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0 篇 期刊文献
  • 9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3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5 篇 农学
    • 29 篇 作物学
    • 6 篇 植物保护
  • 8 篇 理学
    • 8 篇 生物学
  • 4 篇 工学
    • 4 篇 生物工程

主题

  • 12 篇 小麦
  • 4 篇 白粉病
  • 4 篇 甘薯
  • 3 篇 分子标记
  • 3 篇 qtl
  • 3 篇 陆地棉
  • 3 篇 普通小麦
  • 3 篇 抗白粉病基因
  • 2 篇 遗传分析
  • 2 篇 苗期
  • 2 篇 加工品质
  • 2 篇 棉花
  • 2 篇 比较基因组学
  • 2 篇 永久f2群体
  • 2 篇 小麦叶锈病
  • 2 篇 遗传转化
  • 2 篇 ssr
  • 2 篇 白粉菌
  • 2 篇 遗传多样性
  • 2 篇 叶锈病

机构

  • 33 篇 中国农业大学
  • 3 篇 河南教育学院
  • 2 篇 农业部作物基因组...
  • 2 篇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 2 篇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2 篇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 1 篇 农业部作物基因组...
  • 1 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甘...
  • 1 篇 棉花生物学国家重...
  • 1 篇 安徽农业大学
  • 1 篇 开封市农林科学研...
  • 1 篇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
  • 1 篇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 1 篇 中南民族大学
  • 1 篇 聊城大学
  • 1 篇 新疆农垦科学院棉...
  • 1 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
  • 1 篇 农业部作物基因组...
  • 1 篇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
  • 1 篇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作者

  • 16 篇 解超杰
  • 16 篇 孙其信
  • 12 篇 李保云
  • 8 篇 李映辉
  • 7 篇 华金平
  • 6 篇 耿妙苗
  • 6 篇 尤明山
  • 6 篇 倪中福
  • 6 篇 唐华山
  • 6 篇 彭福祥
  • 5 篇 刘庆昌
  • 5 篇 梁荣奇
  • 5 篇 翟红
  • 5 篇 李峰
  • 5 篇 刘广田
  • 4 篇 徐杰
  • 4 篇 张晶
  • 4 篇 张强
  • 4 篇 董宏图
  • 3 篇 刘培园

