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24 篇 期刊文献
  • 34 篇 会议
  • 7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96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09 篇 农学
    • 168 篇 林学
    • 129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69 篇 作物学
    • 23 篇 园艺学
    • 18 篇 植物保护
    • 15 篇 畜牧学
    • 13 篇 草学
    • 9 篇 兽医学
  • 330 篇 理学
    • 179 篇 生物学
    • 117 篇 生态学
    • 34 篇 化学
    • 3 篇 数学
    • 3 篇 大气科学
  • 297 篇 工学
    • 142 篇 林业工程
    • 74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40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18 篇 农业工程
    • 13 篇 生物工程
    • 6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5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5 篇 公安技术
    • 4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4 篇 水利工程
    • 3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48 篇 医学
    • 187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18 篇 中西医结合
    • 62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0 篇 管理学
    • 6 篇 公共管理
  • 4 篇 经济学
    • 4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41 篇 长春花
  • 23 篇 总黄酮
  • 22 篇 兴安落叶松
  • 21 篇 喜树
  • 21 篇 红松
  • 20 篇 喜树碱
  • 19 篇 生物量
  • 18 篇 黄檗
  • 17 篇 光合作用
  • 16 篇 抗氧化
  • 16 篇 超声提取
  • 16 篇 生物碱
  • 16 篇 高效液相色谱法
  • 15 篇 东北红豆杉
  • 15 篇 提取
  • 14 篇 杜仲
  • 14 篇 次生代谢产物
  • 14 篇 抗氧化活性
  • 14 篇 响应面法
  • 14 篇 南方红豆杉

机构

  • 929 篇 东北林业大学
  • 43 篇 森林植物生态学教...
  • 35 篇 东北农业大学
  • 23 篇 哈尔滨师范大学
  • 21 篇 生物资源生态利用...
  • 20 篇 黑龙江省林源活性...
  • 20 篇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
  • 18 篇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
  • 11 篇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
  • 9 篇 齐齐哈尔大学
  • 9 篇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
  • 8 篇 黑龙江省科学院大...
  • 7 篇 大庆师范学院
  • 7 篇 北京林业大学
  • 7 篇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
  • 7 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6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6 篇 沈阳师范大学
  • 6 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6 篇 黑龙江大学

作者

  • 427 篇 祖元刚
  • 156 篇 zu yuan-gang
  • 82 篇 王文杰
  • 71 篇 付玉杰
  • 69 篇 杨逢建
  • 65 篇 唐中华
  • 62 篇 毛子军
  • 61 篇 zu yuangang
  • 61 篇 张玉红
  • 56 篇 赵修华
  • 52 篇 杨磊
  • 48 篇 于景华
  • 44 篇 赵春建
  • 41 篇 王慧梅
  • 41 篇 阎秀峰
  • 38 篇 fu yu-jie
  • 38 篇 yang lei
  • 37 篇 张琳
  • 37 篇 张莹
  • 35 篇 周志强

语言

  • 962 篇 中文
  • 3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965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排序:
干旱胁迫对红松幼苗保护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生态学 1999年 第6期19卷 850-854页
作者: 阎秀峰 李晶 祖元刚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随着土壤的逐渐干旱,红松(PinuskoraiensisSieb.et.Zucc)幼苗叶中膜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和膜相对透性均在干旱处理后第3天迅速上升;组织自动氧化速率先是增加,在干旱处理第3天后恢复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划分水土流失等级
收藏 引用
水土保持 2000年 第4期14卷 43-46,50页
作者: 丛沛桐 阎秀峰 张玉红 王瑞兰 祖元刚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在嘉陵江流域南充地区建立了划分水土流失等级的 BP人工神经网络系统 ,系统具有自动识别影响因子、划分水土流失等级功能。通过对南充市郊南山低山丘陵区的实例研究 ,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水土流失分级识别率高 ,抗干扰能力强 。
来源: 评论
计算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杂志 2002年 第1期21卷 58-61页
作者: 丛沛桐 阎秀峰 赵则海 于景华 祖元刚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Techniques of numeralization, modeling,visualization and intelligence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model of ecology *** ecology is forming gradually as a branch of *** and emulation of ecological process are main research ...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辽东栎林乔木种群龄级结构动态的量化分析
收藏 引用
木本植物研究 2001年 第1期21卷 157-160页
作者: 赵则海 丛沛桐 祖元刚 张文辉 陈伯林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应用分形维数对样带内乔木种群的龄级结构进行研究 ,探讨了植物种群龄级结构动态干扰条件下的敏感性 ,进行了种群龄级结构的稳定、衰退、增长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样带各地段辽东栎种群均为优势种群 ,各龄级个体空间占据能力强于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干旱胁迫对黄檗幼苗生理及叶片中小檗碱含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北京林业大学 2012年 第3期34卷 26-30页
作者: 覃炳醒 姚丽萍 周志强 张玉红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以黄檗幼苗为实验材料,采用3种浓度的聚乙二醇(PEG8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黄檗幼苗的生理适应特征和叶中小檗碱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5%、10%和20%的PEG胁迫下,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各异。在5%PEG胁迫处理下,MDA含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西部水土流失动态监控体系研究
收藏 引用
水土保持通报 2000年 第5期20卷 39-41,55页
作者: 丛沛桐 王瑞兰 张玉红 祖元刚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提出了建立中国西部水土流失动态监控体系的基本设想 ,介绍了主要监控内容、方式和技术路线 。
来源: 评论
以叶盘为外植体的白桦的再生(英文)
收藏 引用
植物研究 2001年 第4期21卷 611-614页
作者: 石福臣 孔瑾 吴双秀 聂明珠 祖元刚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从不同的激素组成 (BA ,KT ,2 ,4~D ,NAA ,GA3)、基本培养基 (MS ,WP)、外植体放置的方向性进行了实验 ,建立了以白桦叶盘为外植体的再生系统。当叶盘向轴面朝下放置在培养基上时 ,三周后 ,从叶盘边缘生出不定芽。不定芽的诱导率为 6 4...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生境三裂叶豚草种群的遗传结构
收藏 引用
木本植物研究 2000年 第1期20卷 94-98页
作者: 沙伟 周福军 祖元刚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采用水平切片淀粉凝胶电泳测定了东北地区分布的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7个三裂叶豚草种群的遗传结构。统计分析了 1 0个酶系统的 1 0个位点 ,结果表明 :三裂叶豚草种群内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多态位点百分率为 80 .0 0 % ,等位基因平均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林窗分布规律的小波分析研究
收藏 引用
生态学 1999年 第6期19卷 927-931页
作者: 祖元刚 赵则海 丛沛桐 何卫国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采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的林窗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林样带内计算林窗分布百分率小波变换的最佳尺度为10m 。林窗分布的疏密变化尺度为20m 左右,在样地中20×20m 2的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碱法提取喜树碱工艺的研究
收藏 引用
木本植物研究 2000年 第4期20卷 433-437页
作者: 王洋 于涛 张玉红 祖元刚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 ,探讨了以稀NaOH溶液为溶剂从喜树果实中提取喜树碱的工艺条件。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NaOH溶液浓度为 0 .3% ,NaOH溶液用量 1 6ml/g原料·次 ,提取时间为 3~ 4h ,提取温度为温。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