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23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22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87 篇 文学
    • 183 篇 新闻传播学
    • 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0 篇 法学
    • 20 篇 政治学
    • 6 篇 社会学
    • 3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 篇 民族学
    • 1 篇 公安学
  • 21 篇 管理学
    • 12 篇 公共管理
    • 6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工商管理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5 篇 教育学
    • 8 篇 教育学
    • 5 篇 体育学
    • 2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8 篇 艺术学
    • 7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7 篇 工学
    • 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软件工程
  • 6 篇 经济学
    • 5 篇 应用经济学
    • 3 篇 理论经济学
  • 5 篇 历史学
    • 3 篇 考古学
    • 2 篇 中国史
    • 1 篇 世界史
  • 2 篇 理学
    • 2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主题

  • 52 篇 国际传播
  • 16 篇 媒体融合
  • 8 篇 社交媒体
  • 8 篇 互联网
  • 8 篇 主流媒体
  • 6 篇 媒介物质性
  • 6 篇 短视频
  • 5 篇 中国故事
  • 5 篇 人类命运共同体
  • 5 篇 舆情
  • 5 篇 人工智能
  • 5 篇 “一带一路”
  • 5 篇 跨文化传播
  • 4 篇 全媒体
  • 4 篇 青少年
  • 4 篇 平台化
  • 4 篇 媒介融合
  • 4 篇 数字时代
  • 4 篇 对外传播
  • 4 篇 国家形象

机构

  • 223 篇 中国传媒大学
  • 9 篇 武汉大学
  • 8 篇 中国教育电视台
  • 5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4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
  • 4 篇 北京外国语大学
  • 4 篇 北京大学
  • 3 篇 复旦大学
  • 3 篇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
  • 3 篇 国家传播创新研究...
  • 3 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2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2 篇 暨南大学
  • 2 篇 吉林师范大学
  • 2 篇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
  • 2 篇 清华大学
  • 2 篇 武汉体育学院
  • 2 篇 中国外文局教育培...
  • 2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2 篇 上海外国语大学

作者

  • 53 篇 王润珏
  • 43 篇 张磊
  • 32 篇 张毓强
  • 30 篇 姬德强
  • 19 篇 胡正荣
  • 15 篇 wang runjue
  • 14 篇 龙小农
  • 13 篇 zhang lei
  • 8 篇 龙耘
  • 8 篇 叶珲
  • 8 篇 王宇
  • 6 篇 高永亮
  • 6 篇 周亭
  • 5 篇 贾文斌
  • 5 篇 隋岩
  • 5 篇 long xiaonong
  • 5 篇 潘璟玲
  • 5 篇 张若溪
  • 4 篇 张英培
  • 4 篇 王夕冉

语言

  • 22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223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排序:
社会关系的空间化:旅行真人秀节目中的移动性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 2018年 第7期 71-75页
作者: 张磊 谢卓潇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电视媒体如何通过真人秀来讲述旅行,又如何再现甚至再造移动性的生活方式?本文对旅行真人秀文本进行分析,试图阐释移动性这一概念如何内嵌在旅行主题的大众文化内容中,并进一步讨论其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意义与流变。
来源: 评论
媒体融合领域成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历史逻辑与时代使命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1年 第4期43卷 128-134页
作者: 李旭彦 叶珲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
在智能传播"万物皆媒"的发展趋势下,媒体融合领域的现实情况迫切要求相关的技术研发与理论研究做到有机整合传播的技术属性与社会属性,打破学科间彼此孤立、割裂的局面。从技术创新与社会变迁互动的逻辑来看,在媒体融合领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媒体视域下环保传播及其社会动员策略研究——以“一亿棵梭梭”环保公益项目为例
收藏 引用
传媒 2020年 第15期 41-44页
作者: 阿希塔 张磊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创新传播研究中心
环保公益组织在媒体上通过精准甄选发布内容、表现形式和宣传手段与受众建立起直接的互动关系,并借助媒体窗口建立起拥有广泛社会关注和支持的环保网络体系。也就是说,媒体正在发挥传播环保观念、提高环保意识、建构社会环保议题的动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跨文化传播效果研究——基于Twitter用户发言的分析
收藏 引用
传媒 2022年 第14期 93-96页
作者: 范家萁 王宇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8K+5G等最新电视转播技术为全球观众提供了“身临其境”般的观看体验,并产生了良好的跨文化传播效果。基于Twitter文化环境中的用户讨论,本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这一典型国际性媒介事件的跨文化传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重建公共传播体系:媒体深度融合的关键理念与实践路径
收藏 引用
中国编辑 2022年 第1期 4-9页
作者: 张磊 胡正荣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中国的媒体融合进入纵深发展阶段,从局部转型演变为系统重建,这需要探寻价值问题,构建深层理论。面向已经到来的5G和人工智能时代,媒体深度融合应当重建公共传播体系,注重四个关键理念:兼顾物质性和社会性,建设数字时代的社会基础设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微观政治传播中技术主导的隐忧及其消解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21年 第1期 101-110,146页
作者: 荆学民 李圆 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 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学术委员会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学术委员会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了微观政治传播的迅猛崛起,正在改变着这个时代人们的传统政治传播观念,乃至人们的种种社会认知。微观政治传播有诸多新的特征,其中基于传播技术变革的技术主导是最显性的。这种特征创造了政治传播的新的面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超越传播:主流媒体国际传播能力提升的创新路径
收藏 引用
视听界 2020年 第1期 12-17页
作者: 王润珏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形成对媒体机构的持续赋能,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不确定因素仍在增加,国际传播的意义已超出跨国信息传播、观点输出的范畴,成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认同的重要渠道。我们需要以更广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青少年移民的互联网使用与地方性知识建构——基于四位女性华人移民的个案研究
收藏 引用
国际传播 2020年 第2期 77-85页
作者: 叶珲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近年来,在国外生活、学习并获得永久居住权的华人新侨民越来越多。本研究以四位年龄在22~24岁、在英国生活时间超过8年的华人女性为对象,以个案研究的方式考察她们的互联网使用经验,以“地方性知识”理论为理解框架,分析互联网对她们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数据在中国:从迷思到政治经济学
收藏 引用
教育传媒研究 2018年 第3期 42-47页
作者: 姬德强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从追溯"大数据"的概念史入手,本文首先解构了基于技术理性的"大数据"迷思及其与过往新技术迷思之间的承继关系;其次,讨论了"大数据"作为一种"技术法则"施加给社会的影响。从迷思转向政治经济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融媒体时代国际传播的新特点与新格局
收藏 引用
国际传播 2017年 第5期 31-36页
作者: 王润珏 胡正荣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
媒介融合的持续深化导致媒介形态、传播规律的颠覆性变化,国际传播工作面临着媒介整体格局变迁、传播环境重构、价值期待更加多元等现实课题,是机遇亦是挑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