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37 篇 期刊文献
  • 4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4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39 篇 工学
    • 83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79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77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3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3 篇 软件工程
    • 1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7 篇 机械工程
    • 7 篇 光学工程
    • 6 篇 网络空间安全
    • 3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电气工程
    • 1 篇 矿业工程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22 篇 理学
    • 11 篇 系统科学
    • 5 篇 数学
    • 3 篇 物理学
    • 1 篇 生态学
  • 12 篇 管理学
    • 1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军事学
    • 2 篇 军队指挥学
  • 1 篇 农学
    •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美术学

主题

  • 7 篇 信道测量
  • 7 篇 可见光通信
  • 6 篇 信道估计
  • 5 篇 6g
  • 5 篇 认知无线电
  • 5 篇 深度学习
  • 4 篇 信号处理
  • 4 篇 无线通信
  • 4 篇 ofdm
  • 4 篇 光通信
  • 3 篇 无线定位
  • 3 篇 用户选择
  • 3 篇 多用户通信
  • 3 篇 无线传感器网络
  • 3 篇 深度强化学习
  • 3 篇 超宽带
  • 3 篇 物理层安全
  • 3 篇 信道特性
  • 3 篇 预编码
  • 3 篇 移动通信

机构

  • 132 篇 东南大学
  • 26 篇 山东大学
  • 11 篇 南京邮电大学
  • 9 篇 紫金山实验室
  • 9 篇 清华大学
  • 7 篇 河南工业大学
  • 7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7 篇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
  • 6 篇 新疆大学
  • 5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
  • 5 篇 南京大学
  • 4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3 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3 篇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
  • 3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3 篇 天津工业大学
  • 3 篇 电子科技大学
  • 3 篇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
  • 3 篇 南京工业大学
  • 3 篇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

作者

  • 15 篇 刘琚
  • 9 篇 许宏吉
  • 8 篇 宋荣方
  • 7 篇 王承祥
  • 6 篇 易芝玲
  • 6 篇 王劲涛
  • 6 篇 黄杰
  • 6 篇 丁举鹏
  • 5 篇 胡爱群
  • 5 篇 芮赟
  • 5 篇 尤肖虎
  • 5 篇 张在琛
  • 5 篇 曹秀英
  • 4 篇 徐平平
  • 4 篇 朱鹏程
  • 4 篇 贾楠楠
  • 4 篇 彭张节
  • 4 篇 阳辉
  • 4 篇 金石
  • 4 篇 柴争义

