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641 篇 期刊文献
  • 618 篇 会议
  • 552 篇 学位论文
  • 52 篇 成果
  • 5 件 标准

馆藏范围

  • 4,86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034 篇 文学
    • 1,937 篇 新闻传播学
    • 7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724 篇 工学
    • 733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49 篇 软件工程
    • 295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59 篇 机械工程
    • 230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88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48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88 篇 网络空间安全
    • 52 篇 建筑学
  • 693 篇 管理学
    • 403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71 篇 公共管理
    • 95 篇 工商管理
    • 68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414 篇 教育学
    • 288 篇 教育学
    • 75 篇 体育学
    • 53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382 篇 法学
    • 195 篇 政治学
    • 106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58 篇 社会学
  • 293 篇 艺术学
    • 167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95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260 篇 理学
    • 65 篇 系统科学
    • 41 篇 数学
  • 189 篇 经济学
    • 160 篇 应用经济学
    • 40 篇 理论经济学
  • 144 篇 医学
    • 56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44 篇 临床医学
  • 74 篇 农学
  • 62 篇 历史学
    • 45 篇 中国史
  • 24 篇 军事学
  • 18 篇 哲学

主题

  • 191 篇 国际传播
  • 168 篇 媒体融合
  • 93 篇 社交媒体
  • 89 篇 人工智能
  • 81 篇 新媒体
  • 66 篇 深度学习
  • 61 篇 国家形象
  • 52 篇 主流媒体
  • 48 篇 短视频
  • 46 篇 媒介融合
  • 41 篇 中国
  • 35 篇 大数据
  • 34 篇 对外传播
  • 34 篇 数字水印
  • 33 篇 虚拟现实
  • 32 篇 全媒体
  • 31 篇 政治传播
  • 30 篇 多媒体
  • 28 篇 互联网
  • 26 篇 人才培养

机构

  • 1,389 篇 中国传媒大学
  • 181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173 篇 北京邮电大学
  • 159 篇 武汉大学
  • 143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112 篇 浙江大学
  • 112 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111 篇 清华大学
  • 107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00 篇 复旦大学
  • 93 篇 南京大学
  • 84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75 篇 北京大学
  • 69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62 篇 媒体融合与传播国...
  • 52 篇 暨南大学
  • 50 篇 华南理工大学
  • 47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46 篇 西安理工大学
  • 42 篇 浙江传媒学院

作者

  • 88 篇 姬德强
  • 69 篇 曾祥敏
  • 55 篇 段鹏
  • 41 篇 张毓强
  • 37 篇 曹三省
  • 33 篇 侯敏
  • 29 篇 张磊
  • 28 篇 沈浩
  • 25 篇 潘志庚
  • 25 篇 吴炜华
  • 24 篇 黄楚新
  • 23 篇 荆学民
  • 22 篇 宋凯
  • 20 篇 喻国明
  • 19 篇 王永滨
  • 19 篇 胡正荣
  • 17 篇 揭其涛
  • 16 篇 卢迪
  • 16 篇 俞能海
  • 16 篇 涂凌波

语言

  • 4,867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媒体研究院"
4868 条 记 录,以下是771-780 订阅
排序:
数智时代大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的实现路径——以传媒类专业大学生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24年 第4期 40-45页
作者: 许志强 杨良河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数字媒体系 香港教育大学 中国香港 香港教育大学数学与资讯科技学系 中国香港 香港教育大学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中心实验室 中国香港
数字素养是一个处在发展中的概念,不仅包括与“数字”一起生存的能力,更包括与“数字”一起发展的能力。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有责任尽快将数字素养培育提升到奠定大学生数字能力、促进大学生长远发展的高度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深刻理解《决议》的精神实质
收藏 引用
前线 2022年 第1期 19-22页
作者: 刘东建 雷朋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高度,揭示了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的历史逻辑;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正确的党史观,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半岛电视台对非洲国际传播:历史演进、体系建构及涉华话语
收藏 引用
中国非洲学刊 2023年 第2期4卷 82-101,157,158页
作者: 孟兰娟 毛靖怡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非洲传媒研究中心 北京100124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北京100124
在中非双方携手开创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过程中,横亘于中非之间的还有彼此缺乏了解的现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方媒体刻意曲解及抹黑中非关系,并间接影响非洲媒体的涉华报道。作为打破西方媒体主导的世界传播格局的全球南方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社交媒体的微观政治传播中新型性别权力探究
收藏 引用
新闻界 2021年 第10期 33-40,60页
作者: 李圆 荆学民 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 北京100024
基于传播技术发展的社交媒体的迅猛崛起和普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整体品貌。社交媒体衬映着传播技术的大众化与民主化,它激活了长期以来被边缘被落寞的微观政治生活,形成了微观政治传播的独特景观。新型性别权力在基于社交媒体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机器的人性化与人类的机器化——AI大模型时代影视艺术发展新范式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 2024年 第3期 86-92页
作者: 张蓝姗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新媒体与创意中心
AI大模型支持多模态内容的生成与互转,已成为影视艺术创作的辅助工具。机器通过模仿学习人类思维,变得更“人性化”,而人类在创作思维等方面变得越来越“机器化”。人类艺术创作的独特性在于思想的深度、情感的温度和道德的尺度。在未...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众认知安全防护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 第3期29卷 1-8页
作者: 范伟健 王永滨 中国传媒大学智能融媒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4
随着社交网络被大众广泛使用,信息的数字化传播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公共媒体空间的整体结构。无效信息在网络媒体平台上的广泛传播,导致虚假新闻、谣言、仇恨言论和回音效应等有害现象不断发生,对大众认知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影响因素研究
收藏 引用
新闻大学 2021年 第2期 103-120,125页
作者: 张守信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 北京100024
以"技术起点"为操作路径,国家顶层设计开启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工作,并成为各县域近年来地方工作的重点。但基层广电系统既有存量的复杂性,使用单一的技术要素作为逻辑起点,无法推进县域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有效融合,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媒介与社会同构时代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必须着力解决的三大问题
收藏 引用
新华文摘 2021年 第9期 146-151页
作者: 廖祥忠 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正在加速着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虽然降低了现实社会中物理层面的人员流动,却快速提升了虚拟网络空间内的信息流动。政治上的孤立主义和经济上的保护主义虽然造就了“逆全球化”的时代症候,但却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俄乌冲突”映现的国际政治传播新特征和新趋势
收藏 引用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 第1期50卷 44-52,104页
作者: 荆学民 宁志垚 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 北京100024 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 北京100024
战争中的传播问题,终归是一个政治传播问题。战争中的政治传播,集中反映了战争各方的政治利益和政治目的,是对战争的媒介映射。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今天的“俄乌冲突”,政治传播都在战争中以不同的形式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俄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媒体时代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基于中国传媒大学的教育实践
收藏 引用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2年 第1期 113-122页
作者: 曾祥敏 汤璇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
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我国国际传播的战略需求对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要求。本文基于对实践的考察,认为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魂、以海外实践及高水平教育资源开拓国际视野、以融媒体创新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