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35 篇 期刊文献
  • 70 篇 会议
  • 1 篇 专利

馆藏范围

  • 40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38 篇 医学
    • 100 篇 临床医学
    • 48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38 篇 中西医结合
    • 38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32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28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4 篇 口腔医学
    • 6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214 篇 工学
    • 103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79 篇 生物工程
    • 73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3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6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5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5 篇 软件工程
    • 4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3 篇 机械工程
    • 2 篇 光学工程
    • 1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36 篇 理学
    • 17 篇 生物学
    • 9 篇 化学
    • 7 篇 物理学
    • 1 篇 系统科学
  • 18 篇 农学
    • 16 篇 作物学
  • 8 篇 管理学
    • 5 篇 公共管理
    • 3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主题

  • 23 篇 纳米粒子
  • 18 篇 基因治疗
  • 15 篇 胶原
  • 14 篇 壳聚糖
  • 12 篇 生物材料
  • 11 篇 光动力疗法
  • 11 篇 胃动力
  • 10 篇 血管再狭窄
  • 10 篇 纳米粒
  • 9 篇 生物电阻抗
  • 9 篇 组织工程
  • 9 篇 生物阻抗
  • 9 篇 紫杉醇
  • 7 篇 再狭窄
  • 7 篇 基因载体
  • 7 篇 胃排空
  • 6 篇 生长因子
  • 6 篇 eit
  • 5 篇 细胞毒性
  • 5 篇 图像重建算法

机构

  • 175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72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
  • 46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34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30 篇 天津医科大学
  • 19 篇 天津大学
  • 18 篇 厦门大学
  • 14 篇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12 篇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
  • 9 篇 天津医科大学口腔...
  • 9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
  • 8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8 篇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
  • 7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6 篇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
  • 6 篇 重庆邮电大学
  • 6 篇 南开大学
  • 6 篇 香港大学
  • 5 篇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
  • 5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

作者

  • 65 篇 张其清
  • 61 篇 宋存先
  • 56 篇 任超世
  • 42 篇 冷希岗
  • 30 篇 杨菁
  • 28 篇 孙洪范
  • 27 篇 王妍
  • 26 篇 刘玲蓉
  • 22 篇 song cun-xian
  • 22 篇 沙洪
  • 21 篇 李迎新
  • 20 篇 王彭延
  • 19 篇 zhang qi-qing
  • 18 篇 金旭
  • 18 篇 殷涛
  • 18 篇 刘志朋
  • 17 篇 宋丽萍
  • 16 篇 赵舒
  • 16 篇 唐丽娜
  • 15 篇 阴慧娟

语言

  • 40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406 条 记 录,以下是51-60 订阅
排序:
多参数麻醉深度监测仪的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年 第9期12卷 1716-1718页
作者: 李章勇 刘丽欣 任超世 重庆邮电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重庆市400065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天津市300192
麻醉深度监测对提高麻醉质量,保障患者围术期的安全与康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适当的麻醉深度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创造良好手术条件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传统的麻醉监测方法如脑电双频指数、边缘频率、听觉诱发电位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三维超声膀胱测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06年 第3期25卷 288-290页
作者: 计建军 王延群 王效宁 李川 邢维忠 王洪义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天津300192 天津迈达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300384
研究阐述了便携式三维超声扫描膀胱容积测量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工程实现。设计中提出用双电机三维超声探头对膀胱沿轴向作180度扫描,获取膀胱的12个不同截面的超声信息,通过拟球法计算其容积。该系统的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已经临床试验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模块化设计在脉搏血氧监护仪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1999年 第5期23卷 274-275页
作者: 王跃华 徐圣普 林淑娟 周炜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300192
 介绍脉搏血氧监护仪的功能模块化设计思想,模块化功能板的硬件组成及其软件编程,指出模块化设计具有的提高整机可靠性、方便整机功能升级换代等优点。
来源: 评论
生物组织超声乳化吸除技术的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1998年 第1期22卷 12-14,21页
作者: 段炳柱 李永江 林秩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300192
本文介绍的生物组织超声乳化吸除技术,借助超声波技术,将电能转化成高频机械振动形式的功能,利用其产生的高于生物组织最小切割阈值的强大瞬时冲击加速度、声激流和空化的共同作用,对已病变和不需要的生物组织进行切割、报政和乳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多壁碳纳米管诱导A549细胞氧化应激与去极化线粒体膜电位
收藏 引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9年 第3期30卷 497-501页
作者: 叶社房 钟李明 吴艺晖 张其清 厦门大学材料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生物材料系福建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厦门市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361005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天津市生物材料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92
以人肺上皮细胞系A549为模型细胞,探讨多壁碳纳米管的细胞毒性效应及其机制.A549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0-300μg/mL)的多壁碳纳米管后,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和Hoechst 33342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用活性氧(ROS)敏感探针2’,7’...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电阻抗断层成像应用技术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7年 第4期31卷 235-238页
作者: 任超世 王妍 邓娟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天津300192
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是一种全新的医学成像和图像监护技术。提出了我国EIT应用技术研究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建议,涉及电极性能与评价方法,数据采集与图像增强,成像算法和特征信息识别与诊断判据等。希望能对我国EIT研究的发展有帮助。
来源: 评论
皮下移植心钠素基因表达细胞胶囊对高血压大鼠的降血压效应
收藏 引用
中华医学杂志 2002年 第16期82卷 1086-1089页
作者: 李涛 梁红雁 卢果 史瑞文 卢圣栋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05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目的 研究微孔胶囊介导的心钠素基因表达细胞的皮下移植对幼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的影响。方法 借助于逆转录病毒载体及其包装细胞系的作用 ,将人心钠素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重组体和未携带目的基因的逆转录病毒空载体pLNCX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多功能可控切变流场发生装置的研制
收藏 引用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1997年 第4期21卷 198-200页
作者: 段炳柱 李永江 任超世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300192
本文介绍一种可广泛用于血液流变学基础研究和临床检测的多功能可控均匀切变流场发生装置。它的主要特点是功能丰富,可进行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动态测量,具有手动、自动和模拟搏动状态三种切变率工作方式,可提供各种可变流场,切变率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反射式红外光谱组织血氧计传感器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1999年 第4期23卷 196-200页
作者: 王强 王跃华 林淑娟 罗致诚 徐圣普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300192
描述了一种可用于全身体表各部位监测组织血氧状态的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的设计,并应用此传感器分别进行了脑血氧和肌血氧状态的测量,获得有意义的实验结果,证实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来源: 评论
应用纳米与分子探针技术对IgG抗原水平的检测
收藏 引用
科技导报 2009年 第22期27卷 38-43页
作者: 周波 王海燕 楼莎 刘珍宝 朱敦皖 冷希岗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天津300192
人们研究并逐步认识了纳米金与DNA等相互作用的特性和条件,并对以纳米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生物条码技术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应用。基于纳米金的生物条码及其相关技术研究与应用日益广泛,并不断有创新,本研究应用纳米技术并结合分子探...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