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213 篇 期刊文献
  • 167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38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075 篇 工学
    • 1,557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335 篇 机械工程
    • 30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09 篇 电气工程
    • 71 篇 建筑学
    • 64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39 篇 冶金工程
    • 36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33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26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24 篇 软件工程
    • 22 篇 光学工程
    • 18 篇 土木工程
    • 15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3 篇 林业工程
    • 1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2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1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7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7 篇 矿业工程
  • 280 篇 理学
    • 147 篇 化学
    • 136 篇 物理学
    • 6 篇 数学
  • 224 篇 教育学
    • 222 篇 教育学
  • 25 篇 管理学
    • 9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9 篇 公共管理
  • 18 篇 法学
    • 14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0 篇 经济学
    • 10 篇 应用经济学
  • 10 篇 农学
  • 4 篇 文学
  • 4 篇 医学
  • 4 篇 艺术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军事学

主题

  • 158 篇 力学性能
  • 94 篇 显微组织
  • 66 篇 镁合金
  • 62 篇 复合材料
  • 50 篇 教学改革
  • 46 篇 性能
  • 33 篇 耐蚀性
  • 32 篇 电化学性能
  • 32 篇 微观结构
  • 31 篇 微观组织
  • 30 篇 锂离子电池
  • 27 篇 热处理
  • 26 篇 应用
  • 26 篇 硬度
  • 24 篇 形状记忆合金
  • 24 篇 组织
  • 21 篇 微弧氧化
  • 20 篇 抗压强度
  • 20 篇 改性
  • 19 篇 石墨烯

机构

  • 582 篇 陕西理工学院
  • 402 篇 洛阳理工学院
  • 314 篇 厦门理工学院
  • 201 篇 四川理工学院
  • 199 篇 东莞理工学院
  • 111 篇 湖北理工学院
  • 105 篇 华南理工大学
  • 85 篇 河南科技大学
  • 84 篇 常熟理工学院
  • 80 篇 营口理工学院
  • 70 篇 重庆大学
  • 48 篇 浙江大学
  • 46 篇 郑州大学
  • 44 篇 江苏理工学院
  • 36 篇 佐治亚理工学院
  • 36 篇 南京工业大学
  • 34 篇 西安理工大学
  • 33 篇 中南大学
  • 32 篇 北京科技大学
  • 28 篇 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79 篇 艾桃桃
  • 66 篇 冯小明
  • 56 篇 贺志荣
  • 55 篇 陈立贵
  • 50 篇 董金虎
  • 46 篇 付蕾
  • 45 篇 解念锁
  • 43 篇 袁新强
  • 42 篇 李文虎
  • 39 篇 王忠
  • 37 篇 陈建
  • 35 篇 张伟
  • 31 篇 柳翊
  • 30 篇 张会
  • 29 篇 金文中
  • 28 篇 谢安
  • 28 篇 石磊
  • 28 篇 王玉江
  • 27 篇 闵志宇
  • 27 篇 金永中

