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0 篇 期刊文献
  • 34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9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0 篇 医学
    • 66 篇 中西医结合
    • 54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21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5 篇 临床医学
    • 4 篇 中医学
    • 2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 篇 工学
    • 1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 篇 生物工程

主题

  • 7 篇 肝损伤
  • 7 篇 何首乌
  • 7 篇 肝毒性
  • 6 篇 指纹图谱
  • 5 篇 hplc
  • 5 篇 质量评价
  • 4 篇 中草药
  • 4 篇 高效液相色谱法
  • 3 篇 质量控制
  • 3 篇 决明子
  • 3 篇 白鲜皮
  • 3 篇 整合证据链
  • 3 篇 苍术酮
  • 3 篇 中药
  • 3 篇 雷公藤
  • 3 篇 高效液相色谱
  • 3 篇 药物性肝损伤
  • 3 篇 中药现代化
  • 3 篇 稳定性
  • 3 篇 含量测定

机构

  • 48 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 17 篇 湖南中医药大学
  • 15 篇 江西中医学院
  • 14 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 11 篇 成都中医药大学
  • 10 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 7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7 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 7 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30...
  • 5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
  • 4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3 篇 江西中医药大学
  • 3 篇 天津中医药大学
  • 3 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
  • 3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
  • 3 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
  • 3 篇 大理大学
  • 2 篇 广东药学院
  • 2 篇 上海中医药大学
  • 2 篇 广州中医药大学

作者

  • 63 篇 肖小河
  • 35 篇 王伽伯
  • 18 篇 蔡光明
  • 11 篇 鄢丹
  • 9 篇 郭玉明
  • 8 篇 马致洁
  • 8 篇 金城
  • 7 篇 赵奎君
  • 7 篇 周旭
  • 6 篇 何婷婷
  • 6 篇 王晶彬
  • 5 篇 柏兆方
  • 5 篇 黄奕雪
  • 5 篇 岳鹏飞
  • 4 篇 曲毅
  • 4 篇 赵艳玲
  • 4 篇 朱云
  • 4 篇 王峰
  • 4 篇 梁悦
  • 4 篇 宫嫚

语言

  • 9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全军中医药研究所"
9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两面针干预炎症靶点预测及作用机制研究
收藏 引用
中草药 2019年 第3期50卷 659-668页
作者: 邬国松 郑丽婷 马庆 韩正洲 詹若挺 陈蔚文 牛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岭南中药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006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51811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全军中医药研究所 北京100039
目的构建两面针干预炎症的"活性成分-炎症靶点-抗炎通路"网络关系,预测其干预炎症的靶点及机制。方法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和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及Pharmmapper服务器,以口服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作为限定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残黄片退黄作用机制
收藏 引用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9年 第10期25卷 154-161页
作者: 吉日木巴图 范娜 王蕊 牛莹 王啸洋 韩晋 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南昌33000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 北京100039 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研究院 呼和浩特010110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北京100050
目的:通过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残黄片治疗黄疸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中筛选残黄片的化学成分,从比较毒理基因组数据库(CTD)和Drug Bank数据库中搜集黄疸治疗相关靶点,利用Discovery Studio2016软件Lib Dock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药药源性肝损伤因果关系的评价策略和方法
收藏 引用
药学学报 2018年 第6期53卷 920-928页
作者: 王伽伯 张乐 郭玉明 柏兆方 肖小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0二医院全军中医药研究所 北京10003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0二医院中西医结合诊疗与研究中心 北京100039
中药药源性肝损伤是中药临床应用中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一直困扰着中药新药研发、临床安全用药及产业化发展。阐明肝损伤与中药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极具挑战的国际性难题,也是正确认识中药安全性问题的前提和关键。然而,由于中药自身...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HPLC-Q-TOF-MS鉴定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粉中皂苷类成分
收藏 引用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8年 第5期24卷 7-12页
作者: 刘红宇 徐玉琴 欧阳婷 刘文龙 张雅铭 肖小河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长沙410007 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长沙410208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全军中医药研究所 北京100039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HPLC-Q-TOF-MS)鉴定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粉中皂苷类成分,为后续该制剂皂苷类成分的定量研究及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分析人参皂苷Rg1,Re,Rb1的质谱裂解规律,结合HPLC-Q-TOF-M...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药性功能认知的何首乌安全用药对策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医杂志 2018年 第9期59卷 721-724页
作者: 郭玉明 涂灿 何琴 柏兆方 王伽伯 宋海波 肖小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全军中医药研究所 北京市100039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中西医结合诊疗与研究中心
何首乌为中医滋补肝肾的良药,但近年来屡有肝损伤案例报道。何首乌自古就有毒性记载,近年来何首乌肝毒性报道多为偶发性的免疫特异质型肝损伤。临床不合理用药是导致何首乌肝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药性功能定位不当、药不对症(证)可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代谢组学的壮骨关节丸致特异质肝损伤相关易感生物标志物筛查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年 第10期33卷 4336-4340页
作者: 唐进法 李伟霞 王晓艳 李宇辉 张海珠 曹英杰 牛明 柏兆方 王伽伯 肖小河 李学林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 郑州45000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全军中医药研究所 北京100039 大理大学药学与化学学院 大理671000
目的:从代谢组学层面探索壮骨关节丸致特异质肝损伤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法建立免疫应激大鼠模型,以LPS模型大鼠灌胃给药壮骨关节丸(ZGP+LPS)后大鼠血清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值与LPS模型组大鼠ALT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西药物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8年 第5期28卷 312-315页
作者: 景婧 朱云 宋雪艾 孙永强 王伽伯 肖小河 何婷婷 余思邈 许文涛 王丽苹 王睿林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北京10085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中西医结合诊疗与研究中心 全军中医药研究所
近年来,随着全球药物性肝损伤(DILI)相关报道逐年增多,其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药物安全合理使用倍受重视,DILI临床研究成为了非感染性肝病研究的热点之一。中草药相关肝损伤(HILI)作为DILI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样获得了较高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西药物致肝损伤的临术特点与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8年 第4期28卷 210-213页
作者: 景婧 朱云 宋雪艾 孙永强 张帆 何婷婷 余思邈 许文涛 王丽苹 王伽伯 肖小河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北京10085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中西医结合诊疗与研究中心 全军中医药研究所
本文就中、西药物致肝损伤的临床研究现状稍作比较,从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来源: 评论
基于整合证据链的何首乌相关肝损伤的客观辨识和临床特征分析
基于整合证据链的何首乌相关肝损伤的客观辨识和临床特征分析
收藏 引用
十九次全国中医肝胆病学术会议
作者: 景婧 王睿林 朱云 王立福 宋雪艾 孙永强 张帆 余思邈 许文涛 王丽苹 肖小河 王伽伯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0二医院中西医结合诊疗与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0二医院全军中医药研究所
目的 比较整合证据链法(the integrated evidence chain,iEC)与RUCAM法在慢性肝病基础的中药肝损伤(herb-induced liver injury,HILI)的诊断效能,分析何首乌相关肝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 基于iEC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解放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药品质生物评价的历史与发展
收藏 引用
中草药 2017年 第14期48卷 2809-2816页
作者: 李寒冰 吴宿慧 牛明 王伽伯 肖小河 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河南郑州45004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全军中医药研究所 北京100039
生物评价(biological assay)是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功效的多样性特点,依靠化学成分理化分析的方法对中药进行品质评价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近年来中药品质的生物评价日益得到广泛关注与应用。从中药历史发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