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筛查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为个体化评估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危险性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国8个省市14家研究中心开展1∶m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调查问卷通过面对面交流收集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信息。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对健康对照女性年龄、生活环境相匹配。应用1∶m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特点,明确其与乳腺癌发病危险性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416例乳腺癌患者及1156例健康对照女性。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OR=4.07,95%CI:2.98~5.55),乳腺良性病变活检史(OR=1.68,95%CI:1.19~2.38),初潮年龄≥14岁(OR=1.41,95%CI:1.07~1.87),生存压力大(1~4级,OR=2.15,95%CI:1.26~3.66;5~9级,OR=3.48,95%CI:2.03~5.95),绝经(OR=2.22,95%CI:1.50~3.28)(P〈0.05),乳腺癌家族史(OR=1.72,95%CI:1.15~2.58),肿瘤家族史(乳腺癌除外)(OR=1.55,95%CI:1.22~1.98)。口服避孕药(OR=1.59,95%CI:0.83~3.05)亦增加乳腺癌发病危险性,但差异未达到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包括BMI≥24、乳腺良性病变活检史、初潮年龄≥14岁、生存压力大、绝经、乳腺癌家族史及其他肿瘤家族史。本研究为个体化评估中国女性罹患乳腺癌危险性及广泛开展乳腺癌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
目的目前关于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是否需要戴口罩仍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意在评价和总结针对这一问题的现有最佳证据,以期为临床医务工作人员使用口罩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知网、...
详细信息
目的目前关于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是否需要戴口罩仍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意在评价和总结针对这一问题的现有最佳证据,以期为临床医务工作人员使用口罩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指南数据库平台及相关专业学会组织,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0月27日,以获取相关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应用国际公认的质量评价工具对纳入的证据进行质量评价,汇总现有证据对医疗机构人员是否需要戴口罩这一问题的相关推荐内容。结果共纳入35篇文献,其中6篇指南,27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证据质量整体较高。现有证据均推荐使用口罩作为个人防护措施之一,且与不使用呼吸防护设备相比,戴口罩在预防院内感染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并根据不同的应用情景如手术区域、实验室区、产科等提出多项推荐意见。结论现有证据充分认可戴口罩作为个人防护措施之一在医疗机构中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作用。但本研究纳入的证据质量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临床医务工作人员应当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临床实际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规范使用口罩。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