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28 篇 期刊文献
  • 17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74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12 篇 医学
    • 642 篇 临床医学
    • 48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47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30 篇 中西医结合
    • 25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4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2 篇 中医学
    • 1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72 篇 工学
    • 50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5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3 篇 生物工程
    • 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0 篇 理学
    • 9 篇 生物学
    • 1 篇 化学
  • 7 篇 农学
    • 6 篇 作物学
    • 1 篇 畜牧学
  • 3 篇 管理学
    • 2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工商管理
  • 2 篇 历史学
    • 2 篇 中国史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主题

  • 59 篇 冠心病
  • 57 篇 治疗
  • 37 篇 高血压
  • 30 篇 心律失常
  • 29 篇 体外循环
  • 27 篇 危险因素
  • 27 篇 诊断
  • 26 篇 心血管疾病
  • 22 篇 心电图
  • 21 篇 心房颤动
  • 21 篇 心肌梗死
  • 20 篇 临床应用
  • 18 篇 心肌梗塞
  • 18 篇 原发性高血压
  • 17 篇 心动过速
  • 16 篇 心血管病
  • 16 篇 动脉粥样硬化
  • 16 篇 流行病学
  • 15 篇 超声心动图
  • 15 篇 摘要

机构

  • 510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69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36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31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
  • 28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
  • 15 篇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 13 篇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9 篇 卫生部北京医院
  • 8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
  • 8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7 篇 北京医科大学
  • 7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7 篇 北京市中国医学科...
  • 6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6 篇 北京大学
  • 5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
  • 5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5 篇 心血管病研究所
  • 4 篇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
  • 4 篇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作者

  • 89 篇 王方正
  • 83 篇 陈纪林
  • 74 篇 杨跃进
  • 70 篇 高润霖
  • 62 篇 陈新
  • 59 篇 惠汝太
  • 54 篇 张澍
  • 51 篇 陈在嘉
  • 47 篇 马坚
  • 45 篇 刘迎龙
  • 43 篇 华伟
  • 38 篇 张奎俊
  • 33 篇 乔树宾
  • 32 篇 武阳丰
  • 31 篇 秦学文
  • 31 篇 刘力生
  • 31 篇 龙村
  • 31 篇 李一石
  • 26 篇 阮英茆
  • 26 篇 姚民

语言

  • 74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研究室"
745 条 记 录,以下是591-600 订阅
排序:
心血管病与基因突变 (3)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性疾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1999年 第5期14卷 259-260页
作者: 惠汝太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德分子医学研究室 北京市100037
心脑血管传统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吸烟以及冠心家族史等,通过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明显延缓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理过程,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生.但50%以上的心脑血管患者没有这些传统的危险因素,因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MTHFR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卒中的关系
收藏 引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9年 第2期27卷 121-123页
作者: 周宪梁 胡爱华 惠汝太 高润霖 刘力生 李亚政 任武贤 黄其擎 张春玲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德分子医学研究室 山西芮城制药厂科研所
目的研究N5,N10亚甲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80例脑卒中及110例正常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血管仿真形态计量技术在心血管病理方面的应用价值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1999年 第5期14卷 314-315页
作者: 宋来凤 宋一昕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病理研究室 北京市100037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物理室
血管是个中空的器官,离体后随着血液的流失,加之血管本身的弹性回缩,使离体血管腔的容积、内径和外径等明显不同于在体内时的状态.以用目前针对一般实质器官的形态计量方法,均不适用于离体血管的形态计量,而要用离体血管的仿真形态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家族性原发性高血压与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 235T突变关系的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1999年 第4期14卷 222-224页
作者: 黄诚群 张红叶 丁金凤 黄尚志 李莹 杨军 公茂莲 田秀珍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 北京市100037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北京市100037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医学遗传中心 北京市石景山区慢性病防治所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突变与家族性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  方法:应用脱氧核糖核酸(DNA)杂交和测序检定方法,对一个典型原发性高血压大家系100名成员[分直系亲属高血压组(n= 45)、直系亲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风湿性心脏心力衰竭患者抗心脏β_1和M_2受体自身抗体的研究
收藏 引用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1999年 第11期15卷 499-501页
作者: 孟宪敏 张麟 李莉 赵荣瑞 刘力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分子医学中心 北京100037 山西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
目的:探讨抗心脏G-蛋白偶联型β1 和M2 受体的自身抗体是否与风湿性心脏(RVHD)心力衰竭有关。方法:以心脏G-蛋白偶联受体β1 和M2 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序列的合成肽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心肌梗塞细胞L型钙通道、钙运作(Ca^(2+)handling)及钠/钙交换功能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1999年 第A09期14卷 24-26页
作者: 浦介麟 BoydenPA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临床电生理研究室 北京市100037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药理系
目的:研究心肌梗塞细胞钙通道、钙运作及钠/ 钙交换功能变化。方法:运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测细胞膜钙电流,荧光技术测细胞内钙浓度。结果:心肌梗塞细胞钙离子密度明显下降( 正常细胞:9-8 ±1-4 pA/pF,心肌梗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缺血期补充硝酸甘油对离体大鼠心脏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1999年 第4期14卷 242-244页
作者: 刘海波 Takayuki T su ji Fum io Y am amoto Tosh ia Fujisato Hidekazu H irai Fu jio Miyaw aki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研究室 北京市100037 日本国立循环器病中心
目的:观察离体大鼠心脏缺血期补充一氧化氮(NO)供体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方法:将26只离体大鼠心脏缺血30分,再灌注60分。分为两组,用药组(15只)及对照组(11 只)。用药组于缺血期给予4.4×10- ...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体外循环术中持续吸入一氧化氮对人术后出血和肺功能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1999年 第4期14卷 239-241页
作者: 程卫平 李荣 王伟鹏 任笑蒙 王宇红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科 北京市100037 山东省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麻醉科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人术中持续吸入一氧化氮(NO)对术后出血和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42例人被分为对照组(n= 21)和一氧化氮(NO)组(n= 21)。NO组,通过肺和氧合器(CPB中)吸入浓度为40 ...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与肝素对动脉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变的调节作用与胶原蛋白合成的关系
收藏 引用
解剖学杂志 1999年 第5期22卷 371-375页
作者: 杨方 赵培真 叶刚 韩晓男 赵斌 华北煤炭医学院病理解剖学教研室 唐山063000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北京100037
目的:研究、探讨小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和肝素对培养的人主动脉平肌细胞表型转变调节作用,及其对平滑肌细胞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3H-脯氨酸掺入,电镜观察,^3H=-脯氨酸掺入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心血管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1999年 第4期9卷 65-67页
作者: 张旭晨 阮英茆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病理研究室
1972年,Ker等[1]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细胞死亡方式比较后发现,细胞除在缺血或严重中毒时可发生坏死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死亡方式,即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细胞在自身基因调控下进行的一种主动死亡过程,故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