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71 篇 期刊文献
  • 1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8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66 篇 医学
    • 88 篇 中西医结合
    • 63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50 篇 中医学
    • 29 篇 临床医学
    • 20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3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9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口腔医学
  • 7 篇 理学
    • 6 篇 生物学
    • 1 篇 化学
  • 7 篇 工学
    • 3 篇 生物工程
    • 1 篇 机械工程
    • 1 篇 光学工程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1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 篇 软件工程
  • 5 篇 农学
    • 3 篇 作物学
    • 2 篇 植物保护
  • 5 篇 管理学
    • 2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1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主题

  • 9 篇 网络药理学
  • 7 篇 人参-三七-川芎提...
  • 7 篇 川芎嗪
  • 7 篇 衰老
  • 6 篇 安宫牛黄丸
  • 6 篇 微透析
  • 6 篇 脉诊信息
  • 6 篇 药代动力学
  • 6 篇 帕金森病
  • 5 篇 缺血性脑卒中
  • 5 篇 氧化应激
  • 5 篇 中药
  • 5 篇 机制
  • 5 篇 血管老化
  • 5 篇 炎症
  • 5 篇 青藤碱
  • 4 篇 作用机制
  • 4 篇 客观化
  • 4 篇 中医药
  • 4 篇 肠道菌群

机构

  • 90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
  • 24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
  • 24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 18 篇 北京市中医药防治...
  • 16 篇 中医药防治重大疾...
  • 15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
  • 13 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
  • 12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
  • 11 篇 广东药科大学
  • 9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
  • 8 篇 北京市中医药防治...
  • 8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 7 篇 首都医科大学
  • 7 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
  • 7 篇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
  • 6 篇 陕西中医药大学
  • 5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
  • 5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
  • 5 篇 北京市中医药防治...
  • 5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

作者

  • 29 篇 雷燕
  • 27 篇 焦玥
  • 27 篇 杨静
  • 27 篇 lei yan
  • 25 篇 王雪
  • 25 篇 yang jing
  • 25 篇 修成奎
  • 24 篇 王丹巧
  • 22 篇 孙明杰
  • 22 篇 wang xue
  • 20 篇 刘佳
  • 20 篇 刘洋
  • 20 篇 汪南玥
  • 19 篇 李涛
  • 19 篇 胡艳红
  • 18 篇 王志国
  • 17 篇 jiao yue
  • 17 篇 赵小亮
  • 16 篇 liu jia
  • 16 篇 xiu cheng-kui

语言

  • 18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北京市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
18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基于三探头脉诊设备对东垣五行脉法客观化的构想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5年 第1期40卷 113-117页
作者: 白龙 刘佳 汪南玥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 北京100700 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700
脉诊是中医特色诊法之一,脉诊的客观化研究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当前脉诊客观化进程,提出东垣五行脉法客观化的构想。五脏脉体与诊脉部位相结合是东垣五行脉法应用模式之一,其客观化研究便是运用各部的数据的特征参数对五脏脉进行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姜黄素调控铁死亡干预帕金森病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实验验证
收藏 引用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 第5期31卷 360-372页
作者: 吴春阳 欧阳竞锋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 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00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调控铁死亡干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可能靶标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SEA等数据库获取Cur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客观化多模态数据融合的亚健康肝郁脾虚证诊断模型构建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5年 第1期40卷 71-76页
作者: 丁艳 李阳 王烨 白龙 冉清智 刘佳 汪南玥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 北京100700 陕西中医药大学 西安712046 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700
目的:基于客观化多模态数据融合构建亚健康肝郁脾虚证诊断模型。方法:以2023年3—12月在全国各地医疗机构及社区筛选亚健康志愿者共82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肝郁脾虚证组与非肝郁脾虚证组。通过四诊采集设备,收集亚健康的四诊信息,建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冠心病和糖尿病痰湿证“异病同证”脉诊信息特征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5年 第3期40卷 1137-1142页
作者: 莫国凤 宋诗博 樊西倩 冉清智 李阳 向灵希 刘佳 汪南玥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 北京100700 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陕西咸阳712046 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700
目的:对冠心病、糖尿病痰湿证患者的脉诊信息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痰湿证“异病同证”脉诊信息的客观化异同。方法:应用三探头中医智能脉诊仪采集脉诊信息,通过信息预处理后建立12谐波拟合模型并提取193个特征参数,运用主成分分析(PCA)...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探究安宫牛黄丸即刻给药干预创伤性颅脑损伤的作用机制
收藏 引用
中国中药杂志 2025年
作者: 朱晓瞳 田良良 张晶晶 杨洪军 广东药科大学中医药研究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中药药理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研究结合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探讨安宫牛黄丸即刻给药干预创伤性颅脑损伤的作用机制。利用经过优化处理的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技术成功构建了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模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大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玄府-骨络”理论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病机治法
收藏 引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5年 第1期31卷 35-37页
作者: 王雨荷 史婧儒 廖泽绮 张元月 刘梅洁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700
骨质疏松症归属于中医“骨痹”“骨痿”的范畴,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多为气血不足、肾虚血瘀所致。玄府、骨络是人体重要的微结构,两者共同发挥运行全身气血津液的作用,参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变过程。本文基于“玄府-骨络”理论,提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安宫牛黄丸临床应用与药理机制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药物警戒 2025年 第3期22卷 349-356页
作者: 白雪 陈亚飞 唐田 刘柘君 王国玉 谭天阳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 北京市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00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康复医学科 北京10009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北京100700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北京100101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北京10006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北京100038
目的评估安宫牛黄丸在近3年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药理机制,为安宫牛黄丸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最新的临床研究资料,汇总安宫牛黄丸在治疗脑出血、脑梗死、颅脑损伤、热射病、脓毒症、病毒性脑炎、肺炎等多种疾病中的疗效。同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静心止动方”对抽动障碍模型大鼠纹状体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研究
收藏 引用
江苏中医药 2025年 第3期57卷 69-74页
作者: 范菲 张思 张美玉 吴宏伟 张方博 韩斐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100053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北京市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700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北京100700
目的:基于颅内双位点微透析技术观察静心止动方对抽动障碍(TD)模型大鼠纹状体(CPu)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从而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若干,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硫必利组(每日给药量31.25 mg/kg)和静心止动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CQ止痛复方中青藤碱和川芎嗪的脑通透性研究
收藏 引用
药学学报 2019年 第12期54卷 2308-2315页
作者: 李涛 赵小亮 聂颖兰 焦玥 刘洋 张美玉 李玉娟 王志国 王丹巧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北京市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
建立给予CQ止痛复方(Chuanxiong Qingfengteng mixture,CQM)后大、小鼠血浆、脑组织及细胞液等生物样品中青藤碱和川芎嗪的UHPLC-UV定量分析方法,并研究这两种组分的脑通透性。分析方法经选择性、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等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生物信息学方法下脑老化关键基因与通路的筛选及中药预测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中药杂志 2021年 第21期46卷 5701-5709页
作者: 吴丹 王雪 杨静 吴烨 刘逸南 修成奎 王佳丽 刘奕清 雷燕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北京市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700
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比较认知完好的老年人(60~99岁)与中青年人(20~59岁)脑部海马组织(hippocampal tissue,HC)的基因芯片数据,初步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进而预测治疗脑老化的潜在中药药物。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