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23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22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87 篇 文学
    • 183 篇 新闻传播学
    • 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0 篇 法学
    • 20 篇 政治学
    • 6 篇 社会学
    • 3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 篇 民族学
    • 1 篇 公安学
  • 21 篇 管理学
    • 12 篇 公共管理
    • 6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工商管理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5 篇 教育学
    • 8 篇 教育学
    • 5 篇 体育学
    • 2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8 篇 艺术学
    • 7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7 篇 工学
    • 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软件工程
  • 6 篇 经济学
    • 5 篇 应用经济学
    • 3 篇 理论经济学
  • 5 篇 历史学
    • 3 篇 考古学
    • 2 篇 中国史
    • 1 篇 世界史
  • 2 篇 理学
    • 2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主题

  • 52 篇 国际传播
  • 16 篇 媒体融合
  • 8 篇 社交媒体
  • 8 篇 互联网
  • 8 篇 主流媒体
  • 6 篇 媒介物质性
  • 6 篇 短视频
  • 5 篇 中国故事
  • 5 篇 人类命运共同体
  • 5 篇 舆情
  • 5 篇 人工智能
  • 5 篇 “一带一路”
  • 5 篇 跨文化传播
  • 4 篇 全媒体
  • 4 篇 青少年
  • 4 篇 平台化
  • 4 篇 媒介融合
  • 4 篇 数字时代
  • 4 篇 对外传播
  • 4 篇 国家形象

机构

  • 223 篇 中国传媒大学
  • 9 篇 武汉大学
  • 8 篇 中国教育电视台
  • 5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4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
  • 4 篇 北京外国语大学
  • 4 篇 北京大学
  • 3 篇 复旦大学
  • 3 篇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
  • 3 篇 国家传播创新研究...
  • 3 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2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2 篇 暨南大学
  • 2 篇 吉林师范大学
  • 2 篇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
  • 2 篇 清华大学
  • 2 篇 武汉体育学院
  • 2 篇 中国外文局教育培...
  • 2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2 篇 上海外国语大学

作者

  • 53 篇 王润珏
  • 43 篇 张磊
  • 32 篇 张毓强
  • 30 篇 姬德强
  • 19 篇 胡正荣
  • 15 篇 wang runjue
  • 14 篇 龙小农
  • 13 篇 zhang lei
  • 8 篇 龙耘
  • 8 篇 叶珲
  • 8 篇 王宇
  • 6 篇 高永亮
  • 6 篇 周亭
  • 5 篇 贾文斌
  • 5 篇 隋岩
  • 5 篇 long xiaonong
  • 5 篇 潘璟玲
  • 5 篇 张若溪
  • 4 篇 张英培
  • 4 篇 王夕冉

语言

  • 22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223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排序:
中国特色新闻传播理论及其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收藏 引用
国际传播 2017年 第2期 18-23页
作者: 姬德强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中国特色新闻传播理论具有丰富的国际维度和本土创新。本文首先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欧美传播理论和对日益媒介化的中国社会的本土研究三个层面,讨论了中国特色新闻传播理论的本体论问题。本文认为,提升中国新闻传播理论的国际影响力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数字交往与网络生存:互联网驱动下的中国传播生态变迁(2012—2022)
收藏 引用
现代视听 2022年 第9期 11-17页
作者: 张磊 王露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在过去十年间,互联网正从人与人连接的时代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中国传播生态也正处于关键转型时期。当前的传播生态可以理解为以互联网为生境、以传播为内核而展开的生存系统。本文借助生态学的核心理念与关键概念,从有机体、传播环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以多模态话语提升北京冬奥会主题口号国际传播的长期效能
收藏 引用
国际传播 2022年 第1期 39-47页
作者: 王润珏 张若溪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受新冠肺炎疫情与国际大变局影响,北京冬奥会被赋予了提振公众信心、加强世界团结的使命。北京冬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是奥运精神和中国理念的凝练。在冬奥会后,进一步延展其国际传播范围和传播时间,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元素、框架、逻辑:叙事学视域下的中国故事讲述策略——从我国仙侠剧在YouTube平台的流行谈起
收藏 引用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1年 第5期 207-221页
作者: 王润珏 辛安怡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从叙事学视角来看,我国仙侠剧与国外奇幻影视剧表层框架的相似性是其能够被YouTube平台用户接受和理解的前提,具体体现在叙事元素、叙事框架、故事讲述的时序性和为观众提供的透视视角等方面。两类剧集又在底层叙事逻辑上形成耦合,即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世界性通讯社数字化转型路径探析:法新社
收藏 引用
现代视听 2020年 第7期 78-83页
作者: 王润珏 朱玲莉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作为全球历史最悠久的世界性通讯社之一,法新社在数字化背景下遭遇了盈利能力、竞争实力等多方面的挑战。为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和资讯需求,法新社采取了内部培训推动人力转岗、全球布局促进组织转型、技术驱动内容升级、多方合作催化关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文化他者视野中的“一带一路”——基于对四国在华博士留学生的访谈
收藏 引用
国际传播 2019年 第3期 71-78页
作者: 姬德强 袁玥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当前海内外的'一带一路'跨文化传播研究呈现内外两个角度的问题:内部视野分散且缺乏与外部的互动,外部视野认知匮乏且理解缺位。从'文化他者'的操作性定义入手,本研究对来自巴基斯坦、尼泊尔、肯尼亚和斯里兰卡的四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全球英文媒体报道的中国企业国际形象研究
收藏 引用
国际传播 2018年 第5期 17-26页
作者: 李继东 刘睿 蒋雪颖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企业的国际形象不仅关乎自身竞争力,也是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与表现形式。本文通过运用话语理论研究2015~2017年全球英文媒体关于中国企业的报道,发现近三年来中国企业整体上被呈现为中性、正面的形象,但也存在着形象不够多元、个性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印度对外人文交流战略研究:路径、策略与特征
收藏 引用
国际传播 2018年 第5期 37-42页
作者: 王润珏 李荃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近年来,印度对外人文交流主要聚焦于旅游、传媒、宗教、体育四个领域,形成了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模式,对印度文化传播国家形象塑造发挥了积极且关键的作用。莫迪政府推出的"季风计划"进一步将人文交流活动上升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一带一路”研究国际学术版图及热点可视化分析--基于CiteSpace软件和WOS数据库
收藏 引用
国际传播 2019年 第6期 27-37页
作者: 王润珏 王夕冉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研究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13~2019年间"一带一路"相关英文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以知识图谱的形式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勾勒出当前国际学术界"一带一路"研究的主要研究力量分布、知识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我国主流媒体智慧全媒体建设路径探析——以新华社为例
收藏 引用
现代视听 2019年 第11期 26-31页
作者: 王润珏 王夕冉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当前我国媒体发展进入深度融合发展阶段,主流媒体的"智慧化"转型已经全面起步。本文结合新华社的具体实践经验,从历史维度梳理新华社的媒介融合发展分期,从产品体系、品牌建设、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层面探讨其智慧全媒体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