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457 篇 期刊文献
  • 227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6,68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673 篇 文学
    • 3,086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437 篇 新闻传播学
    • 142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691 篇 法学
    • 372 篇 民族学
    • 229 篇 社会学
    • 83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47 篇 政治学
    • 28 篇 法学
  • 535 篇 教育学
    • 500 篇 教育学
    • 23 篇 体育学
    • 12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509 篇 艺术学
    • 335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95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57 篇 美术学
    • 24 篇 艺术学理论
    • 18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369 篇 历史学
    • 324 篇 中国史
    • 118 篇 考古学
    • 15 篇 世界史
  • 284 篇 哲学
    • 284 篇 哲学
  • 260 篇 管理学
    • 100 篇 公共管理
    • 79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58 篇 工商管理
    • 23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85 篇 经济学
    • 75 篇 应用经济学
    • 12 篇 理论经济学
  • 68 篇 工学
    • 15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0 篇 软件工程
    • 9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23 篇 理学
    • 1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2 篇 农学
  • 9 篇 医学
  • 1 篇 军事学

主题

  • 72 篇 新媒体
  • 66 篇 少数民族
  • 62 篇 诗歌
  • 47 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
  • 43 篇 中国
  • 42 篇 传承
  • 42 篇 文化
  • 40 篇 传播
  • 38 篇 《红楼梦》
  • 34 篇 红楼梦
  • 33 篇 语言
  • 33 篇 小说
  • 32 篇 文学
  • 32 篇 现代性
  • 31 篇 文化传播
  • 30 篇 媒介融合
  • 30 篇 苏轼
  • 28 篇 影响
  • 27 篇 艺术
  • 27 篇 微博

机构

  • 2,446 篇 中南民族大学
  • 1,940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1,078 篇 西南民族大学
  • 455 篇 青海民族大学
  • 334 篇 北方民族大学
  • 219 篇 内蒙古民族大学
  • 135 篇 云南民族大学
  • 65 篇 四川大学
  • 48 篇 武汉大学
  • 44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32 篇 西北民族大学
  • 25 篇 中国传媒大学
  • 22 篇 北京大学
  • 20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13 篇 成都大学
  • 12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11 篇 西南大学
  • 11 篇 NOT FOUND
  • 10 篇 内蒙古大学
  • 9 篇 河北大学

作者

  • 73 篇 陶喜红
  • 55 篇 白润生
  • 51 篇 冯广艺
  • 50 篇 龚举善
  • 49 篇 王兆鹏
  • 48 篇 吴道毅
  • 44 篇 陈明
  • 41 篇 敬文东
  • 39 篇 杨彬
  • 38 篇 林继富
  • 38 篇 邢莉
  • 36 篇 陈啸
  • 36 篇 曹立波
  • 35 篇 高逢亮
  • 33 篇 陈峻俊
  • 32 篇 岳振国
  • 30 篇 彭修银
  • 30 篇 徐希平
  • 30 篇 高卫华
  • 28 篇 安静

语言

  • 6,682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 1 篇 日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6684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排序:
中国创世神话形态演变论析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 2014年 第6期 65-76页
作者: 向柏松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中国创世神话经历由零碎、简短、残缺的原生形态到连贯、复杂、完整的系统形态的漫长发展历程。这一历程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形成创世神话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原生形态、衍生形态、系统形态。系统形态创世神话是中国创世神话成熟的标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时代少数民族报告文学的新开拓——评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报告文学奖获奖作品
收藏 引用
民族文学研究 2021年 第1期39卷 23-30页
作者: 杨彬(土家族)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第十二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报告文学奖获奖作品准确传达时代脉搏,弘扬时代精神,在人物塑造、细节描写等方面表现出了新的文学追求,用独特的文学语言、多样的文学手法记录当今的重大事件,歌颂英雄模范的壮举。这些获奖作品表现出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交际诗行为过程“文字单元”的性质及其意义
收藏 引用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 第5期56卷 1-9页
作者: 赵辉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任何交际诗文本都产生于一个交际行为过程,是一个行为过程结构中的"文字单元"。交际诗的这一性质,将交际主体和诗歌创作主体融为一体,确定了交际诗作为实现交际目的的手段、方式的特性,规定了交际诗文本必须服务于一定性质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舆论监督在国家政治话语中的演变与意义建构
收藏 引用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 第1期10卷 36-42页
作者: 徐晓波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本文以1950年以来中共中央文件和党的领导人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涉舆论监督的话语为分析文本,对作为国家政治话语的舆论监督及其意义演变和建构进行了探讨。认为舆论监督在国家政治话语中经历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协商对话、权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文学是人学”命题之反思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科学 2010年 第1期 160-172页
作者: 刘为钦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钱谷融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撰文指出,高尔基建议把文学叫做"人学",于是认为最早提出"文学是人学"命题的是高尔基;进入21世纪后,钱先生又说,"文学是人学"的发明权应归属于泰纳。事实上,高尔基未曾提出过&qu...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迈向一个认知科学视角的框架理论——重返并超越贝特森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4年 第9期46卷 1-13页
作者: 郝永华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在认知科学发展与进步的理论视野中,重返并超越贝特森是一种有益的探索。词汇、视觉形象以及现实中的刺激物都可以唤起人类大脑中的知识,这些知识展现相关的事物、排斥不相关的事物,能够为认知提供框架。框架建构并非孤立的存在,它总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总体研究的方法论选择
收藏 引用
民族文学研究 2016年 第4期34卷 32-50页
作者: 龚举善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民共和"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现代国族观念的综合规约,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选择总体上表现出"一元多维"的基本特征,即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汉语方言被动标记“得”的来源及其语法化
收藏 引用
方言 2019年 第3期41卷 293-305页
作者: 毛文静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汉语被动标记“得”遵循了世界语言中“获得”义语法化为被动标记的普遍模式,即GET(‘to get’,‘toreceive’,‘to obtain’)>PASSIVE,汉语动词“得”的“获得”义及由其引申而来的“遭受”义共同构成其语法化为被动标记的语义基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滇南诗略》中对白族诗人评点的特征及价值
收藏 引用
民族文学研究 2016年 第5期34卷 50-59页
作者: 李锋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滇南诗略》中对白族诗人评点的特征包括:评点人物呈现出评点客体全面化、评点主体多元化的特征;评点方法上采取"纵横比较",展现了白族对汉诗的全面接受;评点倾向上以"宗唐"为主、兼采各派。这些评点的价值在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宗白华意境说的江南地域诗学渊源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 2015年 第12期 40-49页
作者: 萧晓阳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宗白华意境说蕴蓄着江南地域诗学的精髓:首先,宗氏论诗的构造,独推桐城古文的诗性法则;其张扬生命内在韵律,以对桐城派阴柔风格的批判为出发点。其次,宗氏述诗画之意趣,标举新安诗画论尚自然之思;其诗画同中有异之论,源于李流芳之说。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