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271 篇 期刊文献
  • 901 篇 会议
  • 121 篇 成果
  • 107 篇 学位论文
  • 10 篇 专利

馆藏范围

  • 4,41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170 篇 医学
    • 3,394 篇 临床医学
    • 387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335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328 篇 中西医结合
    • 233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64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15 篇 中医学
    • 75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73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0 篇 口腔医学
  • 310 篇 工学
    • 246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28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7 篇 生物工程
    • 13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3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2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77 篇 管理学
    • 60 篇 公共管理
    • 13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4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60 篇 理学
    • 57 篇 生物学
  • 29 篇 农学
    • 23 篇 作物学
  • 24 篇 教育学
    • 20 篇 教育学
    • 2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2 篇 体育学
  • 20 篇 文学
    • 19 篇 新闻传播学
  • 7 篇 经济学
    • 7 篇 应用经济学
  • 7 篇 历史学
    • 7 篇 中国史
  • 2 篇 法学
  • 1 篇 哲学

主题

  • 337 篇 冠心病
  • 188 篇 治疗
  • 165 篇 白血病
  • 136 篇 诊断
  • 82 篇 患者
  • 81 篇 先天性心脏病
  • 67 篇 高血压
  • 67 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
  • 64 篇 危险因素
  • 60 篇 超声心动图
  • 60 篇 预后
  • 51 篇 造血干细胞移植
  • 51 篇 急性白血病
  • 49 篇 冠状动脉疾病
  • 49 篇 药物疗法
  • 49 篇 儿童
  • 47 篇 并发症
  • 47 篇 心律失常
  • 47 篇 动脉粥样硬化
  • 46 篇 临床研究

机构

  • 678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639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
  • 366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355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234 篇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
  • 211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154 篇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137 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
  • 82 篇 福建医科大学
  • 69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
  • 45 篇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45 篇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
  • 44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
  • 43 篇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 38 篇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
  • 38 篇 南方医科大学
  • 38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36 篇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
  • 35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35 篇 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40 篇 邱录贵
  • 134 篇 邵宗鸿
  • 130 篇 王建祥
  • 127 篇 韩明哲
  • 115 篇 肖志坚
  • 105 篇 冯四洲
  • 103 篇 钱林生
  • 97 篇 高润霖
  • 88 篇 杨仁池
  • 87 篇 韩忠朝
  • 84 篇 王方正
  • 84 篇 杨跃进
  • 75 篇 郝玉书
  • 74 篇 陈纪林
  • 72 篇 刘维达
  • 64 篇 刘迎龙
  • 60 篇 陈辉树
  • 59 篇 陈新
  • 59 篇 戴汝平
  • 57 篇 王玫

语言

  • 4,409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研究室!北京市"
4410 条 记 录,以下是3971-3980 订阅
排序:
心脏发育与维甲酸信号转导通路
收藏 引用
生命的化学 1997年 第4期17卷 48-50页
作者: 王红月 宋来凤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病理研究室
心脏发育与维甲酸信号转导通路王红月宋来凤(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血管病医院研究室北京100037)关键词维甲酸受体心脏发育近年来,因维甲酸(retinoicacid,RA)心脏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实验性心肌梗塞后性心动过速的低温标测与冷凝消融
收藏 引用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7年 第2期11卷 93-95页
作者: 方丕华 王方正 张奎俊 田瑞国 鲁志民 唐承君 李永利 阮英茆 陈新 孙瑞龙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对12条犬进行了冷凝后理学、血液动力学及动态心电图观察,另10条犬建立心肌梗塞(简称心梗)和性心动过速(VT)模型,并进行低温标测和冷凝消融。结果显示:①心内膜冷凝损伤灶的长、短径和深度大于心外膜冷凝(36.60&...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植入有自动夺获功能的起搏器临床观察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1997年 第2期1卷 88-90页
作者: 华伟 王方正 余培贞 张奎俊 王锦志 马坚 李一石 孙瑞龙 陈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100037
目的:观察有自动夺获功能起搏器的自动起搏能量测定、能量输出和后备起博功能。方法:8例患者,男性6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2.8岁,均值入了具有自动夺获功能的心起搏器(RegencySC+,VVI)。此种起搏器在确认起搏丧失夺获后,自动发放一个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无脉的球结膜微循环
收藏 引用
医学研究杂志 1997年 第3期31卷 19-20,33页
作者: 尚慧 姜淑英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00037
近年来,关于球结膜微循环的研究较多,但尚未见有关无脉球结膜微循环的报道。
来源: 评论
如何正确掌握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1997年 第2期1卷 148-150页
作者: 张奎俊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100037
心脏起搏技术应用于临床已有40余年历史,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工艺水平惊人的提扁,如今心脏起搏器已发展为融汇当代高新技术,更趋生理,独具功效的高科技治疗产品,发挥着独特的和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疗效。对严重缓慢心律先常是重要和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经静脉胸前植入单导线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1997年 第1期1卷 6-9页
作者: 王方正 华伟 陈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100037
目的:总结15例经静脉胸前植入单导线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15例患者,男性1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1.7岁。患者植入 ICD 适应证为:心颤动(颤)8例,顽固性性心动过速(速)7例。有患者均有院外晕厥史。ICD 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激光物理因素对心肌消融效果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1997年 第1期1卷 50-53页
作者: 方丕华 王方正 曲晋生 张奎俊 余培桢 王锦志 陈新 孙瑞龙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100037
目的:探讨激光物理因素对其损伤灶的影响。方法:90个猪心标本按激光导管直径和有无生理盐水冲洗分为不同的组,用 Nd:YAG 激光以不同的功率、照射时间及能量进行激光消融,并与射频消融比较。结果:激光损伤灶的直径和深度分别与激光功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急性心肌梗塞后存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自然演变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1997年 第1期1卷 43-45页
作者: 陈柯萍 王崇慧 尹彦琳 吴元 王方正 陈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100037
目的:对23例经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存活患者进行前瞻性的系列研究,以了解 AMI 后心率变异性(HRV)的自然演变规律。方法:有患者均于 AMI 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半个月、3个月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部分患者于6个月、1...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射频消融治疗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一例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1997年 第2期1卷 117-121页
作者: 王方正 张奎俊 方丕华 马坚 楚建民 华伟 田瑞国 陈柯萍 鲁志民 朱克平 孙瑞龙 陈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100037
目的:探讨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的因及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比较射频消融前、后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固有心率等变化。结果:射频消融后日平均心率、固有心率明显下降,LF/HF 比率减低,PNN50及 RMSSD 增高。结论: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心脏性猝死
收藏 引用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7年 第1期11卷 1-4页
作者: 陈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临床电生理研究室
心脏性猝死陈新由于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的迅速发展,心脏总死亡率有降低,但心脏性猝死(SCD)仍然是医疗保健方面的一大问题。有创性电生理试验(检查,EPS)十分有助于发现心脏性猝死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性猝死高危患者。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