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23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22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87 篇 文学
    • 183 篇 新闻传播学
    • 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0 篇 法学
    • 20 篇 政治学
    • 6 篇 社会学
    • 3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 篇 民族学
    • 1 篇 公安学
  • 21 篇 管理学
    • 12 篇 公共管理
    • 6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工商管理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5 篇 教育学
    • 8 篇 教育学
    • 5 篇 体育学
    • 2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8 篇 艺术学
    • 7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7 篇 工学
    • 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软件工程
  • 6 篇 经济学
    • 5 篇 应用经济学
    • 3 篇 理论经济学
  • 5 篇 历史学
    • 3 篇 考古学
    • 2 篇 中国史
    • 1 篇 世界史
  • 2 篇 理学
    • 2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主题

  • 52 篇 国际传播
  • 16 篇 媒体融合
  • 8 篇 社交媒体
  • 8 篇 互联网
  • 8 篇 主流媒体
  • 6 篇 媒介物质性
  • 6 篇 短视频
  • 5 篇 中国故事
  • 5 篇 人类命运共同体
  • 5 篇 舆情
  • 5 篇 人工智能
  • 5 篇 “一带一路”
  • 5 篇 跨文化传播
  • 4 篇 全媒体
  • 4 篇 青少年
  • 4 篇 平台化
  • 4 篇 媒介融合
  • 4 篇 数字时代
  • 4 篇 对外传播
  • 4 篇 国家形象

机构

  • 223 篇 中国传媒大学
  • 9 篇 武汉大学
  • 8 篇 中国教育电视台
  • 5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4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
  • 4 篇 北京外国语大学
  • 4 篇 北京大学
  • 3 篇 复旦大学
  • 3 篇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
  • 3 篇 国家传播创新研究...
  • 3 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2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2 篇 暨南大学
  • 2 篇 吉林师范大学
  • 2 篇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
  • 2 篇 清华大学
  • 2 篇 武汉体育学院
  • 2 篇 中国外文局教育培...
  • 2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2 篇 上海外国语大学

作者

  • 53 篇 王润珏
  • 43 篇 张磊
  • 32 篇 张毓强
  • 30 篇 姬德强
  • 19 篇 胡正荣
  • 15 篇 wang runjue
  • 14 篇 龙小农
  • 13 篇 zhang lei
  • 8 篇 龙耘
  • 8 篇 叶珲
  • 8 篇 王宇
  • 6 篇 高永亮
  • 6 篇 周亭
  • 5 篇 贾文斌
  • 5 篇 隋岩
  • 5 篇 long xiaonong
  • 5 篇 潘璟玲
  • 5 篇 张若溪
  • 4 篇 张英培
  • 4 篇 王夕冉

语言

  • 22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22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中国国际传播研究2024:深度交往、平台社会与“共通”可能
收藏 引用
新闻界 2025年 第2期 84-96页
作者: 张毓强 薛宇涵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北京100024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北京100024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4
国际传播作为一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在特定的历史纵深逻辑和历时性的经验逻辑下展开的。2024年,世界进入深度交往时代,技术与平台变革持续深入,中国国际传播研究面向“本土全球化”“共通”的时代问题与全球性挑战,试图提取中国为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数智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框架建构与实践探索
收藏 引用
视听界 2025年 第1期 5-10页
作者: 王润珏 付瀚爽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传统与实践活动的结晶,深植于不同地区的社会实践和发展历程中。构建符合数智时代传播规律和技术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框架,有助于从宏观层面厘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目标、思路和逻辑,为传播实践及技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超越赛博边界: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的理论接合
收藏 引用
对外传播 2025年 第2期 62-66页
作者: 张磊 纪君奕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
互联网创造了新的赛博空间,这既是传统民族国家疆界和地缘政治的延伸,也产生了新的阻隔与断裂,它不仅是国际传播的主要场域,也挑战了传统区域国别研究的理论框架。如何以互联网等数字技术为切入点,将区域国别研究与国际传播研究进行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25年国际传播知识生产方式与观念变革趋向
收藏 引用
对外传播 2025年 第1期 68-72页
作者: 霍瑶 张毓强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期刊出版与学术交流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舆论场呈现新形势新特点,国际传播领域也经历深刻变革,其中知识生产方式与观念的转向尤为关键,它涵盖理论构架、实践演进、技术发展以及主体协作等多个维度。只有深刻认识并积极顺应这一变革趋势,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南水报道的四个“视野”
收藏 引用
新闻前哨 2025年 第1期 7-7页
作者: 张磊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记得去年夏天,我带着国际传播白杨班的学生到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去调研,当时是在顶楼的会议室与湖北日报的同志们座谈,从会议室的落地窗往外看,能俯瞰整个东湖,当时一个深深的体会就是湖北日报大楼的视野真好,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极目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美国性别传播研究争取话语资源的历史路径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2年 第11期44卷 46-56页
作者: 张敬婕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对美国自第二次女权浪潮以来女权主义争取话语资源的历史路径的梳理,能够呈现以女权主义学术为主体的性别传播研究在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话语资源和历史遗产。根据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势,女权主义学术与各种话语资源发展出“同盟”“朋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数智”时代传媒业新质生产力的生成路径与作用逻辑
收藏 引用
中国编辑 2024年 第5期 22-27页
作者: 王润珏 黄沁文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数智”时代,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科技领域的创新突破成为传媒业生产力创新发展的重要来源。技术创新、行业实践、投资倍增和政策供给共同构成传媒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体系。在高速迭代的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下,传媒业迎来生产要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神奇基站在哪里?5G基站的位置与媒介基础设施的文化倒置
收藏 引用
新闻与写作 2023年 第9期 80-91页
作者: 贾文斌 张磊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人人都在谈论5G,但它与人们日常数字生活的连接却笼罩在迷雾之中,以至于5G基站的位置对公众来说都并不清晰,甚至形成了一个分析盲点。本文对5G基站进行“寻址”,通过基础设施的文化倒置,实现“图形-背景”的转换,以此探索当代基础设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赛博格能理解蘑菇吗?跨物种民族志视野下的媒介之思
收藏 引用
新闻界 2024年 第7期 4-13页
作者: 张磊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100026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促使媒介研究者们关注未来的赛博格和虚拟人,却忽视了人与现存生命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围绕媒介所展开的关系。无论是动物、植物、真菌、细菌,抑或是作为整体的自然界,早就与人建立了一种双向乃至多向的驯化过程,由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媒体融合的本质与驱动范式的选择
收藏 引用
现代出版 2021年 第4期 39-47页
作者: 龙小农 陈林茜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媒介与社会一体同构,人机共生、人机共存,既是科技和符号发展逻辑驱动下媒体融合的最终形态和本质,也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媒介形态演进历程表明,媒介技术创新与符号演变是媒介融合的直接驱动力,媒体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