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85 篇 期刊文献
  • 16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30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89 篇 医学
    • 244 篇 临床医学
    • 19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14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3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8 篇 中西医结合
    • 7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2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0 篇 工学
    • 7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2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 篇 管理学
    • 3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2 篇 公共管理
  • 3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 篇 理学
    • 1 篇 生物学
  • 1 篇 农学
    • 1 篇 作物学

主题

  • 23 篇 腹主动脉瘤
  • 23 篇 颈动脉狭窄
  • 17 篇 腔内治疗
  • 16 篇 血管成形术
  • 14 篇 静脉血栓栓塞症
  • 12 篇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 12 篇 诊断
  • 11 篇 危险因素
  • 9 篇 腔内修复术
  • 9 篇 血管外科
  • 9 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 9 篇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 8 篇 支架
  • 8 篇 外科治疗
  • 8 篇 综述
  • 7 篇 开放手术
  • 7 篇 手术治疗
  • 7 篇 动脉闭塞性疾病
  • 6 篇 血管外科手术
  • 6 篇 并发症

机构

  • 205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57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
  • 25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12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9 篇 北京协和医学院
  • 7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6 篇 北京医院
  • 6 篇 河北北方学院
  • 4 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4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4 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
  • 4 篇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
  • 4 篇 北京协和医院
  • 3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3 篇 首都医科大学
  • 3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3 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3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3 篇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
  • 2 篇 昆明医学院第二附...

作者

  • 136 篇 刘昌伟
  • 102 篇 郑月宏
  • 85 篇 刘暴
  • 74 篇 李拥军
  • 68 篇 陈跃鑫
  • 67 篇 叶炜
  • 56 篇 liu bao
  • 49 篇 曾嵘
  • 48 篇 宋小军
  • 44 篇 zheng yuehong
  • 39 篇 liu chang-wei
  • 37 篇 zeng rong
  • 36 篇 ye wei
  • 36 篇 倪冷
  • 35 篇 liu changwei
  • 30 篇 邵江
  • 30 篇 刁永鹏
  • 27 篇 ni leng
  • 26 篇 chen yuexin
  • 24 篇 吴巍巍

语言

  • 30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西院)血管外科"
301 条 记 录,以下是71-80 订阅
排序:
下肢缺血性疾病规范化治疗争议与共识
收藏 引用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年 第12期37卷 1349-1354页
作者: 陈跃鑫 周梦馨 刘昌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 北京100032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肢体存活甚至危及生命。其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主要包括严格控制危险因素、合理的抗栓治疗、指导病人进行运动锻炼、尽量确保组织缺损最小化以及对于有指征的病人积极进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瘦素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在腹主动脉瘤发生与进展中的影响作用
收藏 引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年 第6期44卷 1075-1081页
作者: 任金锐 刘长征 顾光超 吴建强 李方达 张慧 吉磊 陈梦寅 郑月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北京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北京100005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北京100730
腹主动脉瘤(AAA)是长期慢性动脉扩张性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感染、外伤等病因相关,目前对其研究多集中在炎症反应、衰老、动脉壁微环境变化,而关于AAA发生与进展过程中代谢变化的研究较少,如糖代谢、脂代谢等变化过程。瘦素作为内分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在中国:问题与思考
收藏 引用
中华医学杂志 2011年 第42期91卷 2953-2954页
作者: 刘昌伟 叶炜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西院)血管外科 100730
Parodi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EVAR)领域的突出贡献已为学术界广泛认同,可谓具有划时代意义。正如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为不朽”。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EVAR进入中国并迅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疑难病例析评 第214例 间断发热-腰腿痛-腹部搏动性包块-多汗
收藏 引用
中华医学杂志 2010年 第31期90卷 2223-2226页
作者: 陈跃鑫 刘昌伟 李拥军 叶炜 曾嵘 郑曰宏 邵江 陈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西院血管外科 北京100032
患者男,57岁,因间断发热伴腰腹部疼痛1个月,于2009年1月20日入。患者于2008年12月21日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5℃,伴乏力,不伴咳嗽、咯痰、咽痛、鼻塞、流涕、腹泻、腹痛等不适。自服“双黄连”和“感冒冲剂”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直接口服抗凝药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年 第4期42卷 562-565页
作者: 刘秀梅 都丽萍 刘暴 郑州人民医院药学部 郑州450003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北京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北京100730
口服抗凝药物在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口服抗凝药华法林,因其治疗窗窄,需频繁监测而调整剂量等局限性,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限制。直接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收藏 引用
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 第4期96卷 318-320页
作者: 赵哲维 刘昌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 100730
肾动脉狭窄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一种肾血管性疾病,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是最常见的病因。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有7%患有ARAS[1]。在我国,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肾动脉狭窄的首要病因,约占70%。ARAS是肾血管性高血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胃癌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一期治疗一例
收藏 引用
中华医学杂志 2012年 第39期92卷 2806-2807页
作者: 郭李龙 邵江 孙曦羽 肖毅 刘昌伟 李拥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 100730
患者男,81岁,因腹胀、纳差1个月余。腹部CT提示:胃窦占位性病变,符合胃痛改变(图1)。活检病理:(胃窦)中分化癌;诊断为胃癌入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拟行手术治疗。患者既往有脑梗死病史,左侧肢体活动障碍。颈部CT血管成像(CT...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腹主动脉瘤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差异
收藏 引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年 第5期43卷 677-684页
作者: 吉磊 顾光超 陈思良 王威 任金锐 李方达 吴建强 杨丹 郑月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北京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北京100193
目的研究腹主动脉瘤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菌群多样性差异。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收集腹主动脉瘤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新鲜粪便样本各20例,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两组患者肠道菌群物种组成及丰度变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应重视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综合治疗
收藏 引用
中华医学杂志 2012年 第29期92卷 2017-2019页
作者: 刘昌伟 陈跃鑫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西院血管外科中心 100032
下肢静脉性溃疡(VU)是下肢慢性静脉疾病最严重的表现形式,也是最难处理的一种类型,以踝部最为多见。尽管从机制上而言,VU是由于长期严重的静脉血流淤滞、静脉高压所致,但实际造成静脉淤滞高压的原因却千差万别,因人而异:
来源: 评论
神经因素在治疗性血管生成中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华医学杂志 2014年 第30期94卷 2392-2394页
作者: 刁永鹏 李拥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 100730
治疗性血管生成,即应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促进缺血肢体侧支循环建立,为肢体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崭新的思路.目前,这一理念已经由实验室逐步走向临床,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但在治疗性血管生成机制方面的研究仍有待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