语言

  • 2,378 篇 中文
  • 2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东莞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38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铝合金阳极氧化方法及成膜机理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表面技术 2024年 第9期53卷 1-10页
作者: 薛合 刘灿灿 唐大兴 王润 窦文众 梁军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211816 东莞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东东莞523808
对铝合金阳极氧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首先,介绍了阳极氧化工艺的类型,并着重阐述了最常用的酸性阳极氧化以及碱性阳极氧化的特点。随后,概括了阳极氧化膜生长机理的研究进展,包括氧化膜的生长过程及提出的相关理论。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高强韧钢淬火-配分工艺中碳配分计算模型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材料导报 2024年 第8期38卷 229-237页
作者: 刘杨 王刚 王岭 齐鹏远 杨健 王博全 郑伟 营口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辽宁营口115014
淬火-配分(QP)钢作为第三代先进高强钢,为汽车轻量化、能源使用效率提升及更早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淬火-配分(QP)工艺中,淬火过程形成初始组织(残余奥氏体+马氏体),配分过程则是保留和稳定残余奥氏体的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生物可降解聚酯/生物陶瓷3D打印骨组织工程支架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复合材料学报 2024年 第4期41卷 1672-1693页
作者: 刘嗣聪 刘宏治 殷亚然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杭州310018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宁波315100
移植骨植入物是目前治疗骨缺损的公认有效手段之一。生物可降解聚酯/生物陶瓷复合材料结合了生物可降解聚酯的良好力学性能、可降解性能和生物陶瓷的成骨活性,为骨植入物材料提供了新的选择。骨组织工程通过模拟骨骼微环境,加速骨缺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苯基膦酸铈协效阻燃IFR/PP复合材料的制备
收藏 引用
复合材料学报 2025年 第5期42卷 2618-2625页
作者: 赵锦博 王炳涛 郭云馨 侯利红 李娟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宁波瑞城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由焦磷酸哌嗪(PAPP)和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组成的膨胀型阻燃剂(IFR)可以提高聚丙烯(PP)的防火安全性。然而,添加量高达28wt%的PAPP-MCA (质量比为3∶1)极大地降低了PP的强度和韧性(分别降低了31%和62%)。本文采用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高性能双网络PAM/P123凝胶电解质的制备及其在二次Zn-MnO_(2)电池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材料工程 2023年 第1期51卷 130-139页
作者: 梁辰 施志聪 刘丽英 金具涛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广州510006 东莞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东东莞523808
柔性能量存储设备处于下一代电源的最前沿,其中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就是凝胶电解质。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PAM/P123锌离子电池用双网络凝胶电解质,结果表明:加入少量三嵌段共聚物P123,宏观上提高凝胶电解质的抗拉强度、韧性和抗压强度,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Mg添加对SiO_(2)/Al-Si-Fe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收藏 引用
铸造 2023年 第10期72卷 1303-1310页
作者: 雷智钦 王康 张文泉 李文芳 东莞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东东莞523000
利用搅拌铸造技术制备SiO_(2)增强富铁铝基复合材料,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分析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界面结构,采用布氏硬度计、电子万能试验机测量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g的存在促进SiO_(2)颗粒...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氟改性硅溶胶的制备及性能
收藏 引用
电镀与涂饰 2024年 第2期43卷 101-108页
作者: 李智锐 张莉苗 李坤泉 韩欣欣 陈璐 吴文剑 东莞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东东莞523808
[目的]具有特殊润湿性的透明疏水材料在自清洁、金属防腐、微流体运输、防结冰、油水分离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方法]以正硅酸乙酯(TEOS)作为前驱体,十七氟硅烷偶联剂(FAS)和环氧硅烷偶联剂(KH560)为改性剂,采用两步法制备了氟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Gd^(3+)掺杂调控BiFeO_(3)-BaTiO_(3)高温无铅压电陶瓷的结构与性能
收藏 引用
材料工程 2024年 第4期52卷 43-53页
作者: 唐蓝馨 王芳 周治 李双池 左鑫 李凌峰 杨柳 谭启 陈渝 成都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成都610106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广东汕头515063
用于监测航空发动机、重型燃气轮机等重大技术装备高温部件振动状态的压电加速度传感器,需要一种高居里温度压电陶瓷作为敏感元件,而电子元器件的无铅化是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采用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制备一种Gd/Mn共掺杂的BF-BT((0.67BiF...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3D打印轻质高强钨材的力学性能研究
收藏 引用
稀有金属材料工程 2023年 第11期52卷 3922-3930页
作者: 陈文练 杨益航 陈晓红 郑俊杰 古思勇 张厚安 厦门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福建厦门361024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北武汉430070
采用选择性激光熔化(SLM)3D打印方式成功设计和制造了具有点阵结构的钨材,结合有限元分析、扫描电镜、准静态单轴压缩试验探究了不同点阵结构下钨材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微观组织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圆弧型点阵结构可有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对刚性有机粒子增强聚碳酸酯共混物的增容作用
收藏 引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3年 第8期39卷 74-80页
作者: 洪雨彤 苏昱凯 柴娟 王炳涛 郭正虹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浙江宁波315100
基于刚性有机粒子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高强高模的特性,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碳酸酯(PC)/SAN/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的共混物,研究了MBS对共混物相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BS趋向于分布在PC与SAN的相...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