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88 篇 期刊文献
  • 38 篇 会议
  • 3 件 标准

馆藏范围

  • 62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10 篇 文学
    • 403 篇 新闻传播学
    • 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02 篇 工学
    • 4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4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8 篇 软件工程
    • 18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8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7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5 篇 机械工程
    • 3 篇 建筑学
  • 83 篇 管理学
    • 55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4 篇 公共管理
    • 11 篇 工商管理
    • 6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69 篇 艺术学
    • 44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7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5 篇 艺术学理论
  • 43 篇 法学
    • 27 篇 政治学
    • 9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4 篇 法学
    • 4 篇 公安学
    • 3 篇 社会学
    • 2 篇 民族学
  • 36 篇 经济学
    • 31 篇 应用经济学
    • 7 篇 理论经济学
  • 28 篇 教育学
    • 22 篇 教育学
    • 6 篇 体育学
  • 8 篇 历史学
    • 5 篇 考古学
    • 4 篇 中国史
  • 5 篇 理学
    • 2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3 篇 农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医学

主题

  • 62 篇 媒体融合
  • 53 篇 国际传播
  • 34 篇 新媒体
  • 26 篇 人工智能
  • 26 篇 5g
  • 20 篇 主流媒体
  • 19 篇 移动互联网
  • 17 篇 智能媒体
  • 14 篇 全媒体
  • 14 篇 大数据
  • 12 篇 社交媒体
  • 12 篇 短视频
  • 11 篇 平台化
  • 11 篇 数字平台
  • 10 篇 视频网站
  • 9 篇 云计算
  • 9 篇 电视
  • 9 篇 虚拟现实
  • 9 篇 中国传媒大学
  • 9 篇 网络电视台

机构

  • 628 篇 中国传媒大学
  • 27 篇 媒体融合与传播国...
  • 13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
  • 9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8 篇 复旦大学
  • 8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
  • 7 篇 北京大学
  • 7 篇 武汉大学
  • 5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
  • 5 篇 香港城市大学
  • 5 篇 清华大学
  • 5 篇 教育部国际传播联...
  • 5 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 4 篇 东南大学
  • 4 篇 南京大学
  • 4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4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4 篇 中国新媒体融合与...
  • 4 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
  • 4 篇 北京电影学院

作者

  • 107 篇 赵子忠
  • 72 篇 曹三省
  • 58 篇 姬德强
  • 34 篇 卢迪
  • 30 篇 徐琦
  • 26 篇 张守信
  • 24 篇 匡野
  • 19 篇 段鹏
  • 18 篇 黄楚新
  • 17 篇 张毓强
  • 15 篇 张斌
  • 14 篇 赵敬
  • 13 篇 duan peng
  • 12 篇 宋凯
  • 12 篇 王蕾
  • 10 篇 郭海威
  • 10 篇 ji deqiang
  • 9 篇 邱子欣
  • 8 篇 张鹏洲
  • 7 篇 蒋效妹

