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03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0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2 篇 医学
    • 47 篇 中医学
    • 41 篇 中西医结合
    • 8 篇 临床医学
    • 8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4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2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 篇 口腔医学
    • 1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20 篇 管理学
    • 12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7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1 篇 文学
    • 4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5 篇 工学
    • 2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软件工程
  • 4 篇 历史学
    • 4 篇 中国史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理学
    • 1 篇 化学

主题

  • 7 篇 中医药
  • 5 篇 名医经验
  • 5 篇 中医药学
  • 4 篇 知识服务
  • 4 篇 古籍专题(中医药)
  • 4 篇 美国
  • 4 篇 图书馆
  • 3 篇 医案
  • 3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
  • 3 篇 用药规律
  • 3 篇 资源共享
  • 3 篇 中医古籍
  • 3 篇 数据挖掘
  • 3 篇 针灸学
  • 3 篇 通治方
  • 3 篇 余瀛鳌
  • 3 篇 文献
  • 2 篇 临床应用
  • 2 篇 朱宗元
  • 2 篇 中医文献学

机构

  • 47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 27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 12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 10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
  • 8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 5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 4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 4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 3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 3 篇 文献资源研究室
  • 3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
  • 3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 2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 2 篇 广州中医药大学
  • 2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
  • 2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 2 篇 中国国家图书馆
  • 2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 2 篇 云南中医药大学
  • 2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作者

  • 15 篇 李鸿涛
  • 15 篇 李薇
  • 15 篇 张华敏
  • 13 篇 尚文玲
  • 12 篇 侯酉娟
  • 12 篇 佟琳
  • 10 篇 孙海舒
  • 10 篇 张伟娜
  • 10 篇 段青
  • 8 篇 康小梅
  • 8 篇 孟凡红
  • 8 篇 苏大明
  • 7 篇 李兵
  • 6 篇 李斌
  • 6 篇 范为宇
  • 6 篇 刘思鸿
  • 6 篇 郎朗
  • 6 篇 陈广坤
  • 5 篇 蒋丁苾
  • 4 篇 杨德利

语言

  • 101 篇 中文
  • 3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文献资源研究室 "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中药新资源药材实现配伍的方法学探讨
收藏 引用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5年 第12期31卷 248-256页
作者: 明文华 李晴晴 黎彩凤 王烨燃 王岚 李彦文 李志勇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道地药材品质保障与资源持续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中药是我国中医药文化的物质基础,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中药现代化的重点,传统中药资源日益紧缺,扩展中药新资源成为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中药新资源是指在中草药传统应用范围之外,新发现或新开发的具有潜在的药用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医药多媒体数据库的构建与思考
收藏 引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 第4期23卷 206-206,I0001,I0002页
作者: 傅小欧 包蕾 卢鹤 王蕊 张伟娜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多媒体资源研究室 北京100700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特藏资源研发部 北京100700
为推动中医药文化建设再生产的创作、生产和传播,拓宽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与利用的途径,实现中医药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存与有效应用,文章设计并构建了自主开发的中医药多媒体数据库,以期利用多媒体数据库灵活性和功能多样性强、社会需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古方及中成药数据挖掘探讨桂枝-泽泻药对应用规律
收藏 引用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 第9期46卷 1212-1218页
作者: 曹玉清 尚希钰 陈广坤 熊一白 郭旸 范逸品 纪鑫毓 龚照元 张磊 佟琳 马艳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北京100700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古籍资源研究室 北京100700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疫病防治研究室 北京100700
目的探究古今方剂中桂枝-泽泻药对配伍用药规律。方法分别检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研制的古代经典名方数据库1.0和已上市中成药数据库1.0含桂枝-泽泻药对的古方及中成药,采用Excel 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针刺与口服降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
收藏 引用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 第5期45卷 626-632页
作者: 孙敏 李想 张磊 佟琳 刘思鸿 高宏杰 陈广坤 张华敏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北京100700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古籍资源研究室 北京100700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特藏资源研发部 北京100700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党委办公室 北京100700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北京100700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针刺与口服降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和Web of S...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历代白术药食两用源流考
收藏 引用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5年 第5期47卷 577-585页
作者: 郑陆峰 陈子林 詹志来 李鸿涛 陈广坤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2022级硕士研究生 北京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古籍资源研究室 北京 浙江省磐安县中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磐安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北京
通过梳理历代中医古籍中有关白术药食两用的记载, 认为白术作为药食同源物质历史悠久, 最早见于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 "术, 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 痉疸。止汗, 除热, 消食, 作煎饵。久服, 轻身延年, 不饥"。后世医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经典名方当归饮子古今文献考证
收藏 引用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 第2期45卷 129-135页
作者: 苏锦 李萌 滕越 赵汉青 李辰 河北大学中医学院 保定071000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古籍资源研究室 北京100700
当归饮子作为经典名方之一,最初记载于《严氏济生方》,主要用于治疗病机为血虚风燥的各种皮肤疾病。本研究通过查阅历代古籍及现代相关文献,从处方源流、药味组成及加减变化、药味剂量及煎服法、方义及功效辨析、药材基原及炮制、现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医古籍分类标准
收藏 引用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 第1期45卷 1-7页
作者: 张华敏 张伟娜 李鸿涛 王燕平 韩学杰 刘玉祁 佟琳 李兵 刘思鸿 陈红彦 王宗欣 邱浩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北京100700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特藏资源研发部 北京100700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古籍资源研究室 北京100700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北京100700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整合中药学研究中心 北京100700 中国国家图书馆 北京10008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北京100005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北京100029
中医古籍分类方法标准化可为各类中医古籍藏书单位提供明确和可靠的分类参考依据,推进中医古籍的共享与利用。通过历代中医古籍分类方法的调查研究,对照《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分类表,参考《中华古籍总目》分类表,制定《中医古籍分类标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阴虚证古方用药规律研究
收藏 引用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 第1期44卷 67-72页
作者: 曾子玲 佟琳 刘思鸿 姜芬 张华敏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古籍资源研究室 北京100700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特藏资源研发部 北京100700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南京210023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北京100700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古代方剂中治疗阴虚证方剂的用药规律,为临床以阴虚为基础证候疾病的辨治施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开发的"已上市经典名方数据库",筛选治疗阴虚证的处方,采用古今医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医经脉理论发展的回顾与省思
收藏 引用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 第3期45卷 257-261页
作者: 李国祥 宋文鑫 朱玲 于琦 潘秋霞 李敬华 王映辉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大健康智能研发中心 北京100700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养生文献研究室 北京100700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中医科 北京100020
经脉理论是中医临床诊疗疾病的基础,从《伤寒论》到《脾胃论》,外感、内伤诊断体系的建立,经脉理论无不为其贡献了重要的理论组织素材和临床实践经验,针灸临床中包含的腧穴载录症状及总结的某些规律被大方脉吸收借鉴,显示了其在临床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国医大师余瀛鳌用通治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心得
收藏 引用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 第8期44卷 938-940页
作者: 万璐 杨乐 李哲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北京100700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数字中医药应用方法学研究室 北京100700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100700
国医大师余瀛鳌教授认为,“凡病必有主证,临证必有主方”,提出以“通治方”治疗疾病的方法,常获佳效。余老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因与肾、脾、肺三脏密切相关,临证尤重脾肾,以健脾益肾、通络利水为基本治法,自拟通治方益肾健脾通络汤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