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CT纹理分析(CTTA)技术对鉴别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的CT图像,其中K-ras突变型18例、野生型15例。使用TexRad软件对病灶最大层面的平扫及门静脉期图像进行分析,获得基于不同空间缩放因子(SSF=0和2~6)的6个特征性纹理参数值,包括均值(mean)、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熵值(entropy)、偏度值(skewness)、峰值(kurtosis)及正像素均值(mean of positive pixels,MPP)。比较两组间各参数值的差异。结果:平扫CT图像:当SSF取2~4时,野生型组中病灶的熵值(分别为4.3、4.2、4.3)高于突变型(分别为4.1、4.0和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SSF=2、熵取界值4.245时,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为73.3%;当SSF=3、熵取界值4.095时,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0.0%、61.1%;当SSF=4、熵取界值4.205时,诊断敏感度为73.3%、特异度为72.2%。增强CT图像上各纹理参数值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纹理分析能够对预测直肠癌患者有无K-ras基因突变提供一定的诊断信息。
目的:探索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与微管相关蛋白1B(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B,MAP1B)在预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s)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收集1999年1...
详细信息
目的:探索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与微管相关蛋白1B(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B,MAP1B)在预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s)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收集1999年12月至2016年12月来自于北京协和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复旦大学上海癌症中心和Cedars-Sinai医学中心(洛杉矶)193例患者的193个原发肿瘤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193例、120例PNETs组织中MAP2、MAP1B的表达,随后分析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MAP2和MAP1B在PNETs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5.6%(88/193)和64.2%(77/120)。MAP2表达阳性的患者的总生存好于阴性患者(P=0.012)。另外,MAP2阳性Ⅱ、Ⅲ期患者的总生存也优于阴性者(P=0.017)。然而,MAP1B的表达与肿瘤大小、转移、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总生存、无病生存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MAP2为潜在的预测PNETs患者预后的指标。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