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局部应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对面神经损伤后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63只,建立大鼠面神经横断伤后端端吻合模型,分为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对照组、地塞米松(Dex)2mg组和Dex5mg组,分别将浸泡于NS、2mg/ml及5mg/ml地塞米松磷酸钠溶液至饱和后的明胶海绵敷于各组动物的端端吻合口处。术后1、2、3、7天取远端近吻合口处神经行劳克坚牢蓝(Luxol Fast Blue,LFB)染色及ED1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髓鞘和巨噬细胞;术后2、4、8周光镜下(锇酸染色)观察远端相同部位神经再生情况并进行轴突计数。结果光镜下观察,术后第1天髓鞘形态变化不明显,术后第2天出现明显变性崩解,至第3天崩解加快,第7天已见不到完整的髓鞘,仅余部分髓鞘碎片。术后第1天巨噬细胞数量较少,第2天开始增多,第7天较前3天显著增多。三组间髓鞘残余及巨噬细胞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周,各组均出现新生髓鞘,三组间轴突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条件下,局部应用小剂量地塞米松对髓鞘清除速度、巨噬细胞及轴突再生数量没有明显影响。
目的探讨面神经损伤动物模型中CD^+4T细胞与损伤的面运动神经元(facialmotoneuron,FMN)之间的关系,为揭示面神经损伤后修复及再生中的免疫病理机制提供实验证据。方法磁珠分选法分离野生型BALB/c小鼠CD^+4T细胞,经尾静脉移植于相同遗传背景的裸小鼠,并以PBS为对照。1周后均制备成周围性面神经损伤模型,指定时间在面神经断端涂抹荧光金示踪剂。术后3d灌注固定动物,收集脑干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采用Image Pro Plus5.1图像分析软件计数FMN,并比较不同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术后3dCD^+4T细胞移植组FMN计数为3444.5±84.2(x±s,下同),对照组FMN计数为3013.2±6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2,P=0.0003);而CD^+4T细胞移植组与野生型小鼠神经元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P=0.6347)。结论CD^+4T细胞可以保护裸鼠受损伤的FMN,使其数量达到野生型的水平。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