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使用双侧乳内动脉(BIMA)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早期临床及CT结果和桥血管流量,探讨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桥流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我院使用双侧乳内动脉行CABG 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6例,平均年龄(56.6±6.8)岁。所有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带蒂方式获取双侧乳内动脉,根据靶血管情况设计搭桥路径。完成吻合后,取平均动脉压70 mm Hg时使用Veri Q系统行桥血管即时流量测定。出院前行冠状动脉CT检查,评估桥血管通畅情况。评价围术期结果、早期CT结果及桥流量。结果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4.7±0.6)h,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14.8±20.6)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82.8±17.6)min,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17.6±10.5)h,平均ICU停留时间(2.7±1.8)d。平均远端吻合口数(4.6±0.8)个。1例患者出现胸骨松动、伤口愈合不良,行清创缝合后治愈,其余患者无手术并发症,均康复出院。左乳内动脉桥平均流量(28.1±11.4)ml/min,平均搏动指数2.2±0.6;右乳内动脉桥平均流量(27.3±12.0)ml/min,平均搏动指数2.4±0.8;大隐静脉桥平均流量(41.5±21.5)ml/min,平均搏动指数2.2±0.7。左乳内动脉桥与右乳内动脉桥平均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8)。左乳内动脉桥、右乳内动脉桥平均流量分别与大隐静脉桥平均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出院前CT显示无桥血管狭窄出现;7支静脉桥、5支动脉桥吻合口远端显影浅淡,但仍通畅;2支静脉桥未显影,提示桥血管闭塞。结论使用BIMA行CABG,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双侧乳内动脉桥流量相当,动脉桥早期无狭窄闭塞,是稳定理想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物。
目的旨在探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TGA)患者动脉调转术(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ASO)后出现新主动脉瓣反流(neoaortic regurgitation,NA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3年1月阜外医院行ASO ...
详细信息
目的旨在探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TGA)患者动脉调转术(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ASO)后出现新主动脉瓣反流(neoaortic regurgitation,NA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3年1月阜外医院行ASO 229例TG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3例、女56例,年龄3 d^93.9(7.8±15.9)个月(中位年龄47 d),体质量4~18(6.3±4.2)kg(中位体质量2.4 kg)。结果平均随访(62.5±31.1)个月(最短随访36个月),ASO术后有28例(12.2%)患者出现了中重度的NAR。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ASO术后1年、2年、3年、5年免除中重度NAR的概率分别为100.0%、100.0%、99.6%及9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现中重度NAR的患者ASO时的体质量、术前伴有肺动脉高压的比例和前期肺动脉环缩术的比例均明显大于无或微少量NAR的患者[(8.3±5.6)kg vs.(5.8±4.3)kg,P=0.006;50.0%vs.20.4%,P=0.001;28.6%vs.10.4%,P=0.01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前期肺动脉环缩术(HR=3.8,P=0.005)以及术前伴有肺动脉高压(HR=16.5,P<0.001)是术后中重度NAR的危险因素。结论 ASO术后的NAR发生率较为满意,术前伴有肺动脉高压以及前期肺动脉环缩术和NAR有关。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