语言

  • 3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甘薯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3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甘薯IbCAF1基因的克隆及耐盐性、抗旱性鉴定
收藏 引用
作物 2020年 第12期46卷 1862-1869页
作者: 陈杉彬 孙思凡 聂楠 杜冰 何绍贞 刘庆昌 翟红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甘薯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93
CAF1 (CCR4-associated factor 1)基因在植物发育、抗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根据前期获得的差异表达EST序列,克隆得到甘薯IbCAF1基因。IbCAF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长度为846 bp,编码281个氨基酸,分子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甘薯microRNA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江苏师范大学报(自然科版) 2021年 第3期39卷 42-45页
作者: 杨颖慧 刘庆昌 翟红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甘薯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93
MicroRNA(miRNA)是一类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位于基因组非编码区,成熟序列长度约为21~24nt,其在转录水平及翻译水平对靶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在植物生长发育、激素调节、器官建成、逆境响应、次生代谢等方面发挥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一粒小麦抗病资源在小麦育种中的利用
一粒小麦抗病资源在小麦育种中的利用
收藏 引用
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及分子育种大会
作者: 张强 颛孙湘溪 邱丽娜 王卫东 王慧芳 刘雨佳 梁荣奇 李保云 尤明山 倪中福 解超杰 孙其信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小麦白粉病是由禾本科布氏白粉菌(Blumeria ***)所引起的一种世界性气传性真菌病害,小麦叶锈病是由叶锈菌(Puccinia triticna ***)引起的一种多孢型转主寄生的病菌,小麦白粉病和叶锈病发生在小麦的整个生育期,它们发病严重时会对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野生二粒小麦来源的抗白粉病基因MLIW101分子标记定位
野生二粒小麦来源的抗白粉病基因MLIW101分子标记定位
收藏 引用
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及分子育种大会
作者: 颛孙湘溪 张强 邱丽娜 王卫东 刘雨佳 王慧芳 解超杰 孙其信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小麦白粉病是由小麦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 ***)引起的世界性重要真菌病害,特别严重时可造成小麦绝产。野生二粒小麦易与栽培小麦杂交且含有丰富的抗病资源,具有提高栽培小麦抗病性和适应性的巨大潜力。本研究以野生二粒小麦与小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野生二粒小麦来源的抗白粉病基因MlIW6的初定位
野生二粒小麦来源的抗白粉病基因MlIW6的初定位
收藏 引用
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及分子育种大会
作者: 刘雨佳 王慧芳 穆君怡 解超杰 孙其信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小麦是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其品质和产量直接关系着国民粮食生产安全。小麦白粉病作为一种世界性病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小麦白粉病是由禾本科布氏白粉菌小麦专化型(Blumeria ***)所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真菌病害,多发于潮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甘薯及其近缘野生种Ipomoea lacunosa种间体细胞杂种的特性鉴定和遗传组成分析
收藏 引用
植物生理 2017年 第5期53卷 839-848页
作者: 贾礼聪 翟红 何绍贞 孙亚萍 杨育峰 刘庆昌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甘薯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93
甘薯(Ipomoea batatas)品种‘徐薯18’(2n=6x=90)及其近缘野生种***(K61,2n=2x=30)的种间体细胞杂种XL1为材料,利用形态与细胞分析、酯酶同工酶、重金属离子胁迫的离体鉴定、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小麦品种辽春10抗叶锈病基因LrLC10的比较基因组定位
收藏 引用
中国农业大学 2017年 第4期22卷 1-9页
作者: 吕欣迪 唐华山 耿妙苗 米阳阳 李映辉 李峰 刘培园 解超杰 孙其信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93
为明确小麦品种辽春10对叶锈菌小种PHT抗病的遗传基础,利用感病小麦材料87-1与抗病小麦材料辽春10构建的F_(2:3)群体,对其进行成株期抗病性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辽春10中含有1个显性抗叶锈病基因,暂命名为LrLC10。利用BSA法和比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小黑麦抗病资源在小麦育种中的利用
小黑麦抗病资源在小麦育种中的利用
收藏 引用
第七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及分子育种大会
作者: 李峰 李映辉 耿妙苗 刘培园 张强 梁荣奇 李保云 尤明山 倪中福 解超杰 孙其信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 北京100193
小麦白粉病是由专性寄生的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 ***)引起的危害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小麦叶锈病是由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 ***)引起的一种转主寄生的真菌性病害,小麦白粉病或叶锈病的严重发生会对小麦成产造成40%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甘油诱导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
甘油诱导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
收藏 引用
第七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及分子育种大会
作者: 李映辉 宋娜 赵传志 李峰 耿妙苗 刘婉辉 解超杰 孙其信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 100193
前人研究证明三磷酸甘油(G3P)和油酸(18∶1)是与植物抗病相关的两个重要的信号分子,高水平的G3P或低水平的油酸能增强植物的抗病性。本研究发现白粉菌侵染小麦后能诱导G3P和油酸含量的增加。
来源: 评论
一粒系小麦抗病基因导入到普通小麦的研究
一粒系小麦抗病基因导入到普通小麦的研究
收藏 引用
第七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及分子育种大会
作者: 李映辉 李峰 张强 刘培园 耿妙苗 梁荣奇 李保云 尤明山 倪中福 解超杰 孙其信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 100193
一粒系小麦是普通小麦种质改良的重要资源.但是由于二者基因组的数目差异较大,育种中不易直接把一粒系小麦中的基因导入到普通小麦中.本研究以普通小麦薛早作为母本,多份一粒小麦(包括6 份野生一粒小麦,24 份栽培一粒小麦,10 份乌拉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