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80 篇 期刊文献
  • 97 篇 会议
  • 1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67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02 篇 医学
    • 472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51 篇 中西医结合
    • 96 篇 临床医学
    • 48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34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6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6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3 篇 中医学
  • 93 篇 理学
    • 79 篇 生物学
    • 14 篇 化学
    • 2 篇 物理学
  • 67 篇 工学
    • 34 篇 生物工程
    • 29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8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3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2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43 篇 农学
    • 37 篇 作物学
    • 3 篇 植物保护
    • 1 篇 兽医学
    • 1 篇 林学
  • 4 篇 管理学
    • 3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主题

  • 45 篇 抗生素
  • 44 篇 合成
  • 21 篇 力达霉素
  • 19 篇 链霉菌
  • 17 篇 抗肿瘤抗生素
  • 17 篇 抗菌活性
  • 16 篇 肿瘤
  • 15 篇 耐药性
  • 15 篇 抗菌药
  • 14 篇 单克隆抗体
  • 13 篇 临床应用
  • 13 篇 药代动力学
  • 12 篇 抑制剂
  • 12 篇 药效学
  • 12 篇 分离
  • 11 篇 药物合成
  • 11 篇 基因表达
  • 11 篇 氟喹诺酮
  • 10 篇 抗菌作用
  • 9 篇 博安霉素

机构

  • 655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9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
  • 7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7 篇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6 篇 桂林医学院
  • 5 篇 沈阳药科大学
  • 4 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4 篇 首都医科大学
  • 4 篇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
  • 3 篇 中国药科大学
  • 3 篇 北京双鹤药业有限...
  • 3 篇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
  • 3 篇 日本国北里研究所
  • 3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3 篇 徐州师范大学
  • 3 篇 华北制药集团新药...
  • 3 篇 华东理工大学
  • 3 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
  • 3 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3 篇 云南大学

作者

  • 70 篇 甄永苏
  • 48 篇 王以光
  • 44 篇 刘浚
  • 42 篇 李电东
  • 37 篇 林赴田
  • 36 篇 李卓荣
  • 35 篇 张致平
  • 33 篇 郭惠元
  • 33 篇 陶佩珍
  • 28 篇 李元
  • 27 篇 游雪甫
  • 26 篇 蒋建东
  • 24 篇 宋丹青
  • 21 篇 邵荣光
  • 20 篇 司书毅
  • 19 篇 宋坤改
  • 18 篇 张月琴
  • 18 篇 娄人慧
  • 18 篇 姚天爵
  • 18 篇 许鸿章

语言

  • 67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药理室"
678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排序:
小单孢菌C-3509产生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
小单孢菌C-3509产生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
收藏 引用
第十一届全国抗生素(微生物药物)学术会议
作者: 赵春燕 张文军 金莲舫 李电东 甄永苏 邵荣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北京 100050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物技术研究所 北京 100050
为了研究高效“弹头”药物,我们研究所用精原细胞法对微生物代谢产物进行筛选,找到一株小单孢菌C-3509,其发酵液中含有高效抗肿瘤成份。用精原细胞法、DNA断裂法进行抗瘤活性跟踪检测,辅以微生物检测法测定活性样品含量;高效液相-...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司帕沙星靶向钾离子通道HERG及其与5-氟尿嘧啶联合抗肿瘤的协同抑制作用
司帕沙星靶向钾离子通道HERG及其与5-氟尿嘧啶联合抗肿瘤的协同抑...
收藏 引用
第十一届全国抗生素(微生物药物)学术会议
作者: 弓建华 刘秀均 尚伯杨 陈淑珍 甄永苏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北京 100050
目的:已有的研究表明钾离子通道参与调节细胞的增殖。HERG在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地表达,其中包括结肠癌。本研究目的为探讨对HERG有阻断作用的抗菌药司帕沙星(SPFX),对HERG高表达的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抗流感病毒药物研发亟待突破
收藏 引用
中国医院院长 2009年 第10期5卷 23-23页
作者: 李玉环 蒋建东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病毒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病毒药物一般设计为作用于病毒的蛋白质,这些药物的特异性较强,但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来源: 评论
扎那米韦亲酯性烷氧烷基衍生物的合成工艺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8年 第4期33卷 210-211页
作者: 朱建华 易红 刘宗英 李艳萍 李卓荣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北京100050
为提高扎那米韦烷氧烷基酯化物的收率,本文对其合成工艺进行研究。采用HPLC监测反应,通过改变反应溶剂和改进分离纯化方法,确定稳定的合成工艺,反应收率由约10%提高至60%~80%。
来源: 评论
扎那米韦长链酯衍生物1c体内外抗流感病毒活性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8年 第1期33卷 44-48页
作者: 王博 刘宗英 李玉环 王淑琴 李卓荣 陶佩珍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北京100050
目的研究扎那米韦长链酯衍生物1c的体内外抗流感病毒活性。方法体外实验以流感病毒感染的MDCK细胞为模型,以细胞病变为指标,研究了化合物1c的细胞毒性以及对4种流感病毒A型和3种流感病毒B型的抑制活性。体内实验应用感染了流感病毒甲1(H...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丹参复合有效部位抗HIV-1活性的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年 第8期28卷 711-715页
作者: 彭宗根 秦德华 滕立 高雷 蒋建东 陈鸿珊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北京100050
目的研究和评价云南丹参复合有效部位(DS-MEF)的抗艾滋病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1,HIV-1)活性。方法采用放射性核素3H掺入法、荧光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别测定其对HIV-1逆转录酶、蛋白酶和整合酶的抑制作用;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HPLC法测定抗生素S632-A中9-甲基链霉戊二酰亚胺的含量
收藏 引用
中国新药杂志 2008年 第12期17卷 1051-1052+1075页
作者: 徐榕 吴香玫 赵春燕 王玉凤 李电东 蔡年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北京100050
目的:建立测定抗生素S632-A中9-甲基链霉戊二酰亚胺(S632-A2)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TC-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45∶55);流速:0.6 ***-1,检测波长233 nm,柱温为温。结果:S632-A2进样量在0.88~8.7...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靶向细胞周期检验点的肿瘤治疗
收藏 引用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8年 第11期33卷 1387-1388页
作者: 潘宇 邵荣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北京100050
目前最常用的抗肿瘤药物是直接损伤细胞DNA的化疗药物,而细胞中存在的细胞周期检验点(cell cycle checkpoints)以及DNA修复机制是影响DNA损伤药物疗效和造成肿瘤细胞耐药的主要因素。深入了解肿瘤细胞周期检验点的调控机制,不仅有助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KDR酪氨酸激酶的克隆表达及纯化
收藏 引用
生物工程学报 2008年 第9期24卷 1545-1549页
作者: 刘春平 张洋 李元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卫生部抗生素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50
VEGF作为一种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原,通过与内皮细胞表面特定受体结合,从而导致新生血管的形成,其中VEGFR-2(KDR/Flk-1)在肿瘤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其抑制剂有可能发展成为治疗肿瘤的新药。采用大肠杆菌成功表达了具有酪氨酸激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格尔德霉素生物合成的调控基因
收藏 引用
生物工程学报 2008年 第5期24卷 717-722页
作者: 赫卫清 雷健 刘玉瑛 王以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卫生部抗生素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50
从吸水链霉菌17997中克隆了格尔德霉素(Geldanamycin,Gdm)生物合成酶基因簇,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两个LAL(Large ATP-bindingregulators of the LuxR family)家族的调控基因gdmRI和gdmRII,基因阻断和基因回复实验证实这两个基因产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