语言

  • 14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移动通信研究实验室"
141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排序:
面向一致覆盖的无蜂窝和传统蜂窝共存网络AP部署优化
收藏 引用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24年 第6期46卷 2352-2360页
作者: 姜静 陶莎 王伟 褚宏云 Worakrin Sutthiphan 李春国 西安邮电大学陕西信息通信网络与安全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12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 西安710075 泰国国家电信局 帕亚泰10400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210096
为了解决传统蜂窝网络中用户体验剧烈波动的问题,无蜂窝和传统蜂窝共存网络将大量接入点(Access Point,AP)部署到传统蜂窝网络中,显著改善边缘用户和盲区的覆盖信号质量。因此用户在覆盖区域的任何位置均获得良好、一致的用户体验,即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光无线融合接入网端到端网络切片映射
收藏 引用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
作者: 李若宇 望运武 顾家骅 朱敏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光无线融合接入网中,光波长负责承载无线数据,其传输速率反过来影响计算资源和光带宽资源的分配。但是,光端和无线端的独立调度往往不够灵活,导致光端和无线资源的协作和利用效率低下。研究了光无线融合接入网端到端(E2E)网络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随机信号体制下MIMO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收发预编码设计
收藏 引用
雷达学报 2025年 1-16页
作者: 刘凡 卢仕航 陈子豪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96 南方科技大学系统设计与智能制造学院 深圳518055
通过复用随机通信信号,并基于现网中的通信架构实现通信感知一体化(ISAC),能够显著降低ISAC实现成本、加速感知功能融入现有通信网络。然而,通信数据的随机性将会使得感知功能出现随机起伏,造成感知性能不稳定。为了获得稳健的感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期望传播算法的多天线信号检测:架构、技术与挑战
收藏 引用
电讯技术 2024年 第1期64卷 158-168页
作者: 蒲旭敏 孙致南 宋米雪 陈前斌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211189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成都611756 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重庆400065 移动通信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400065
近年来,期望传播(Expectation Propagation,EP)算法被广泛应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信号检测。EP是一种优良的贝叶斯推断算法,能够良好匹配信号检测工作所对应的贝叶斯模型,是目前接近最优检测算法的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模型准确率的链上去中心化联邦学习模型
收藏 引用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 第5期62卷 832-841页
作者: 宋宇波 朱靖恺 赵灵奇 胡爱群 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江苏省计算机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 南京211189 紫金山实验室 南京211189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211189
现有的联邦学习存在恶意中央服务器和恶意参与者发布虚假数据毒害模型等问题。针对此情况,该文提出了一种去中心化的联邦学习模型,该模型将聚合工作由中央服务器移至参与者本地,各个参与者依据聚合算法将训练之后的模型参数写入交易,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可见光通信系统的低复杂度预编码矩阵设计
收藏 引用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2年 第11期59卷 205-211页
作者: 邓乾 党建 张在琛 吴亮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96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江苏南京211111
在可见光通信(VLC)系统中,发射端调制信号的幅度必须保持非负才能驱动LED发光,导致VLC系统的可达速率公式与传统射频通信系统存在较大差异。此时,传统最大化可达速率的预编码矩阵设计方法不再适用。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输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可增强信号覆盖范围的放大型信息超表面设计
收藏 引用
通信学报 2022年 第12期43卷 3-12页
作者: 吴利杰 杨汉卿 程强 崔铁军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210096 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96 东南大学移动信息通信与安全前沿科学中心 江苏南京210096
传统信息超表面能对电磁波的幅度和相位做出动态调控,在无线中继中控制电磁波的传播方向,但并不能放大入射波的能量,因此这类超表面的工作距离受限,往往要通过较大的阵面面积来实现信号盲区的有效覆盖。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放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面向6G的用户为中心网络研究综述
收藏 引用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23年 第5期45卷 1873-1887页
作者: 施建锋 杨照辉 黄诺 陈晓 张玉洁 陈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南京210044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211189 伦敦大学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伦敦E203BS 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无线光通信重点实验室 合肥230027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工程学院 南京210015
与第5代移动通信网络(5G)相比,第6代移动通信网络(6G)有望引入新的性能指标和应用方案,如全球覆盖、更高的频谱/能源/成本效率、更高的智能和安全水平。用户为中心网络(UCN)将成为实现6G的关键推动者,因为其突破了传统基站为中心网络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面向6G的毫米波多频段多天线信道测量系统构建及实测验证
收藏 引用
电波科学学报 2023年 第1期38卷 44-53页
作者: 周子皓 黄杰 钱肇钧 徐兰天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96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南京211111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 北京100037 中电科思仪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蚌埠233010
毫米波是5G和6G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设计满足6G多频段、多天线、高动态范围需求的信道测量系统是6G无线信道研究面临的首要挑战.针对这一需求,本文构建了一种毫米波多频段多天线信道测量系统,可以覆盖24.25~28.5 GHz、31.8~33.4 GHz...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FA辅助通感一体化安全通信系统的波束成形设计
收藏 引用
移动通信 2025年 第4期49卷 55-61页
作者: 王惟森 刘孟宇 潘存华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211189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96
针对6G移动通信系统中通信感知一体化与物理层安全的关键需求,研究基于流体天线阵列的安全通感一体化系统设计。通过联合优化基站预编码矩阵、人工噪声向量及流体天线位置分布,构建以最大最小化雷达回波增益为目标的物理层安全传输模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