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73 篇 期刊文献
  • 2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9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81 篇 医学
    • 446 篇 临床医学
    • 25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21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3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0 篇 中西医结合
    • 2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29 篇 工学
    • 19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6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生物工程
    • 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8 篇 理学
    • 8 篇 生物学
  • 5 篇 管理学
    • 5 篇 公共管理
  • 3 篇 农学
    • 3 篇 作物学
  • 2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25 篇 高血压
  • 25 篇 冠心病
  • 24 篇 心房颤动
  • 21 篇 治疗
  • 19 篇 心力衰竭
  • 16 篇 危险因素
  • 14 篇 动脉粥样硬化
  • 13 篇 诊断
  • 13 篇 心肌梗死
  • 12 篇 支架
  • 12 篇 心律失常
  • 12 篇 心电图
  • 11 篇 患者
  • 10 篇 临床应用
  • 10 篇 室性心动过速
  • 10 篇 冠状动脉疾病
  • 10 篇 急性心肌梗死
  • 10 篇 中华医学会
  • 9 篇 基因突变
  • 9 篇 心脏再同步治疗

机构

  • 404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44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23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12 篇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8 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7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7 篇 北京安贞医院
  • 6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
  • 6 篇 山东省立医院
  • 5 篇 天津市蓟县邦均医...
  • 5 篇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
  • 5 篇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
  • 5 篇 广东省人民医院
  • 5 篇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 4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
  • 4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4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4 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4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4 篇 北京大学

作者

  • 84 篇 张澍
  • 81 篇 杨跃进
  • 79 篇 陈纪林
  • 64 篇 高润霖
  • 57 篇 惠汝太
  • 48 篇 王方正
  • 45 篇 陈新
  • 44 篇 乔树宾
  • 34 篇 华伟
  • 30 篇 陈珏
  • 30 篇 陈在嘉
  • 29 篇 尤士杰
  • 29 篇 秦学文
  • 29 篇 袁晋青
  • 28 篇 马坚
  • 26 篇 姚民
  • 24 篇 徐波
  • 22 篇 陈柯萍
  • 22 篇 阮英茆
  • 22 篇 刘海波

语言

  • 49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血管病分子医学中心"
495 条 记 录,以下是191-200 订阅
排序:
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假阳性问题及其控制对策
收藏 引用
科学观察 2006年 第4期1卷 20-22页
作者: 曹杰 潘宣 顾东风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 北京100037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100037
本文针对《为什么大多数发表的研究结果是假阳性的》一文,尤其是在生物学和分子医学领域存在的研究结果彼此矛盾或不一致现象,从产生的原因、机理等层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强调从人文环境政策、科研立项、科研设计、科研实施过程中的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心脏型肌钙蛋白Ⅰ基因4693 C/T突变导致家族性心尖部肥厚型心肌
收藏 引用
中国分子心脏学杂志 2006年 第5期6卷 253-256页
作者: 王曙霞 邹玉宝 傅春燕 王继征 宋雷 张伟丽 惠汝太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德分子医学研究室教育部心血管病基因与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37
目的研究中国人肥厚型心肌(HCM)致基因,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在一HCM家系中进行心脏型肌钙蛋白Ⅰ基因(TNNI3)、心脏型肌钙蛋白T基因(TNNT2)、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BPC3)和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7)突变筛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
收藏 引用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06年 第7期4卷 495-497页
作者: 王水云 吴信 杨秀滨 朱晓东 胡盛寿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外科成人中心 北京市100037
目的总结5例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自1991年11月至2005年11月收治5例心内膜心肌纤维化患者,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7~58岁。其中右室型4例,左室型1例。5例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室造影和心导管测压4例,MRI和同位素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干细胞心肌再生的移植路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6年 第4期27卷 449-453页
作者: 钱海燕 杨跃进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治中心 北京100037
现有治疗手段不能促心肌再生,而干细胞有着活跃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向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化;近年来有关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方兴未艾。研究表明不同来源的干细胞促进心肌细胞和血管再生、替代坏死心肌、抑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肌纤维母细胞中细胞视黄醇结合蛋白-1表达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肌纤维母细胞中细胞视黄醇结合蛋白-1表达
收藏 引用
中华医学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作者: 俞梦越 高润霖 植田初江 羽尾裕之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日本国立循环器病中心 日本国立循环器病中心
目的在组织修复过程中肉芽组织表达细胞视黄醇结合蛋白-1(cellular retinol-binding protein-1, CRBP-1)。为探讨心肌梗死(MI)后心室重构的机制,检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中CRBP-1的表达。方法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获得大鼠MI模型。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140例态窦房结综合征与SCN5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6年 第6期10卷 433-437页
作者: 谭琛 浦介麟 曾治宇 王方正 滕思勇 陈剑虹 宿少勇 周晓阳 张澍 顾东风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 北京北京军区总医院100037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群体遗传学及防治研究室 北京100037 国家人类基因研究组北方中心
目的态窦房结综合征(窦综合征)与SCN5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窦综合征患者140例作为例组,选取社区体检人群中126例作为非窦综合征组。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对SCN5A基因的H558R、P1090L、4299+53...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合并肺动静脉血栓栓塞症一例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06年 第2期21卷 124-124页
作者: 李军 毛懿 熊长明 张朝阳 杨艳敏 朱俊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急症抢救中心 北京市100037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肺血管病诊治中心北京市100037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冠心病诊治中心北京市100037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1岁,2005年7月23日晨因“突发心慌、气短1小时”来院急诊.患者既往高血压10年,平时血压为150/90mmHg(1 mmHg=0.133 kPa).入院时查体:体温37.6℃,呼吸25次/分,脉搏150次/分,血压100/70 mmHg,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左心室收缩的同步性、评价方法及其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6年 第4期10卷 297-300页
作者: 孙奇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 北京博士研究生100037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脏治疗上的难题,虽然随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广泛应用,心力衰竭的预后有改薄,似仍保持较高的死率。近年来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取得了可喜的苗头,为心力衰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心房间传导途径及其与心房扑动波的关系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6年 第4期10卷 276-279页
作者: 韩昊 马坚 贾玉和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 北京硕士研究生100037
目的探讨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房扑)心房间传导途径及其与心房扑动(FL)波的关系,以及冠状静脉窦(CS)和Halo导管激动时间与FL波的对应关系。方法对20例峡部依赖性房扑患者行电生理检查,常规放置CS、His、Halo电极导管,观察CS、Halo导管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积极应对心房颤动“流行”:学会的责任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6年 第3期10卷 165-166页
作者: 马长生 陈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 100029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
20世纪末,心房颤动(房颤)曾被著名心脏学家Braunwald称为当代心脏的两大“流行”之一。事实如他言,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等社会进步的表现,近年在欧美工业化国家,房颤的患人数正迅速增加,而且这一增长势头还没有放缓的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