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684 篇 期刊文献
  • 18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3,70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051 篇 法学
    • 1,465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149 篇 政治学
    • 272 篇 法学
    • 66 篇 社会学
    • 31 篇 公安学
    • 21 篇 民族学
  • 1,034 篇 管理学
    • 704 篇 公共管理
    • 185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38 篇 工商管理
    • 73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12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569 篇 经济学
    • 352 篇 应用经济学
    • 270 篇 理论经济学
  • 198 篇 文学
    • 176 篇 新闻传播学
    • 20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55 篇 哲学
    • 154 篇 哲学
  • 140 篇 历史学
    • 115 篇 中国史
    • 25 篇 世界史
  • 128 篇 工学
    • 38 篇 城乡规划学
    • 30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24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8 篇 软件工程
    • 14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2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9 篇 公安技术
  • 96 篇 教育学
    • 88 篇 教育学
  • 26 篇 理学
    • 10 篇 生态学
  • 21 篇 医学
    • 16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3 篇 军事学
    • 13 篇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
  • 11 篇 农学
    • 9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4 篇 艺术学

主题

  • 205 篇 中国共产党
  • 170 篇 中国式现代化
  • 94 篇 高质量发展
  • 89 篇 党的领导
  • 76 篇 习近平总书记
  • 72 篇 新时代
  • 70 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 69 篇 共同富裕
  • 63 篇 全面从严治党
  • 60 篇 党的建设
  • 57 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
  • 56 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55 篇 自我革命
  • 54 篇 马克思主义
  • 53 篇 习近平
  • 45 篇 国家治理
  • 44 篇 乡村振兴
  • 42 篇 人工智能
  • 42 篇 基层治理
  • 41 篇 新质生产力

机构

  • 433 篇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
  • 406 篇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
  • 335 篇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
  • 333 篇 中共中央党校党的...
  • 325 篇 中共中央党校政治...
  • 295 篇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
  • 231 篇 中共中央党校中共...
  • 206 篇 中共中央党校公共...
  • 171 篇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
  • 149 篇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
  • 116 篇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
  • 115 篇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
  • 108 篇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
  • 104 篇 中共中央党校
  • 69 篇 中共中央党校应急...
  • 67 篇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
  • 53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45 篇 清华大学
  • 44 篇 中共中央党校政治...
  • 43 篇 中共中央党校政法...

作者

  • 89 篇 董振华
  • 78 篇 郭全中
  • 74 篇 丁元竹
  • 42 篇 蔡之兵
  • 37 篇 孙培军
  • 37 篇 张荣臣
  • 35 篇 韩保江
  • 32 篇 赖德胜
  • 32 篇 祝灵君
  • 30 篇 康晓强
  • 30 篇 宋雄伟
  • 30 篇 李志明
  • 29 篇 何哲
  • 29 篇 许正中
  • 28 篇 王道勇
  • 27 篇 胡仙芝
  • 26 篇 叶子鹏
  • 26 篇 张太原
  • 25 篇 李军鹏
  • 25 篇 罗平汉

语言

  • 3,70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
3702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排序:
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界对列宁学说的宣传和阐释——基于对1949—1956年中国主要理论报刊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 第4期51卷 5-13,197页
作者: 吴文珑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
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界对列宁学说的宣传和阐释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宣传内容上,列宁的国际主义思想、知识分子和文化理论以及过渡时期理论是知识界着力阐释的方面,它们渐次在三个历史时段被主要理论报刊集中述及。在宣传方式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统一法律适用标准的体系化构造——以同案同判为视角
收藏 引用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 第2期28卷 119-128页
作者: 周维栋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
统一法律适用是维护国家法治统一和保障公民受到平等对待在司法审判中的基本要求,同案同判是推动统一法律适用标准的司法支点。为了化解法律适用分歧,可以在同案同判的理论视域中,建立统一法律适用的标准体系。在内容标准上,以基本权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北宋科技与政治的互动关系——以医政改革为例
收藏 引用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24年 第4期41卷 108-114页
作者: 谢海金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 北京100091
北宋的医政改革主要涉及政令、人才与机构三个方面。首先,北宋长期坚持扬医抑巫的政策,表现出京师与地方同步、惩治与改造并举等特点。其次,北宋在明确医官阶衔、确定磨勘办法、分离医政与医学、研制教材与教具等方面完善了医药人才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国家治理视野下内参、内刊的史料学价值
收藏 引用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 第3期 4-6页
作者: 王海光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
从毛泽东、邓小平到习近平,都非常重视内参。作为中国特色的信息传播机制,内参不但有助于政治沟通,亦关涉国家治理。本期笔谈邀请来自政治学、历史学、新闻传播学的五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就内参的历史演变、政治功能及其与国家治理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当联结禁止原则的重述与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国法学 2024年 第6期 185-203页
作者: 金成波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
不当联结禁止原则是行政法上的一项基本原则。不当联结禁止原则,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体现为株连制度的废弃和株连思想历史惯性的摆脱;具有科学的理论逻辑,体现为法治精神的要求与普遍正义的捍卫;具有鲜明的实践逻辑,体现为公共行政的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推动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与政策取向——基于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的协调视角
收藏 引用
行政管理改革 2024年 第5期5卷 59-67页
作者: 蔡之兵 李江涛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治理教研部
中高端制造业快速升级与局传统制造业向外转移的现象充分表明我国实体经济遭遇了较大发展压力。与美国、日本制造业大规模向外转移发生于产业升级完成之后这一演变特点不同,我国在产业升级尚未完全完成的情况下,出现了一定规模的制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型帝国霸权政治的伦理学批判
收藏 引用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 第6期51卷 29-37,164页
作者: 靳凤林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 北京100091
美利坚帝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首先根源于英国获得北美殖民地的过程不同于西班牙、葡萄牙,致使美国在摆脱英国宗主国统治之后,经历了由建立美洲地区霸权向追求世界霸主的转变。其次与欧洲老牌帝国在建构现代政治文明中高度重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宋代医学的儒家化转向
收藏 引用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 第5期52卷 100-108页
作者: 谢海金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 北京100091
宋代医学的儒家化转向在现实中的直观反映是儒医阶层的崛起与发展,在思想观念上的反映则是医者仁心、医乃仁术、医为仁政等观念的流行与践行。宋儒对经世致用的强调推动了医疗技术的文本化、医学教育的官方化、知医习医的伦理化,为医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全面抗战时期刘少奇关于党规建设的认识和思考
收藏 引用
党的文献 2023年 第1期 66-71页
作者: 张海涛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 北京100091
全面抗战时期,刘少奇围绕党规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形成了一系列初步的但具有创新性的认识和思考。他较早在党内使用“党规”这一概念,认为“党内要制定一种党规”,并从完善党的规章制度、加强党的建设方面阐释了创设党规的重大意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要旨辨析
收藏 引用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3年 第10期 47-57,159,160页
作者: 祝灵君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 北京100091
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并非同义反复,二者既有区别又彼此联系,一体构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科学布局、重点任务。思想建党的要旨是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重视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养成和唯物史观的运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