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52 篇 期刊文献
  • 56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50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76 篇 医学
    • 163 篇 临床医学
    • 86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22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1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8 篇 中西医结合
    • 7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3 篇 口腔医学
    • 1 篇 中医学
  • 253 篇 理学
    • 252 篇 生物学
    • 1 篇 数学
    • 1 篇 化学
    • 1 篇 生态学
    • 1 篇 统计学(可授理学、...
  • 159 篇 工学
    • 79 篇 生物工程
    • 78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0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 篇 土木工程
    • 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农业工程
  • 118 篇 农学
    • 112 篇 作物学
    • 3 篇 兽医学
    • 1 篇 林学
  • 2 篇 法学
    • 2 篇 社会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主题

  • 25 篇 细胞凋亡
  • 24 篇 基因表达
  • 16 篇 克隆
  • 15 篇 cdna
  • 15 篇 基因治疗
  • 12 篇 基因
  • 11 篇 动脉粥样硬化
  • 11 篇 分子生物学
  • 10 篇 基因克隆
  • 10 篇 dna
  • 10 篇 肿瘤
  • 9 篇 基因多态性
  • 9 篇 白血病
  • 9 篇 原核表达
  • 9 篇 功能
  • 8 篇 基因突变
  • 8 篇 阿尔茨海默病
  • 7 篇 单核苷酸多态性
  • 7 篇 基因表达调控
  • 7 篇 相互作用

机构

  • 261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100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
  • 59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
  • 41 篇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30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
  • 18 篇 医学分子生物学国...
  • 18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11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
  • 7 篇 北京协和医院
  • 6 篇 清华大学
  • 6 篇 国家人类基因组北...
  • 5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4 篇 新疆医科大学
  • 4 篇 第四军医大学
  • 4 篇 天津医科大学口腔...
  • 4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
  • 3 篇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
  • 3 篇 中国医科大学
  • 3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
  • 3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

作者

  • 44 篇 袁建刚
  • 44 篇 方福德
  • 42 篇 强伯勤
  • 41 篇 郑德先
  • 41 篇 黄秉仁
  • 38 篇 刘彦信
  • 36 篇 陈保生
  • 35 篇 刘德培
  • 34 篇 沈珝琲
  • 32 篇 吴宁华
  • 32 篇 许彩民
  • 31 篇 沈岩
  • 30 篇 梁植权
  • 22 篇 潘华珍
  • 21 篇 曾武威
  • 21 篇 邱长春
  • 20 篇 张俊武
  • 19 篇 左瑾
  • 19 篇 彭小忠
  • 19 篇 刘士廉

