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35 篇 期刊文献
  • 70 篇 会议
  • 1 篇 专利

馆藏范围

  • 40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38 篇 医学
    • 100 篇 临床医学
    • 48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38 篇 中西医结合
    • 38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32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28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4 篇 口腔医学
    • 6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214 篇 工学
    • 103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79 篇 生物工程
    • 73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3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6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5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5 篇 软件工程
    • 4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3 篇 机械工程
    • 2 篇 光学工程
    • 1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36 篇 理学
    • 17 篇 生物学
    • 9 篇 化学
    • 7 篇 物理学
    • 1 篇 系统科学
  • 18 篇 农学
    • 16 篇 作物学
  • 8 篇 管理学
    • 5 篇 公共管理
    • 3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主题

  • 23 篇 纳米粒子
  • 18 篇 基因治疗
  • 15 篇 胶原
  • 14 篇 壳聚糖
  • 12 篇 生物材料
  • 11 篇 光动力疗法
  • 11 篇 胃动力
  • 10 篇 血管再狭窄
  • 10 篇 纳米粒
  • 9 篇 生物电阻抗
  • 9 篇 组织工程
  • 9 篇 生物阻抗
  • 9 篇 紫杉醇
  • 7 篇 再狭窄
  • 7 篇 基因载体
  • 7 篇 胃排空
  • 6 篇 生长因子
  • 6 篇 eit
  • 5 篇 细胞毒性
  • 5 篇 图像重建算法

机构

  • 175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72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
  • 46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34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30 篇 天津医科大学
  • 19 篇 天津大学
  • 18 篇 厦门大学
  • 14 篇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12 篇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
  • 9 篇 天津医科大学口腔...
  • 9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
  • 8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8 篇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
  • 7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6 篇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
  • 6 篇 重庆邮电大学
  • 6 篇 南开大学
  • 6 篇 香港大学
  • 5 篇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
  • 5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

作者

  • 65 篇 张其清
  • 61 篇 宋存先
  • 56 篇 任超世
  • 42 篇 冷希岗
  • 30 篇 杨菁
  • 28 篇 孙洪范
  • 27 篇 王妍
  • 26 篇 刘玲蓉
  • 22 篇 song cun-xian
  • 22 篇 沙洪
  • 21 篇 李迎新
  • 20 篇 王彭延
  • 19 篇 zhang qi-qing
  • 18 篇 金旭
  • 18 篇 殷涛
  • 18 篇 刘志朋
  • 17 篇 宋丽萍
  • 16 篇 赵舒
  • 16 篇 唐丽娜
  • 15 篇 阴慧娟

