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索Tei指数在评价小鼠高血压诱导的心脏纤维化和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中的应用。方法 C57BL/6雄性小鼠皮下植入血管紧张素II(Ang II)微渗透泵诱导高血压。在第14天动态监测小鼠清醒血压,行超声心动图检测,采集二尖瓣血流频谱图像及二尖瓣瓣环运动频谱图像,测量并计算等容收缩期时间、等容舒张期时间、射血时间及Tei指数等参数。心脏取材后置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石蜡包埋,行天狼猩红染色。结果 Ang II组小鼠在第14天收缩压显著增高(159±5.6 mm Hg vs 108±2.1 mm Hg,P<0.001),心脏间质出现明显胶原沉积。超声心动图提示Ang II组小鼠Tei指数与Vehicle组相比显著增高(0.93±0.07 vs 0.57±0.04,P<0.001)。此外,无论给予1%或3%异氟烷麻醉,两种不同麻醉深度和心率水平下Ang II组小鼠的Tei指数均显著高于Vehicle组。结论 Tei指数能够准确、灵敏且稳定地反映高血压状态下小鼠心脏左室舒张功能降低,且该参数几乎不受小鼠麻醉深度和心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在评价小鼠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后心脏纤维化及远期死亡率中的应用。方法12周龄C57BL/6雄性小鼠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造成心肌梗死,在梗死后第3天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采集胸骨旁长轴左心室二维图像,测量并计算左室前壁厚度(LVAWd)、左室射血分数(EF%)等参数。进而采用STI模块,测量长轴径向二维应变(radialstrain,RS)和应变率(radialstrain rate,RSR)等参数。心脏取材后置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石蜡包埋,行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结果心肌梗死后3天,MI组小鼠LVAWd与Sham组相比显著减小(0.66±0.03) mm vs (0.56±0.24) mm,P<0.01),EF(%)下降(69.1%±2.90%vs44.7%±3.87%,P<0.001)。此外,MI组小鼠左室RS及RSR与Sham组相比均显著降低。依据心肌梗死后小鼠RS值进行分组,通过连续随访发现RS<11%组小鼠与RS>11%组小鼠相比,心肌梗死后死亡率及心脏胶原沉积程度均显著增加。结论RS具有准确的早期预测小鼠心肌梗死后左心室胶原沉积程度及远期死亡率的价值。
随着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相关研究证据的更新,许多基于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形态学、功能学及组织学的参数与MI硬终点事件密切相关,这使得CMR参数可以成为MI研究中有效的终点事件替代性...
详细信息
随着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相关研究证据的更新,许多基于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形态学、功能学及组织学的参数与MI硬终点事件密切相关,这使得CMR参数可以成为MI研究中有效的终点事件替代性指标,即CMR终点。2019年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CCF)发布了MI相关基础实验及临床试验的CMR终点选择专家共识,该共识基于大量研究证据及前沿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改变以及MI的CMR组织学特征,同时对MI相关研究的CMR终点选择进行推荐。笔者就该共识对既往观点的更新和补充进行解读,旨在为未来MI与CMR相关领域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依据。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