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60 篇 期刊文献
  • 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6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30 篇 文学
    • 84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37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9 篇 新闻传播学
  • 18 篇 法学
    • 11 篇 社会学
    • 6 篇 政治学
    • 2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7 篇 教育学
    • 15 篇 教育学
    • 2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5 篇 艺术学
    • 3 篇 美术学
    • 2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 篇 艺术学理论
    • 1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3 篇 哲学
    • 3 篇 哲学
  • 3 篇 管理学
    • 3 篇 公共管理
  • 2 篇 历史学
    • 2 篇 世界史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工学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主题

  • 4 篇 荷尔德林
  • 3 篇 民族主义
  • 3 篇 德国
  • 3 篇 英语
  • 3 篇 语言
  • 3 篇 加缪
  • 2 篇 汉语
  • 2 篇 音乐
  • 2 篇 文学
  • 2 篇 人才培养
  • 2 篇 双重性
  • 2 篇 冲突
  • 2 篇 本雅明
  • 2 篇 个性化教学
  • 2 篇 研究性作业
  • 2 篇 马克思主义
  • 2 篇 对立观
  • 2 篇 汽车体现的精神价...
  • 2 篇 格林童话
  • 2 篇 他者

机构

  • 158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14 篇 大连外国语大学
  • 7 篇 中华女子学院
  • 7 篇 北京外国语大学
  • 5 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
  • 4 篇 南京大学
  • 3 篇 清华大学
  • 3 篇 北京大学
  • 2 篇 首钢工学院
  • 2 篇 暨南大学
  • 2 篇 四川大学
  • 2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2 篇 北京语言大学
  • 2 篇 齐鲁工业大学
  • 2 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
  • 2 篇 唐山学院
  • 2 篇 东北大学
  • 1 篇 炮兵学院
  • 1 篇 加州大学
  • 1 篇 苏州科技大学

作者

  • 13 篇 赵蕾莲
  • 9 篇 周铭
  • 8 篇 刁克利
  • 7 篇 刘海清
  • 6 篇 钱亚萍
  • 5 篇 朱源
  • 5 篇 刘晓晖
  • 5 篇 liu haiqing
  • 4 篇 liu xiaohui
  • 4 篇 郭英剑
  • 4 篇 qian yaping
  • 4 篇 刘丹
  • 4 篇 zhou ming
  • 4 篇 zhu yuan
  • 4 篇 陈影
  • 4 篇 杜荣
  • 3 篇 chen ying
  • 3 篇 喻欢欢
  • 3 篇 zhao leilian
  • 3 篇 liu dan

语言

  • 161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16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犹太神秘主义中的喀巴拉阐释学——以本雅明为例
收藏 引用
世界宗教文化 2025年 第1期 17-24页
作者: 陈影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中国人民大学世界文学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研究中心
本雅明思想中所蕴含的犹太喀巴拉神秘主义是一种具有马克思主义品格的喀巴拉阐释学,它暗合了本雅明对神学的理解与需求。借由犹太喀巴拉神秘主义传统中的辩证维度,本雅明对《创世记》进行了一种兼具喀巴拉维度与马克思主义品格的阐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国古典名篇汉法笔译教学模式探究——以《论语》为例
收藏 引用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 2025年 第2期 29-41页
作者: 吕如羽 范馨木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 中国人民大学法语系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古典名篇为教学素材进行笔译教学,可引导学生一方面在比较的语境中深入体察中国语言文学特点和传统文化元素,另一方面深刻分析中华文化外译的具体情境和目的,灵活把握对源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人类仍是一部进步中的作品”:理查德·鲍尔斯访谈录(英文)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研究 2007年 第4期29卷 1-6页
作者: 刁克利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理查德·鲍尔斯是2006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奖得主,获奖作品《回声制造者》。他于1998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现任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英语系教授兼贝克曼高级研究院研究员。他屡获殊荣的另外8部小说包括:《我们歌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教授的房屋》:进步主义时期美国的身份危机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评论 2014年 第3期 21-42页
作者: 周铭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薇拉·凯瑟《教授的房屋》介入当时美国社会的民主话语论争,从"替代"角度刻画了国家、公民和知识分子三个层面的身份焦虑。小说中的替代关系包含"替代"和"被替代"两个方面:"替代"指美国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正当的欲求:弗里曼和格拉斯佩尔作品中的道德经济与农村想象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评论 2019年 第2期 59-77页
作者: 周铭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美国作家弗里曼的《母亲的反抗》和格拉斯佩尔的《同命人审判》因为共同表达了性别正义主题而看似构成了一个女性主义文学谱系。但它们的意义超越了“新女性”文学的性别关注,通过谴责男性禁欲对于道德经济的违反而表达了截然相反的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好人”的“庇护所”——《我的安东妮亚》中进步主义时期美国的国家认同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评论 2012年 第3期 65-86页
作者: 周铭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美国作家凯瑟的《我的安东妮亚》涉及了进步主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传统。本文试从移民常将接受国视为"庇护所"这一事实切入,分析当时美国的国家认同,认为美国在进步主义时期被塑造成坚守"自由"和"民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流言”的政治功能——波特的“故事”与“诗”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评论 2011年 第2期 109-121页
作者: 周铭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从波特创作的文化语境来看,大众传媒和"流言"是当时群体价值运转的主要方式,发挥着社会表征和权力实践的功能。本文借助流言理论对波特作品与当时社会话语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波特的作品不仅揭示出大众流言属于"群体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文明”的“持家”:论美国进步主义语境中女性的国家建构实践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评论 2016年 第2期 5-31页
作者: 周铭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本文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女性运动置于当时的"进步"语境中进行考察,认为既有研究将之概括为"新女性"对于主流社会价值观的颠覆这一结论过于强调性别政治而忽略了种族和国家话语的影响。实际上,中产阶级女性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文学,揭示真相的伟大艺术——论《比利·巴德》中的文学主题
收藏 引用
国外文学 2015年 第4期 55-65,154页
作者: 代显梅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19世纪美国小说家赫曼·麦尔维尔的中篇小说《比利·巴德》免除了英美文学中惯常的道德训诫的负担,引经据典、迂回曲折地传达出这样一个寓意:文学,尤其是小说艺术,作为一种叙述方式称得上是一门"揭示真相的伟大艺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神话·献祭·挽歌--试论波特创作的深层结构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评论 2009年 第2期 202-214页
作者: 周铭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讲师
本文从人类学对社会行为的分析入手,认为凯瑟琳·安·波特在其短篇故事中建构了"神话-献祭-挽歌"这一深层结构,对社会意识形态的运转机制进行了反思和批判。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