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置换手术,特别是全膝关节置换手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疗终末期髋膝骨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方法,被誉为"世纪手术"[1].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数量在世界范围...
关节置换手术,特别是全膝关节置换手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疗终末期髋膝骨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方法,被誉为"世纪手术"[1].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数量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髋膝骨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截止2019年,我国髋膝关节置换手术量已超过95万例[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手术技术的进步,患者对手术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正以蓬勃之势兴起,其以微创化、精准化、个性化为特征的手术方式,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高效的手术效果.国内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呈加速发展态势,多款髋、膝以及单髁关节置换机器人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其中部分国产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的术后影像学和早期临床效果已得到验证[3-6].
目的比较静态冷保存(SCS)和常温机械灌注(NMP)对猪离断肢体骨骼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长白猪4头,截取8只离断肢体,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CS组(5只)和NMP组(3只)。颈动脉取血后于肩胛骨⁃肱骨关节处离断,建立离断肢体模型。SCS组离断肢体使用无菌布巾包裹后放入4℃环境中保存24 h。NMP组离断肢体使用含血红细胞灌注液于37℃下机械灌注24 h,每6 h更换70%灌注液。NMP组实验前采用盐水介质交叉配血法检测供受体猪血液凝集情况以评估其血液安全性,制备同种异体血红细胞灌注液并检测灌注液pH、Na^(+)、K^(+)、Cl^(-)、Ca^(2+)、葡萄糖(Glu)、红细胞压积(Hct)、乳酸(Lac)和渗透压水平情况。灌注0、6、12、18、24 h,监测NMP组皮肤温度和血氧饱和度(SaO2),并通过检测灌注液pH、Glu、肌酸激酶(Ck)、K^(+)、Ca^(2+)、Na^(+)水平以评估离断肢体骨骼肌代谢情况。灌注0、24 h,取NMP组和SCS组离断肢体骨骼肌行HE染色、TUNEL染色,分别对平均细胞间距离和肌细胞凋亡指数进行量化分析,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灌注结束后比较NMP组和SCS组离断肢体增重率,评估其肿胀程度,观察离断肢体状态。结果供受体猪血液交叉配型试验为阴性。制备的含血红细胞灌注液pH(7.38±0.04)、Na^(+)[(138.30±4.48)mmol/L]、K^(+)[(3.50±0.26)mmol/L]、Glu[(6.11±2.08)mmol/L]、渗透压[(305.67±3.79)mmol/L]等指标基本维持在正常范围,但Cl^(-)[(118.34±12.00)mmol/L]、Ca^(2+)[(2.00±0.15)mmol/L]略高于正常参考范围,Hct(0.30±0.03)、Lac[(1.54±0.38)mmol/L]均低于正常参考范围。离断肢体灌注期间,NMP组平均皮肤温度为(36.13±0.98)℃,其中灌注6、12、18、24 h皮肤温度均较0 h明显升高(P<0.01),而灌注6、12、18、24 h皮肤温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MP组皮肤平均SaO2均为95%以上,其中灌注0、12、18、24 h皮肤Sa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灌注6 h SaO2较0 h显著升高(P<0.05)。灌注0、6、12、18、24 h NMP组灌注液pH、Glu、Na^(+)、Ca^(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18、24 h Ck水平均较6 h显著升高,且6、12、18、24 h Ck水平均较0 h明显升高(P<0.05);K^(+)水平随灌注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且灌注18、24 h K^(+)水平均较0 h显著升高(P<0.05)。HE染色结果显示,0 h NMP组和SCS组骨骼肌肌纤维连续性好且排列规则,细胞间距离均为(8.95±0.60)μm;24 h NMP组骨骼肌肌纤维有少部分断裂,肌纤维稍有肿胀,间隙稍增宽,细胞间距离为(14.75±0.90)μm,较同组0 h显著增大(P<0.01);24 h SCS组骨骼肌肌纤维明显断裂、肿胀,间隙明显变宽,细胞间距离为(23.51±1.49)μm,较同组0 h和NMP组24 h显著增大(P<0.01)。TUNEL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0 h NMP组和SCS组骨骼肌含有微量凋亡细胞,凋亡细胞指数均为(4.26±1.62)%;24 h NMP组骨骼肌含有少量凋亡细胞,凋亡细胞指数为(25.94±2.69)%,较同组0 h显著升高(P<0.01)。24 h SCS组骨骼肌含有大量凋亡细胞,凋亡细胞指数为(62.97±3.22)%,较同组0 h和24 h NMP组显著升高(P<0.01)。与SCS组离断肢体比较,灌注24 h NMP组皮肤颜色红润,皮下层稍有水肿,未出现缺血性肌挛缩症状,关节活动良好。24 h NMP组离断肢体增重率为(15.82±0.89)%,显著高于24 h SCS组的(0.97±0.28)%(P<0.01)。