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老年喉癌患者发生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23年1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426例老年喉癌患者作为建模组,采用LASSO回归、十折交叉验证筛选POD的相关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35例老年喉癌患者作为验证组,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建模组和验证组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组中,年龄、糖尿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术前血清白蛋白是PO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模组和验证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分别为0.803(95%CI:0.746~0.959)和0.790(95%CI:0.701~0.879)。两组的校正曲线表明预测结果和实际结果的一致性良好。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老年喉癌患者POD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有助于临床医护人员早期识别高风险老年喉癌患者。
目的探讨大力水手结构域(Popdc)各亚型在人心耳中的表达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以行心脏外科手术病人的右心耳为研究对象,分为窦性心律(简称窦律)组和房颤组,运用免疫组化(IHC)染色、Masson染色、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技术,验证Popdc1、2、3各亚型在人心耳中的表达,同时结合病人的年龄、性别、纽约心功能(NYHA)分级、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分析Popdc各亚型表达变化与房颤的相关关系。结果与窦律组比较,房颤组女性比例更大、风湿性心脏病占比更大、左房直径更大、左室射血分数更低(P均<0.05)。房颤组的Popdc1(IHC 0.06±0.01 vs 0.04±0.01、蛋白1.44±0.51 vs 1.08±0.33、mRNA1.34±0.65 vs 1.07±0.42)、Popdc3(IHC 0.06±0.01 vs 0.05±0.01、蛋白1.75±0.70 vs 1.06±0.11、mRNA 1.23±0.40 vs 1.03±0.26)表达量明显高于窦律组(P均<0.05),而Popdc2(IHC 0.06±0.002 vs 0.07±0.02、蛋白1.49±0.55 vs 1.21±0.53、mRNA 1.05±0.49 vs 1.08±0.37)在两组间无明显表达差别(P均>0.05)。结论Popdc1、Popdc3在房颤患者心房中表达显著升高,这可能是房颤发生及维持的一个新的靶点。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