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不同海拔地区早孕期妊娠女性子宫动脉血流频谱特征。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及北京协和医院两个不同海拔地区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孕妇共144名,于孕11^(+0)~13(+6)周行子宫动脉多普勒频谱测量。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左、右侧子宫动脉频谱测量数据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海拔地区孕妇及高海拔地区不同民族孕妇的子宫动脉频谱测量参数的差异。结果同一孕妇左、右侧子宫动脉多普勒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3名高海拔地区孕妇与101名低海拔地区孕妇的双侧子宫动脉平均搏动指数(PI)分别为1.892±0.495和1.824±0.4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海拔地区28名藏族孕妇与15名汉族孕妇相比,双侧子宫动脉平均PI较高(2.016±0.521 vs 1.661±0.3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66,P=0.023)。结论不同海拔地区孕妇子宫动脉血流频谱特征无明显差异,但高海拔地区藏族孕妇双侧子宫动脉平均PI较高。子宫动脉血流频谱特征的影响因素,还需进一步研究以明确。
目的花粉过敏所致的季节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在花粉季前接受预防性治疗可减轻花粉季期间症状。本研究拟评价预防性使用甲磺司特对于AR患者花粉季中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应用转录组学方法探讨其预防作用机制。方法这是一项随机对照研究。于2020年1至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门诊招募对杂草花粉过敏的AR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预防组在花粉播散前2周开始服用甲磺司特预防治疗[10例,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34±6)岁],对照组则不使用预防用药[24例,男、女各12例,年龄(33±9)岁]。两组患者的年龄(t=0.381,P=0.706)与性别(χ^(2)=0.595,P=0.715)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花粉季症状发作时所有患者填写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在花粉季前1个月和花粉季中分别抽外周血送检转录组学分析。组间差异统计分析主要采用了χ^(2)检验与t检验。结果预防组与对照组上一年花粉季期间鼻炎症状视觉模拟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6.4,9.3)vs 7.3(6.1,8.0),Z=1.180,P=0.254]。在花粉季期间,预防组的RQLQ评分优于对照组(2.9±0.9 vs 3.7±0.9,t=-2.438,P=0.026)。预防组和对照组相比表达差异倍数在2倍以上的基因共有210个,其中上调基因147个,下调基因63个。基因本体注释结果显示预防组中IL-12及IL-23相关通路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调(P=0.00648)。对差异表达基因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验证提示,预防组HLA-G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0.23±0.19 vs 1.00±0.49,t=4.016,P=0.006)。结论甲磺司特的预防治疗对于提高季节性AR患者花粉季期间的生活质量可能具有一定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IL-12及IL-23相关通路的下调、HLA-G基因表达减少可能有关。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