结论与SCS相比,利用同种异体血制备的含血红细胞灌注液对猪离断肢体进行NMP,可通过持续稳定供能供氧、平衡离子稳态和灌注液酸碱度维持骨骼肌代谢,减轻肌纤维缺血性损伤及抑制肌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全椎板切除术后复发性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6月—2021年1月,邯郸邯钢医院收治全椎板切除术后复发性LDH患者59例,其中31例采用MIS-TLIF治疗(MIS-TLIF组),28例采用PLIF治疗(PLIF组)。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3 d C反应蛋白(CRP)水平、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术后6、12个月复查腰椎正侧位X线评估内固定位置,采用Bridwell融合标准评价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2组手术时间、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3 d CRP水平、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优于P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术中透视时间较PLIF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15~24(19.61±2.82)个月。2组术后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和OD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获得BridwellⅠ级和Ⅱ级融合,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均为优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IS-TLIF和PLIF治疗全椎板切除术后复发性LDH均可获得良好疗效。MIS-TLIF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更具优势;但MIS-TLIF操作难度大,对术者技术要求高,且术中医患辐射暴露增加问题同样不可忽视。
目的比较脊柱机器人辅助不同手术入路植钉的疗效差异,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机器人辅助入路手术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23年1月—8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4例胸腰椎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Mazor X脊柱外科机器人辅助手术入路植入椎弓根螺钉。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患者分为后正中入路(posterior median approach,PMA)组(6例)和经肌间隙入路(intermuscular approach,IMA)组(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疾病类型、固定节段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螺钉相关并发症及二次手术率;基于术后即刻X线片测量螺钉内倾角、螺钉与中线距离、螺钉尾倾角。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损伤等螺钉相关并发症,均无二次手术者。术后即刻IMA组患者螺钉内倾角、螺钉与中线距离以及螺钉尾倾角均大于PM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机器人辅助不同手术入路植钉的螺钉位置和内倾角存在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皮肤和肌肉等软组织对进钉路线产生阻挡。使用脊柱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时,应针对不同疾病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使治疗更加合理有效。
目的探讨股骨假体套筒翻修术治疗旋转铰链膝关节股骨假体聚乙烯套筒磨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23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医学部治疗的旋转铰链型膝关节股骨假体聚乙烯套筒磨损患者21例,男8例、女13例,年龄63(38,76)岁,左侧11例、右侧10例,体质指数为25.0(22.5,31.0)kg/m^(2),均为单侧膝关节翻修。接受铰链型膝关节假体至翻修的时间间隔为10.5(6.0,17.0)年,其中18例为初次翻修、3例为再次翻修。所有患者均因股骨假体聚乙烯套筒磨损而接受股骨假体套筒翻修术治疗。收集并记录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膝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变化程度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5(11.7,13.4)个月。术前VAS评分为5(3,7分),末次随访时减小至0(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21,P<0.001)。末次随访时,KSS评分由术前的(41.19±13.65)分降至(79.81±7.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60,P<0.001);HKA由术前的174.65°±5.20°提高至178.71°±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33,P<0.001);膝关节ROM由术前的69.05°±34.37°增加至110.00°±1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60,P<0.001);患者膝关节稳定,无被动屈伸松弛。结论股骨假体套筒翻修术治疗旋转铰链膝关节股骨假体聚乙烯套筒磨损可避免整体翻修造成的大量骨与软组织丢失,术后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