语言

  • 506 篇 中文
  • 2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50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反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人β-珠蛋白基因低水平表达的机制初探
收藏 引用
生物生物物理 2002年 第6期34卷 763-768页
作者: 董文吉 祖振响 刘德培 郝德龙 郭志晨 梁植权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05
以人 β 珠蛋白基因簇基因座控制区DNaseI高敏位点 2和高敏位点 3组合的微小基因座控制区作为调控元件 ,以 374bp第二内含子部分缺失的 2 .0kbβ 珠蛋白基因作为结构基因的反转录病毒重组体 ,通过建立 ψ 2产病毒细胞系和瞬时转染双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外显子捕获法分离FRAXA位点的新表达序列
收藏 引用
生物生物物理进展 1998年 第4期25卷 367-373页
作者: 孔建 朱宁宁 尹斌 沈岩 吴冠芸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外显子捕获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基因组DNA分离表达序列的有效方法.我们采用以pSPL3为剪接载体的外显子捕获系统,从覆盖FRAXA位点的酵母人工染色体YAC209G4中分离到2个新外显子序列A91和D12.A91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A类清道夫受体I型的过量表达对转基因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英文)
收藏 引用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 2003年 第2期35卷 117-121页
作者: 高俊 刘德培 黄粤 董文吉 吴敏 冯东晓 梁植权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05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清道夫受体能结合带负电荷的大分子 ,特别是经过修饰的脂蛋白颗粒 ,与血浆脂质代谢有密切关系。为研究A类清道夫受体的过量表达对血脂代谢的影响 ,首先从小鼠巨噬细胞中经RT PCR获得鼠清道夫受体A类I型 (MSR AI)的表达序列 ,插入到含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脂筏的结构与功能
收藏 引用
生物生物物理进展 2003年 第1期30卷 54-59页
作者: 陈岚 许彩民 袁建刚 潘华珍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05
脂筏是膜脂双层内含有特殊脂质及蛋白质的微区 .小窝是脂筏的一种类型 ,由胆固醇、鞘脂及蛋白质组成 ,以小窝蛋白为标记蛋白 .脂筏的组分和结构特点有利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和构象转化 ,可以参与信号转导和细胞蛋白质运转 .一些感染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腺相关病毒介导基因组来源的基因转移与整合
收藏 引用
生物生物物理进展 2000年 第2期27卷 189-192页
作者: 李斌 刘德培 王晶 董文吉 郭志晨 夏薇 梁植权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 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05
构建一个带 β 珠蛋白基因组序列的腺相关病毒载体AV5 3HS2Δβ2Neo .经包装成重组腺相关病毒后 ,转导红系细胞 .DNA印迹证实包含红系增强子、β 珠蛋白基因和筛选标志基因的前病毒基因组完整整合于红系细胞基因组中 .
来源: 评论
一种简便的染色质免疫沉淀法的建立
收藏 引用
生物生物物理进展 2003年 第4期30卷 634-638页
作者: 傅湘辉 刘德培 辛立 郝德龙 董文吉 黄粤 梁植权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 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05
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表达调节是当前国际前沿研究的热点 .染色质免疫沉淀法是研究染色质结构的首选方法 ,它不仅可用来研究体内反式因子与DNA的相互作用 ,也可以用来研究组蛋白修饰与基因表达的关系 .综合国外相关文献 ,建立了一种简便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红系细胞中Cre重组酶介导的位点特异性片段交换(英文)
收藏 引用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 2003年 第10期35卷 947-951页
作者: 李兴国 严皓珩 刘德培 郝德龙 梁植权 北京100005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Cre介导的片段交换技术利用重组酶Cre的位点特异性重组特性 ,在基因组的特定位点进行靶片段与目的片段的交换。运用互为反向的Lox位点 ,在鼠红白血病MEL细胞中进行靶载体的整合和交换载体的交换 ,探讨在特定的染色质环境下红系特异性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应用原位双膜法快速筛选人Flt3配体甲醇酵母高表达转化子
收藏 引用
生物生物物理进展 2002年 第2期29卷 307-310页
作者: 张艳丽 陈松森 杨克恭 狄旭 熊安琪 张友鸿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05
原位双膜法是一种基于免疫原理的快速筛选高表达甲醇酵母转化子的方法 ,即首先将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转印至醋酸纤维素薄膜上 ,再利用硝酸纤维素薄膜原位捕获穿过醋酸纤维素薄膜的菌落外泌蛋白 ,然后用免疫方法检测与硝酸纤维素薄膜结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D构象丝氨酸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生物生物物理进展 2003年 第6期30卷 852-854页
作者: 阳洪波 袁建刚 彭小忠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05
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 D 构象丝氨酸的区域性高浓度分布与N 甲基 D 天冬氨酸 (NMDA)受体相一致 .它主要由丝氨酸消旋酶将 L 丝氨酸直接消旋而来 ,也可能通过肠道菌群产生后吸收至体内 ,最终被 D 构象氨基酸氧化酶氧化 .这种从胶质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连接介导PCR及其在体内足迹研究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生物生物物理进展 1997年 第3期24卷 224-227页
作者: 纪新军 刘德培 梁植权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05
连接介导聚合酶链反应是以连接反应为基础的单侧PCR技术 ,首先在DNA片段的一端连接上一个公共连接子 ,而后在这个连接子与另一个DNA序列特异的引物间扩增 .Vent聚合酶的使用 ,延伸产物捕获及连接子标记选择策略的采用 ,大大提高了连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