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43 篇 期刊文献
  • 6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34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40 篇 医学
    • 329 篇 临床医学
    • 14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3 篇 中西医结合
    • 2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2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4 篇 工学
    • 9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6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理学
    • 3 篇 生物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73 篇 心房颤动
  • 46 篇 心脏再同步治疗
  • 33 篇 心律失常
  • 27 篇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
  • 21 篇 心力衰竭
  • 19 篇 导管消融
  • 17 篇 室性心律失常
  • 16 篇 射频消融
  • 15 篇 心脏起搏,人工
  • 15 篇 心脏性猝死
  • 14 篇 临床研究
  • 12 篇 室性心动过速
  • 12 篇 心脏起搏器,人工
  • 12 篇 起搏器
  • 12 篇 导管消融术
  • 11 篇 危险因素
  • 11 篇 应用
  • 11 篇 心血管病学
  • 10 篇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
  • 9 篇 除颤器,植入型

机构

  • 111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108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
  • 48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28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14 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13 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
  • 11 篇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
  • 10 篇 北京医院
  • 9 篇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8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8 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8 篇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
  • 8 篇 北京协和医学院
  • 8 篇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
  • 7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6 篇 沈阳军区总医院
  • 5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5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5 篇 安徽省立医院
  • 5 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

作者

  • 234 篇 张澍
  • 175 篇 zhang shu
  • 118 篇 华伟
  • 100 篇 陈柯萍
  • 95 篇 hua wei
  • 72 篇 chen keping
  • 40 篇 樊晓寒
  • 40 篇 唐闽
  • 39 篇 戴研
  • 39 篇 tang min
  • 39 篇 姚焰
  • 35 篇 丁立刚
  • 34 篇 dai yan
  • 33 篇 刘志敏
  • 33 篇 孙奇
  • 33 篇 马坚
  • 30 篇 sun qi
  • 29 篇 yao yan
  • 27 篇 方丕华
  • 27 篇 牛红霞

语言

  • 34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349 条 记 录,以下是71-80 订阅
排序:
无导线起搏器单中心临床应用的长期随访结果和3.0T磁共振成像的安全性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1年 第1期25卷 47-51页
作者: 闫丽荣 陈柯萍 戴研 孙奇 陈若菡 李玉秋 郭晓刚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100037
目的了解无导线起搏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评估术后行3.0 T磁共振成像(MRI)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入选2015年2月至3月和2018年7月至11月在医院植入无导线起搏器(Micra TPS)的患者,分别在出院前,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窦性心律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后的长期随访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1年 第2期25卷 112-116页
作者: 陈旭华 白慧 井然 刘曦 蔡敏思 华伟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目的评价窦性心律(窦律)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远期效果。方法连续入组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院中心诊断为DCM且同时具有窦律伴CLBBB、QRS时限≥150...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心律失常领域最新临床研究:来自美国心律学会2018年会的报道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8年 第3期22卷 274-276页
作者: 华伟 胡奕然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2018年5月9日,第39届心律学会年会在美国波士顿隆重召开,会上公布的重大临床研究(late—breaking clinieal trials)一直是会议讨论的热点而备受关注。笔者对于心律失常领域相关最新临床研究作一介绍,供读者探讨.
来源: 评论
影响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 第3期20卷 224-228页
作者: 马文韬 赵爽 樊晓寒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导致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提高临床高危患者的识别并改善预后。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于医院住院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左心射血分数<0.40且心电图证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17HRS关于心律失常领域最新临床研究介绍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7年 第3期21卷 263-265页
作者: 华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2017年5月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美国心律学会(HRS)年会上发布了多项心律失常领域最新临床研究结果,现介绍如下。一、心脏起搏领域(一)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上市后研究1.简介:S-ICD的开发和应用有效地减少了经静脉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磁共振兼容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行磁共振检查的现况调查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9年 第5期23卷 451-455页
作者: 林梅 李晓飞 宁小晖 赵亚楠 范思洋 陈柯萍 华伟 樊晓寒 张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100037
目的调查植入磁共振兼容起搏器患者行磁共振检查的比例、检查部位、人群特征,以及影响完成磁共振检查的因素。方法纳入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7月植入磁共振兼容起搏器的患者,回顾性收集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前瞻性通过程控门诊和电话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左束支起搏: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4年 第4期28卷 277-280页
作者: 陈柯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北京100037
左束支起搏(LBBP)作为一项生理性起搏的新技术,广泛用于临床,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及改进,主要表现以下方面:优化LBBP的诊断标准、提高LBBP的植入成功率、寻找有效指标预测LBBP在心衰患者中的反应性并指导选择合适的再同步治疗策略,以及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超长时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5年 第5期19卷 385-387页
作者: 王倩 唐闽 张竞涛 朱旳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目的验证微型贴附式超长时程动态心电记录仪(Smartpatch)及软件在心律失常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31日到医院就诊,临床表现为晕厥、晕厥前兆、心悸的30例患者,男20例,女10例,年龄(48.78±...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起搏器ApScan功能在睡眠呼吸暂停诊断中的作用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7年 第4期21卷 305-309页
作者: 陈若菡 陈柯萍 戴研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目的 睡眠呼吸暂停(SA)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却常被低估.具有ApScan算法的起搏器可以利用分钟通气量传感器计算呼吸紊乱指数(RDI).本研究旨在评估ApScan-RDI(Ap-RDI)对SA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入选2016年7月至2017年3...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50岁及以下因房传导阻滞植入起搏器患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3年 第6期27卷 531-535页
作者: 陈峰 陈若菡 戴研 陈柯萍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北京100037
目的分析因房传导阻滞(AVB)行起搏器植入的50岁及以下患者的病因分布和临床特点。方法该研究为描述性研究, 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院首次植入起搏器的年龄≤50岁的AVB患者, 将入选患者分为操作相关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