4 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
  • 4 篇 北京林业大学
  • 3 篇 长白山科学研究院
  • 3 篇 黑龙江省林源活性...
  • 3 篇 首都医科大学
  • 3 篇 黑龙江省环境监测...
  • 3 篇 中国药材集团公司
  • 3 篇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

作者

  • 78 篇 邢艳秋
  • 46 篇 xing yanqiu
  • 26 篇 尤号田
  • 21 篇 xing yan-qiu
  • 16 篇 王立海
  • 14 篇 you hao-tian
  • 13 篇 王蕊
  • 12 篇 王晓春
  • 11 篇 张远东
  • 10 篇 常晓晴
  • 10 篇 黄佳鹏
  • 10 篇 you haotian
  • 10 篇 wang rui
  • 9 篇 李宗善
  • 9 篇 huang jiapeng
  • 8 篇 chang xiaoqing
  • 8 篇 祖元刚
  • 8 篇 霍达
  • 8 篇 wang li-hai
  • 7 篇 huo da

语言

  • 19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森林作业与森林环境中心"
190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排序:
基于Landsat TM/OLI影像的哈尔滨市植被覆盖度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收藏 引用
森林工程 2023年 第5期39卷 65-73页
作者: 马建明 常晓晴 邢艳秋 王德军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作业与环境研究中心 哈尔滨150040
以哈尔滨市为研究对象,依据2004、2010、2015、2020年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像元二分模型方法提取该区域的植被覆盖度,结合植被覆盖度转移矩阵,分析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动态变化。根据植被覆盖度分级结果,利用Fragst...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LiDAR点云能量信息的樟子松郁闭度反演方法
收藏 引用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4年 第6期36卷 30-35页
作者: 尤号田 邢艳秋 冉慧 王蕊 霍达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作业与环境研究中心 吉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为提高小光斑激光雷达估测针叶林郁闭度的精度,采用回归分析法建立多变量回归模型,通过对小光斑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分别提取3个数量比值变量、3个能量比值变量,并建立郁闭度单变量反演模型,接着在单变量的基础上进行多元线性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一种基于地面特征与树木位置关系的无人机和地基LiDAR点云配准方法
收藏 引用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4年 第1期44卷 14-27页
作者: 丁志文 邢艳秋 杨书航 尹伯卿 郭振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作业与环境研究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目的】无人机激光雷达与地基激光雷达的工作方式不同,导致无人机点云缺乏林内信息,地基点云缺乏林冠信息,单一平台的LiDAR点云难以完整描述森林三维垂直结构,将这两者点云融合有利于消除各自的扫描盲区,估测更为准确的森林结构参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背包激光扫描点云强度的胸径提取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21年 第6期36卷 1284-1293页
作者: 黄志鑫 邢涛 邢艳秋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作业与环境研究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为了提高背包激光扫描点云林木胸径提取精度。以3块山区人工林做为研究对象,选取距离地面1.3 m处一定厚度的树干点云为胸径切片,切片厚度分别为0.2 m、0.4 m和0.6 m。对切片点云基于点云强度划分点云区间以获得多种胸径切片,将处理得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小兴安岭主要树种热值与碳含量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报 2009年 第2期29卷 953-959页
作者: 王立海 孙墨珑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作业与环境研究中心 哈尔滨150040 东北林业大学理学院 哈尔滨150040
对小兴安岭林区15种主要树种(红松、落叶松、鱼鳞云杉、臭冷杉、紫杉、蒙古栎、白桦、枫桦、紫椴、黄檗、水曲柳、胡桃楸、山杨、五角枫和春榆)不同器官的灰分含量、去灰分热值和碳含量进行了研究。采用快速灰化法测定灰分含量,量热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联合GF-3 PolSAR数据与Landsat-8 OLI数据的森林地上生物量估测
收藏 引用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0年 第8期40卷 83-90页
作者: 潘婧靓 邢艳秋 黄佳鹏 汪献义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作业与环境研究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目的】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确估测森林地上生物量对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具有指示作用,对研究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改善单一来源遥感数据估测森林地上生物量的不足,探讨了联合高分三号(Gaofen-3,GF-3)全极化(Po...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冻融循环下大兴安岭粉质黏土中优先流水热效应显色示踪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冰川冻土 2025年 第2期47卷 490-503页
作者: 杨如轩 张虎 何瑞霞 金晓颖 李善珍 王文辉 周刚义 车富强 金会军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冻土研究所/教育部东北冻土地质系统与环境观测试验研究站 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黑龙江省自然资源调查院大兴安岭冻土与寒区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自然资源部) 黑龙江哈尔滨150036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与冻土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 甘肃兰州730000 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黑龙江加格达奇165100
优先流是水分沿特定通道快速迁移的现象,与土壤孔隙特性密切相关。在多年冻土区,浅表层优先流主要由降雨、融水及人类活动产生。野外观测研究发现,浅表层优先流对中俄原油管道沿线冻土稳定性构成影响,但相关研究甚少。本文聚焦于大兴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机载全波形LiDAR数据处理及林业应用研究综述
收藏 引用
世界林业研究 2015年 第3期28卷 42-46页
作者: 焦义涛 邢艳秋 霍达 尤号田 赵晨阳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作业与环境研究中心 哈尔滨150040
随着激光雷达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对小光斑全波形激光雷达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相关领域关注的热点。文中阐述小光斑全波形激光雷达的组成及数据特点,介绍波形数据的处理流程,并在此基础上概述小光斑全波形激光雷达波...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机载LiDAR航带旁向重叠对针叶林结构参数估测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林业科学 2018年 第6期54卷 109-118页
作者: 尤号田 邢艳秋 彭涛 丁建华 桂林理工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 桂林541004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作业与环境研究中心 哈尔滨150040
【目的】研究机载LiDAR航带旁向重叠对针叶林林分平均高和森林叶面积指数(LAI)估测的影响,为机载LiDAR点云数据区域森林结构参数估测提供参考。【方法】野外分别测定30块樟子松、33块长白落叶松样地的林分平均高和LAI,对原始LiDAR点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主要交通基础工程冻融灾害考察研究进展(Ⅰ):融沉灾害
收藏 引用
冰川冻土 2025年 第2期47卷 354-371页
作者: 王文辉 车富强 金会军 李善珍 唐建军 李向龙 翟金榜 张泽 黄帅 薛广垠 陈思宇 王永平 肖子旺 金晓颖 杨雪 周刚义 陈敦 李国玉 李安原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冻土研究所和寒区工程与环境中俄联合实验室 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黑龙江省自然资源调查院大兴安岭漠河冻土与寒区环境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黑龙江哈尔滨150036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加格达奇165100 东北林业大学生态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北方民族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宁夏银川750000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与冻土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 甘肃兰州730000 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与浙江省岩石力学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浙江绍兴314400
作为东北多年冻土典型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大兴安岭山区多年冻土广泛快速退化,并导致了冻融灾害的频发。为系统地掌握该区工程融沉灾害分布及冻土退化情况,我们采用电阻率层析成像(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