语言

  • 62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
62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定位调适与能力迁移:AIGC时代广电媒体融合发展新趋向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 2025年 第3期 105-112页
作者: 匡野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
ChatGPT、Sora、DeepSeek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布,预示着媒体行业全面步入AIGC发展阶段。如何将AIGC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信息生产实践,成为广电主流媒体所面临的全新时代命题。为有效应对AIGC时代信息生态变革,广电主流媒体应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国际传播的文明范式:基于“全球南方”的理论想象
收藏 引用
云南社会科学 2025年 第2期 157-167页
作者: 姬德强 闫伯维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传媒大学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 中国传媒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中国传媒大学区域国别传播研究院
“民族国家”范式由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奠定,构成当代国际关系和国际传播的主导叙事。然而,全球化进程的波浪式推进,非国家行为体的影响力增强,以及“全球南方”的群体性崛起,导致单一“民族国家”范式及其零和博弈逻辑,特别是西方单一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国际传播研究2024:深度交往、平台社会与“共通”可能
收藏 引用
新闻界 2025年 第2期 84-96页
作者: 张毓强 薛宇涵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北京100024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北京100024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4
国际传播作为一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在特定的历史纵深逻辑和历时性的经验逻辑下展开的。2024年,世界进入深度交往时代,技术与平台变革持续深入,中国国际传播研究面向“本土全球化”“共通”的时代问题与全球性挑战,试图提取中国为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平台博弈与认知干预:传播政治经济学视阈下的短视频国际传播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 第2期46卷 119-126页
作者: 姬德强 余威健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4 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 教育部区域国别传播研究院 中国传媒大学数字伦理研究所 北京100024
国际传播已经进入短视频平台时代,短视频不仅扮演了信息传播的中枢角色,更干预并塑造了全球社会的认知秩序。本文以“作为平台的短视频”为逻辑起点,探讨全球短视频平台在经济利益、规则制定、政治权力等不同维度展现的多重张力。以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闻研究的“基础设施转向”?一个理论视角的兴起与进路
收藏 引用
青年记者 2025年 第3期 5-14页
作者: 姬德强 余威健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传媒大学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 中国传媒大学区域国别传播研究院
数字化和市场化浪潮驱动了新闻业从职业活动向社会活动的过渡,众多新闻相邻对象及其活动与新闻业的互动加深,善于从整体性和关系性的角度把握新闻业变迁的基础设施研究为理解这一新兴景象提供了实用的概念工具和路径启示,新闻研究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数据新闻交互要素对国际读者认知传播的影响研究——以党史数据新闻的眼动仪实验为例
收藏 引用
科技传播 2025年 第3期17卷 11-20,27页
作者: 任瑞娟 胡九红 上海大学人工智能全球媒体传播研究院 中国传媒大学
以ABC态度理论和三元交互理论为基础,从心流理论的视角,将党史数据新闻作为研究对象,以留学生作为研究被试,进行眼动仪实验和问卷调查实验,从情感、行为、认知三个角度分析数据新闻交互性要素对认知传播效果的影响。实验发现,交互性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理念、符号、共振:民族题材剧作精准传播策略探究
收藏 引用
对外传播 2025年 第2期 52-56页
作者: 孙琳 韩霓 周亭 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传媒大学区域国别传播研究院
民族题材短剧《我的阿勒泰》将精准传播理念与策略贯穿于作品创作实践全流程,形成了基于理念创新、符号选择、价值共振的民族题材剧作国际传播的精准路径。在理念创新上,追求边疆地域特性与共享诗意追求的精准融合,实现全球性、本土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驱动国际传播格局重构:互构机理、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收藏 引用
对外传播 2025年 第4期 17-21页
作者: 郭晓科 冯松龄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 中国传媒大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与“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明确要求,揭示了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在国际传播战略中的关键作用。本文探讨了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与国际传播格局重构的逻辑关联,指出当前国际传播面临西方话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模型——智能传播的主体
收藏 引用
新闻论坛 2025年 第2期39卷 1-1页
作者: 赵子忠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
大模型快速发展,智能传播各类现象不断出现,智能传播业态在不断创新和发育。智能传播体系中,到底是谁在传播?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生成式大语言模型备受瞩目。从人工智能技术角度分析,大模型具备大型的算力中心和网络,拥有几十亿到上万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连续域束缚态的全介质太赫兹超表面及其等效参数研究
收藏 引用
光电工程 2025年 第2期52卷 97-107页
作者: 贾兴宁 王猛 赵悦晗 赵睿琦 逯贵祯 宁夏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宁夏银川750021 天津理工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 天津300384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山东省低空监测网技术重点实验室 山东济南250000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4
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域束缚态(bound states in the continuum,BIC)的全介质太赫兹超表面。超表面的每个结构单元由两个横截面为正方形的矩形块和衬底组成。衬底材料为石英,表面矩形块材料为无折射率损耗的硅。矩形块横截面面积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