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研究结合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探讨安宫牛黄丸即刻给药干预创伤性颅脑损伤的作用机制。利用经过优化处理的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技术成功构建了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模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大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组,阳性药物(吡拉西坦,piracetam)组,安宫牛黄丸低、高剂量(ANP-L、ANP-H)组。通过尼氏染色、免疫荧光检测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肿瘤蛋白53(TP53)在脑组织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脑组织中炎症因子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2(PTGS2)表达水平。对sham组、Mod组和AGP-H组大鼠脑组织进行代谢组学与转录组学的分析,通过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进行富集分析,表示安宫牛黄丸干预TBI的作用机制。同时,整合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分析发现了安宫牛黄丸干预TBI的代谢途径。结果表明,安宫牛黄丸显著增高TBI大鼠脑组织尼氏小体的数量,明显增高Bcl-2的表达量,明显减低caspase-3、TP53、PTGS2等蛋白的表达水平。与Mod组对比,AGP-H组明显上调12个差异代谢产物(DMs),下调了25个DMs,筛选出了5条关键的代谢路径,包括甘油磷脂代谢、嘧啶代谢,以及甘氨酸、苏氨酸和丝氨酸代谢,还有精氨酸与脯氨酸代谢、D-氨基酸代谢。转录组学发现了730个表达上调的差异基因(DEGs),以及612个表达下调的差异基因。富集分析显示,与炎症反应(inflammatory responses)及凋亡过程(apoptotic processes)紧密相关的生物学功能和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及MAP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关键信号通路得到了显著富集。结合转录组和代谢组的数据分析,识别出甘油磷脂、嘧啶和甘氨酸、苏氨酸及丝氨酸代谢等3个关键代谢路径。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