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24 篇 期刊文献
  • 34 篇 会议
  • 7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96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09 篇 农学
    • 168 篇 林学
    • 129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69 篇 作物学
    • 23 篇 园艺学
    • 18 篇 植物保护
    • 15 篇 畜牧学
    • 13 篇 草学
    • 9 篇 兽医学
  • 330 篇 理学
    • 179 篇 生物学
    • 117 篇 生态学
    • 34 篇 化学
    • 3 篇 数学
    • 3 篇 大气科学
  • 297 篇 工学
    • 142 篇 林业工程
    • 74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40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18 篇 农业工程
    • 13 篇 生物工程
    • 6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5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5 篇 公安技术
    • 4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4 篇 水利工程
    • 3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48 篇 医学
    • 187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18 篇 中西医结合
    • 62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0 篇 管理学
    • 6 篇 公共管理
  • 4 篇 经济学
    • 4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41 篇 长春花
  • 23 篇 总黄酮
  • 22 篇 兴安落叶松
  • 21 篇 喜树
  • 21 篇 红松
  • 20 篇 喜树碱
  • 19 篇 生物量
  • 18 篇 黄檗
  • 17 篇 光合作用
  • 16 篇 抗氧化
  • 16 篇 超声提取
  • 16 篇 生物碱
  • 16 篇 高效液相色谱法
  • 15 篇 东北红豆杉
  • 15 篇 提取
  • 14 篇 杜仲
  • 14 篇 次生代谢产物
  • 14 篇 抗氧化活性
  • 14 篇 响应面法
  • 14 篇 南方红豆杉

机构

  • 929 篇 东北林业大学
  • 43 篇 森林植物生态学教...
  • 35 篇 东北农业大学
  • 23 篇 哈尔滨师范大学
  • 21 篇 生物资源生态利用...
  • 20 篇 黑龙江省林源活性...
  • 20 篇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
  • 18 篇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
  • 11 篇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
  • 9 篇 齐齐哈尔大学
  • 9 篇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
  • 8 篇 黑龙江省科学院大...
  • 7 篇 大庆师范学院
  • 7 篇 北京林业大学
  • 7 篇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
  • 7 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6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6 篇 沈阳师范大学
  • 6 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6 篇 黑龙江大学

作者

  • 427 篇 祖元刚
  • 156 篇 zu yuan-gang
  • 82 篇 王文杰
  • 71 篇 付玉杰
  • 69 篇 杨逢建
  • 65 篇 唐中华
  • 62 篇 毛子军
  • 61 篇 zu yuangang
  • 61 篇 张玉红
  • 56 篇 赵修华
  • 52 篇 杨磊
  • 48 篇 于景华
  • 44 篇 赵春建
  • 41 篇 王慧梅
  • 41 篇 阎秀峰
  • 38 篇 fu yu-jie
  • 38 篇 yang lei
  • 37 篇 张琳
  • 37 篇 张莹
  • 35 篇 周志强

语言

  • 962 篇 中文
  • 3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965 条 记 录,以下是171-180 订阅
排序:
空间诱变长春花代际生物碱含量变异研究
收藏 引用
植物研究 2010年 第5期30卷 617-622页
作者: 于景华 贾雪莹 唐中华 原树生 祖元刚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以经"实践八号"返回式卫星搭载进行空间诱变的长春花种子为材料,研究诱变后代(SP1)及筛选后代(SP2、SP3)长春花叶片文多灵、长春质碱、长春碱等3种吲哚类生物碱的含量变异。结果显示,与留地对照组相比,空间诱变的长春花SP1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小兴安岭地区枫桦次生林与原始阔叶红松林土壤呼吸和地下碳分配
收藏 引用
植物研究 2015年 第3期35卷 384-390页
作者: 黄唯 毛子军 韩营营 孙涛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森林土壤呼吸速率和地下碳分配是森林碳平衡的两个重要分量。本研究选择枫桦次生林和原始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土壤呼吸速率和地下碳分配以及相关的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季内枫桦次生林的土壤呼吸速率的平均值略高于原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TRFLP在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动态分析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哈尔滨工业大 2007年 第4期39卷 552-556页
作者: 任南琪 赵阳国 高崇洋 王爱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介绍了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TRFLP)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要点,综述了该技术在土壤、肠道、受污染环境以及污染物处理工艺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分析中的应用.由于技术整合了自动测序仪的高分辨率和高通量特征,对分析复杂群落的结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林业入侵植物假苍耳对Cu^(2+)的吸附性
收藏 引用
植物 2009年 第3期44卷 300-309页
作者: 祖元刚 陶怡 赵修华 肖鹏 张瑶 任之光 朱磊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选取林业入侵植物假苍耳(Iva xanthifolia)叶片匀浆体(LSI)和茎匀浆体(SSI)作为生物吸附材料,考察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Cu2+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吸附pH值为6.0-7.0,吸附平衡时间为30分钟,处理水体中的Cu2+浓度应不超过800...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长期极端高温胁迫对樟子松幼苗生物量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植物研究 2014年 第2期34卷 212-218页
作者: 李娜 孙涛 毛子军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采集东北地区(红花尔基、黑河、漠河)3个地理种群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的种子在温进行育苗和培养,通过连续4年温持续高温控制培育实验研究了极端高温(+15℃,+18℃,+21℃)对不同地理种群樟子松幼苗的株高、基径、根冠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氮素水平下增温及[CO_2]升高综合作用对蒙古栎幼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植物生态学 2010年 第3期34卷 279-288页
作者: 马立祥 赵甍 毛子军 刘林馨 赵溪竹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是东北地区天然次生林重要组成树种,研究该树种对未来气候变暖的响应,可为预测未来气候变暖情况下蒙古栎林的发展动态、制定合理的经营措施提供科参考。该文旨在探讨不同的供氮水平下,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综...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影响喜树组织培养苗离体生根的因素
收藏 引用
植物通报 2004年 第6期21卷 673-681页
作者: 王慧梅 王文杰 董凤丽 祖元刚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为了建立有效的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组培苗生根系统,提高其移栽成活率及适应性,用不同生长素种类及浓度、不同蔗糖浓度及不同培养基对喜树组培苗不定根形成影响以及移栽初期根系发育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生长素种类和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烟草叶片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英文)
收藏 引用
植物研究 2007年 第5期27卷 582-587页
作者: 王俐 刘英 姜洋 祁长青 祖元刚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以烟草叶片在MS培养基上诱导的10个不同时期的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荧光染色显微观察到细胞核在形态上发生了缩缢变形,DNA Ladder检测也出现了标志细胞程序性死亡特征的DNA片断,表明了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发生了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松籽油的干式酶法提取工艺优化与理化性质分析
收藏 引用
植物研究 2020年 第2期40卷 308-313页
作者: 祖述冲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应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对干式酶法松籽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干式酶法提取松籽油最佳制备工艺为:0.2%淀粉酶、料液比为6:1、酶解温度为55℃、酶解时间为8 h,所得最大出油率为90.2%,残油率为6.2%。经检测最佳制备条件提取的松籽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黄芪种子萌发及萌发后生长过程中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动态变化
收藏 引用
植物研究 2018年 第2期38卷 298-305页
作者: 杨楠 王曦 郭晓瑞 刘洋 唐中华 王洪政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在对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种子萌发和萌发后生长时期进行划分的基础上,研究了黄芪中3种主要黄酮类化合物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和毛蕊异黄酮苷在萌发和萌发后生长过程中含量的变化。为了弄清黄酮含量变化的机制,我们还对黄芪中黄酮生物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