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葡萄膜炎的研究现状及热点,探讨未来发展趋势。方法检索1993年1月1日—2022年12月21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葡萄膜炎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采用Excel软件绘制...
详细信息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葡萄膜炎的研究现状及热点,探讨未来发展趋势。方法检索1993年1月1日—2022年12月21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葡萄膜炎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采用Excel软件绘制年发文量折线图和期刊分布图,运用文献计量学及CiteSpace.6.1.R6软件对研究作者、机构以及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检索共得到文献1,670篇,最终纳入1,177篇中文文献,11篇英文文献。中文文献中,发文量最高的杂志为《中国中医眼科杂志》(93篇);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共纳入1,863位,发文量最多、研究规模最大是以毕宏生、郝小波等为代表的团队;共纳入869家研究机构,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为代表;关键词分析显示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药物、发病机制、临床疗效、并发症等方面。英文文献的研究内容主要为中药治疗葡萄膜炎的作用机制。结论中医药治疗葡萄膜炎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当前研究热点以药物作用机制探索、治疗药物开发、并发症治疗为主,但目前中医药治疗葡萄膜炎的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
目的基于“互联网+”构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延续护理平台,探索该模式应用于DR患者的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11月—2024年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住院治疗的DR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互联网+”延续护理平台干预,干预时间为患者入院至出院后3个月。分别在患者入院第1天(干预前)及出院3个月后(干预后)检测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2 h PG)]、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得分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得分。结果(1)血糖:干预后2组FBG及2 h PG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干预组:t_(FBG)=10.912、t_(2 h PG)=13.097,均P=0.000;对照组:t_(FBG)=5.918、t_(2 hPG)=8.599,均P=0.000),且干预组FBG及2 h 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_(FBG)=5.570、t_(2 h PG)=5.318,均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干预后干预组4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合理饮食)=8.522、t_(规律运动)=9.442、t_(血糖监测)=9.012、t_(足部护理)=10.398、t_(总得分)=19.077,均P=0.000);对照组干预前后4个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4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合理饮食)=9.111、t_(规律运动)=9.197、t_(血糖监测)=9.618、t_(足部护理)=13.167、t_(总分)=23.296,均P=0.000)。(3)生活质量:干预后干预组3个维度得分均较干预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躯体功能)=11.521、t_(社会功能)=12.021、t_(心理功能)=12.677,均P=0.000);对照组干预前后3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躯体功能)=3.251、t_(社会功能)=3.959、t_(心理功能)=5.115,均P=0.000)。结论应用基于“互联网+”构建的延续护理模式对DR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改善其血糖控制情况,增强其自我管理行为,提升其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