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2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2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6 篇 法学
    • 1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6 篇 政治学
    • 2 篇 社会学
    • 2 篇 民族学
  • 6 篇 管理学
    • 4 篇 公共管理
    • 2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3 篇 历史学
    • 3 篇 中国史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主题

  • 3 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2 篇 西藏
  • 2 篇 治理体系
  • 2 篇 中国式现代化
  • 2 篇 决战决胜
  • 2 篇 治理能力
  • 2 篇 拉萨
  • 2 篇 脱贫攻坚
  • 1 篇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 1 篇 中国共产党
  • 1 篇 西藏问题
  • 1 篇 斗争
  • 1 篇 社会心态
  • 1 篇 政治建设
  • 1 篇 现代性问题
  • 1 篇 中国战区
  • 1 篇 印度政府
  • 1 篇 中国共产党领导
  • 1 篇 中印公路
  • 1 篇 社会治理

机构

  • 4 篇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
  • 4 篇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
  • 4 篇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
  • 2 篇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
  • 2 篇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
  • 2 篇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
  • 2 篇 云南师范大学
  • 2 篇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
  • 1 篇 中共保定市委党校...
  • 1 篇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
  • 1 篇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 1 篇 中共安徽六安市委...
  • 1 篇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 1 篇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
  • 1 篇 中共中央党校当代...
  • 1 篇 陆军工程大学
  • 1 篇 中共中央党校
  • 1 篇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

作者

  • 4 篇 胡岩
  • 2 篇 青连斌
  • 2 篇 guo qiang
  • 2 篇 冯书泉
  • 2 篇 cao li
  • 2 篇 刘俊杰
  • 2 篇 曹丽
  • 2 篇 郭强
  • 2 篇 关亦明
  • 1 篇 王道勇
  • 1 篇 赵蕾
  • 1 篇 李笑宇
  • 1 篇 夏伟
  • 1 篇 李拓
  • 1 篇 li qiongying
  • 1 篇 liu chen-guang
  • 1 篇 xia wei
  • 1 篇 涂小雨
  • 1 篇 刘晨光
  • 1 篇 李琼英

语言

  • 2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社会学教研室"
2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当前中国社会稳定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收藏 引用
科学社会主义 2012年 第2期 103-106页
作者: 青连斌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社会学教研室
当前的中国社会总体上是稳定的,但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很多,对社会稳定问题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形成和强化"不稳定幻象"。不存在绝对的社会稳定,社会只能是相对的稳定。要维护和保持我国社会的持续和谐稳定,必须多措并举。
来源: 评论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反对英国分裂西藏的一场斗争
收藏 引用
西藏研究 1999年 第1期 3-13页
作者: 胡岩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民族理论教研室
来源: 评论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
收藏 引用
民族研究 2008年 第2期 1-11页
作者: 龚学增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民族理论教研室
中共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之一,其思想来源是马列主义、毛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警惕社会心理极化
收藏 引用
中国党政干论坛 2015年 第11期 67-70页
作者: 王道勇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社会学教研室
当前,我国主流的社会心态是积极、向上的,但受内外因素影响,在各社会群体中间也有一社会成员存在一些较为极端的社会情绪,而且这些社会情绪的进一步发展,有可能让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产生心理隔离,因此亟须未雨绸缪,予以关注和积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西姆拉会议破产后中英两国有关西藏问题的交涉
收藏 引用
西藏研究 1998年 第1期 39-48页
作者: 胡岩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民族理论教研室
西姆拉会议破产后,英国政府曾经多次催逼当时的中国政府与之重开谈判,企图实现其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变为英属印度与中国之间的一个缓冲国的阴谋。但是,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际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英国在帝国主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中华民族的百年认同
收藏 引用
民族研究 2013年 第1期 11-21,123页
作者: 胡岩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民族与宗教理论教研室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开启了近代中华民族百年认同的历程,也开启了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的转变。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认同有了极大的增强。在此之前,清朝实现的古代中国国家版图的大统一,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认同奠定了基础;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70年来中国社会治理的“四大转变”
收藏 引用
人民论坛 2019年 第29期 41-43页
作者: 向春玲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社会学教研室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社会治理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了由"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价值理念转变,从"一元主体"到"多元共治"治理结构的转变,从行政化管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寇松备忘录》与民国初年英国侵略中国西藏的政策
收藏 引用
中国藏学 1998年 第3期 31-46页
作者: 胡岩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民族理论教研室 副教授北京100091
在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我国西藏的活动中,英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帝国主义对西藏的侵略,主要就是英国对西藏的侵略。英属印度政府曾于1888年和1904年两次发动对西藏的侵略战争。1904年,由荣赫鹏率领的侵略军甚至强行侵...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比较视野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发展形态分析
收藏 引用
学习与探索 2023年 第2期 58-65,F0002,192页
作者: 李笑宇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教研室 北京100089
民主是现代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西方民主转型范式对众多后发国家实现民主化的目标、动力和路径具有一定的影响,但该范式存在将竞争性选举视为政治发展的唯一目标、否定经济社会发展是民主政治的结构性前提等弊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成功实践——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几点认识
收藏 引用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21年 第6期 80-90,108页
作者: 刘晨光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教研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根本上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并由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大地的成功实践所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而非别的什么制度,这可验之于我国制度的形成过程、内在层次及发展方向。中国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