语言

  • 40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406 条 记 录,以下是91-100 订阅
排序:
纳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治疗下肢缺血促进血管再生成中的作用
收藏 引用
中华外科杂志 2004年 第1期42卷 58-61页
作者: 徐意瑶 李拥军 管珩 刘昌伟 郑月宏 刘暴 杨菁 宋存先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第七研究室
目的 利用家兔后肢缺血模型 ,观察纳米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poly dl lactic co glycolicacid ,PLGA) ,包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16 5 )基因 ,经局部肌肉注射后 ,外源基因在局部缺血组织中的转染及强度 ,以及缺血部位的血管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纳米金在基因突变检测及SNP分析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8年 第6期24卷 489-495页
作者: 张建锋 孙莉萍 李辉 王秀燕 张其清 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厦门市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5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天津市生物医学材料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92
对特异核苷酸序列的高选择性检测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检测中日趋重要.纳米金特殊的光学性质、电学性质、化学性质、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之成为检测生物大分子的首选工具.本文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基因突变检测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BSA-PLGA微球的制备条件优化及不同添加剂对包封率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07年 第6期26卷 931-935页
作者: 谷海刚 金旭 龙大宏 杨菁 王海 宋存先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天津市生物医学材料重点实验室 天津300192 广州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广州510182
目的探讨不同优化条件及添加剂对BSA-PLGA微球包封率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油/水(W1/O/W2)的双乳化技术制备了BSA-PLGA微球,对影响其包封率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蔗糖、聚乙二醇和甘油对包封率的影响。结果采用优化条件制备的微球包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输送和药物控释体系的应用前景
收藏 引用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6年 第7期26卷 684-688页
作者: 杨菁 宋存先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天津市生物材料重点实验室 天津300192
纳米粒子作为药物和基因的载体显现出极大的潜力并被广泛研究。纳米粒子的超微小体积可使药物输送智能化,例如靶向定位地将药物投递到病灶局部或专一性地作用于靶细胞。纳米粒子的载体材料可屏蔽药物不良气味、维持药物长期缓慢释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uPARAP/Endo180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收藏 引用
中国肿瘤临床 2008年 第8期35卷 448-452页
作者: 姜元芹 叶社房 吴艺晖 张其清 林蓁 郭春华 胡君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4医院 厦门大学生物学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厦门市361005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相关蛋白(uPAR-associated protein,uPARAP/Endo180)、uP-AR和VEGF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鼻咽癌组织和30例慢性鼻咽炎组织中uPARAP、uPAR和VEGF蛋白的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多层螺旋CT测量人体腹部脂肪与体质指数方法判断肥胖的相关性
收藏 引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年 第22期12卷 4270-4274页
作者: 孙东辉 沙洪 赵舒 万业达 任超世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天津市300192 天津市天和医院放射科 天津市300050
背景:判定肥胖应以人体实际脂肪组织含量为依据。多层螺旋CT能够对人体组织进行快速扫描,准确地计算扫描范围的体积及其内含脂肪的体积。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测量人体腹部脂肪体积百分率并与体质指数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设计、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电阻抗胃动力信息检测与处理方法
收藏 引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年 第4期12卷 647-650页
作者: 李章勇 赵舒 王妍 沙洪 任超世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天津市300192 重庆邮电大学生物信息学院 重庆市400065
目的:从电-机复合系统的认识高度,研究采用生物电阻抗技术的无创胃动力测量和评价方法,研制专用实验检测系统。方法:采用生物电阻抗技术从体表进行无创胃动力检测,并与同步胃电相结合,研究食物消化过程中的电-机特性,包括节律、传导、...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钕激光、半导体激光对窝洞消毒产热及抑菌效果的体外实验
收藏 引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年 第34期25卷 5432-5438页
作者: 梁潇月 邹朝晖 董晓曦 张钰 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科 天津市300070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天津市300192
背景:局部高效的窝洞消毒手段可最大限度地杀灭窝洞内残存的细菌,从而扼制龋病的再次发生和发展。激光作为一种新型技术手段,通过激光的热效应及生物刺激效应破坏细菌的细胞膜从而杀灭细菌。目的:评价钕激光(Nd:YAP、Nd:YAG)、半导体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尾加压素Ⅱ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药学学报 2016年 第5期51卷 684-689页
作者: 周睿 李莉 刘旭 杜冠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 药物靶点研究和新药筛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50 昆明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 云南昆明650500
尾加压素Ⅱ(urotensin Ⅱ,UⅡ)是目前已报道的体内具有最强收缩血管能力的活性肽,UⅡ与UⅡ受体(urotensin Ⅱ receptor,UT)广泛分布于中枢及外周的各组织器官中,发挥多种生理作用。UⅡ/UT系统表达水平的变化与多种疾病进程密切相关,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金纳米棒自组装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化学 2011年 第6期41卷 956-963页
作者: 周樨 王艳 钟鹭斌 石延峰 张其清 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材料学院生物材料系福建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厦门市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361005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天津市生物医学材料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92
金纳米棒具有独特的光电性能,其自组装形成的功能组装体能够展现出更加优异的整体协同性能,在纳米材料科学生物医学领域中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从诱导自组装各种驱动作用力的角度,综述了金纳米棒自组装的最新研究进展,具体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