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79 篇 期刊文献
  • 34 篇 会议
  • 1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1,01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99 篇 农学
    • 150 篇 林学
    • 136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74 篇 作物学
    • 26 篇 园艺学
    • 21 篇 植物保护
    • 9 篇 兽医学
    • 4 篇 畜牧学
  • 339 篇 工学
    • 143 篇 林业工程
    • 107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53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16 篇 农业工程
    • 15 篇 生物工程
    • 7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6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5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5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5 篇 公安技术
    • 4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320 篇 理学
    • 160 篇 生物学
    • 99 篇 生态学
    • 56 篇 化学
    • 3 篇 物理学
    • 3 篇 大气科学
  • 283 篇 医学
    • 207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37 篇 中西医结合
    • 76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4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4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7 篇 管理学
    • 6 篇 公共管理
  • 5 篇 经济学
    • 5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46 篇 长春花
  • 29 篇 总黄酮
  • 24 篇 喜树碱
  • 23 篇 超声提取
  • 23 篇 抗氧化活性
  • 23 篇 喜树
  • 23 篇 黄檗
  • 20 篇 响应面法
  • 19 篇 红松
  • 19 篇 兴安落叶松
  • 18 篇 生物量
  • 18 篇 抗氧化
  • 18 篇 提取
  • 17 篇 响应面
  • 17 篇 光合作用
  • 17 篇 高效液相色谱法
  • 16 篇 东北红豆杉
  • 16 篇 高效液相色谱
  • 16 篇 紫杉醇
  • 15 篇 杜仲

机构

  • 964 篇 东北林业大学
  • 62 篇 森林植物生态学教...
  • 35 篇 东北农业大学
  • 27 篇 黑龙江省林源活性...
  • 21 篇 生物资源生态利用...
  • 20 篇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
  • 18 篇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
  • 11 篇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
  • 10 篇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
  • 9 篇 齐齐哈尔大学
  • 9 篇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
  • 9 篇 黑龙江省科学院大...
  • 9 篇 哈尔滨师范大学
  • 8 篇 北京林业大学
  • 7 篇 大庆师范学院
  • 7 篇 西藏农牧学院
  • 7 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6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6 篇 海南大学
  • 6 篇 沈阳师范大学

作者

  • 452 篇 祖元刚
  • 99 篇 王文杰
  • 90 篇 付玉杰
  • 82 篇 杨逢建
  • 82 篇 杨磊
  • 78 篇 唐中华
  • 68 篇 张玉红
  • 67 篇 赵修华
  • 64 篇 毛子军
  • 63 篇 赵春建
  • 53 篇 于景华
  • 46 篇 张琳
  • 46 篇 张莹
  • 45 篇 王慧梅
  • 45 篇 李春英
  • 38 篇 刘英
  • 38 篇 郭晓瑞
  • 36 篇 周志强
  • 34 篇 张衷华
  • 31 篇 陈小强

语言

  • 1,013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实验室"
1014 条 记 录,以下是911-920 订阅
排序:
甘草生活史型的划分
收藏 引用
生态学 2005年 第9期25卷 2341-2346页
作者: 赵则海 祖元刚 唐中华 曹建国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探讨了甘草生活史型的定性和定量划分方法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如下:生活史型定性划分法基于生态幅与扰动程度对甘草生活的生境进行划分,将野生甘草、半野生甘草和栽培甘草分别划分为C、CVS和S生活史型。生活史型定量划分法是将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外来有害植物种群扩散的综合测定方法
收藏 引用
植物通报 2005年 第3期22卷 335-340页
作者: 杨逢建 祖元刚 王文杰 赵则海 曹建国 张衷华 陈华峰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在外来有害植物试点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外来有害植物的特点,介绍了外来有害植物种群测定的样地选择和设置方法。对外来有害植物入侵生境条件、有性繁殖能力、无性繁殖能力及入侵现状评价、种群扩散测定的内容和计算方法进行了概括。并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紫茎泽兰叶片气体交换的气孔调节特性:对其入侵能力的意义(英文)
收藏 引用
林业 2005年 第3期41卷 25-35页
作者: 祖元刚 王文杰 杨逢建 赵则海 曹建国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紫茎泽兰是一个典型的外来入侵植物。利用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分布于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市郊(2 7°2 8′36″N ,1 0 2°1 2′2 8″E)的紫茎泽兰的气体交换特性进行测定,并与本地8个伴生种和其他1 2个分布于我国不同地区和日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植物生活史型的划分及其相互转化
收藏 引用
生态学 2005年 第9期25卷 2347-2353页
作者: 祖元刚 赵则海 杨逢建 唐中华 曹建国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基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分析了植物在完成生活史过程中,营养生长、克隆生殖和有性生殖过程的权衡的结果直接导致的植物生活史型形成以及相互转化过程。根据胁迫和扰动程度将植物的生境划分为基本生境型、特殊过渡型和过渡型,其中过渡型(EDF...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紫茎泽兰的CO_2交换特性
收藏 引用
生态学 2005年 第8期25卷 1898-1907页
作者: 王文杰 祖元刚 孟庆焕 杨逢建 赵则海 曹建国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紫茎泽兰是一种外来入侵有害植物,从CO2交换特性角度研究其入侵特性的报道较少.对其生殖器官(花和果)和营养器官(茎杆和根系和不同生长条件下的叶片)气体交换特性进行了测定,并与8种本地种和已报到的世界主要草本和木本植物的光合速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水分胁迫对入侵植物薇甘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植物通报 2005年 第6期22卷 673-679页
作者: 杨逢建 张衷华 王文杰 陈华峰 张宇亮 祖元刚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水分是影响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但通过调控生长环境包括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来探讨这一入侵植物的适应能力的报道较少。本文通过设置2个水分梯度:处理Ⅰ土壤含水量30% ̄60%和空气相对湿度80% ̄90%,处理Ⅱ土壤含...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拟南芥叶片细胞包被系统酸性降解的光镜观察(英文)
收藏 引用
植物研究 2005年 第3期25卷 327-331页
作者: 祖元刚 于景华 郭晓瑞 唐中华 张宇亮 孟庆焕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观察了拟南芥叶片细胞包括细胞壁和质膜在内的细胞包被系统在酸性条件下酶促降解的过程。观察发现,处于酸性酶解液中的拟南芥叶片,最初细胞壁完整,细胞排列有序,其后细胞壁开始分降解,细胞排列逐渐进入无序状态,随后细胞壁完全降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植物叶片原生质体分离的可能机制(英文)
收藏 引用
植物研究 2005年 第3期25卷 272-273页
作者: 祖元刚 于景华 唐中华 郭晓瑞 张宇亮 孟庆焕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分析了植物叶片在分离液环境中形成原生质体的过程,文中提出,分离液配方中的酸性物质使植物叶片处于酸性环境中并导致植物正常细胞首先发生细胞壁酸性降解,随后出现原生质体脱离细胞壁进入分离液,继而又进一步发生质膜的酸性降解,使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超声破碎拟南芥原生质体后的再生培养初报(英文)
收藏 引用
植物研究 2005年 第4期25卷 441-443页
作者: 祖元刚 孟庆焕 郭晓瑞 孙佳音 刘红梅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拟南芥原生质体在超声破碎过滤后,对其叶绿体、细胞核等细胞器进行再生培养。观察到超声破碎对叶绿体有一定破坏作用导致叶绿体在蓝色荧光下不发荧光,在培养115 h后叶绿体有聚集现象;细胞核明显增多;出现内质网的明亮绿色荧光点。细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植物叶片愈伤组织形成的可能机制(英文)
收藏 引用
植物研究 2005年 第1期25卷 1-2页
作者: 祖元刚 于景华 唐中华 孟庆焕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分析了植物叶片在组培条件下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文中提出 ,培养基配方中的酸性物质使植物叶片处于酸性环境中并导致植物正常细胞首先发生细胞壁酸性降解 ,随后出现原生质体脱离细胞壁 ,进一步发生细胞器重组或细胞重建 ,人工培养基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