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支架植入1个月后发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AMI)原因。方法2005—2007年连续入选192例支架植入1个月后再发STE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患者,如靶病变位于支架两侧边缘5mH/内为晚发血栓,否则为新生病变破裂。结果192例STEAMI中新生病变破裂144例(75%),晚发血栓48例(25%)。从PCI后到发生STEAMI时间分别为(30.1±12.4)个月和(20.3±11.9)个月(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晁示两组中糖尿病和药物洗脱支架(DES)更容易发生晚发血栓(HR分别为3.387,95%CI 1.053~10.898和HR5.311,95% CI 1.066~26.464,P〈0.05)。结论支架植入1个月后发生STEAM[主要由于新生病变破裂所致,糖尿病和植入DES患者史容易发生晚期血栓,这两类患者可能需延长抗血小板治疗。
目的分析经导管封堵治疗中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术前、术后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atrial tachyarrhythmia,AT)情况,并探讨术后发生 AT 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导管封堵治疗的连续264例中老年 ASD 患者的 AT 情况,并对介入治...
详细信息
目的分析经导管封堵治疗中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术前、术后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atrial tachyarrhythmia,AT)情况,并探讨术后发生 AT 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导管封堵治疗的连续264例中老年 ASD 患者的 AT 情况,并对介入治疗术前多个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封堵术前总的 AT 发生率为9.1%(24/264例),其中40~49岁、50~59岁、≥60岁组术前 AT 发生率分别为4.3%、14.6%和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总的 AT 发生率为11.0%(29/264例),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 AT 的29例中14例术前无 AT 病史。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和未发生 AT 组在年龄、术前 AT 病史、高血压、三尖瓣反流、房间隔总长度、右室舒张末期内径、左房前后径、经食管超声缺损最大径和选用封堵器直径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 值2.659,95%可信区间1.080~6.547,P<0.05)、术前 AT 病史(OR 值54.311,95%可信区间9.819~300.395,P<0.01)和左房增大(OR 值8.529,95%可信区间2.162~33.643,P<0.01)是术后出现 AT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老年继发孔型 ASD 经导管封堵治疗前后 AT 发生率无显著性变化。年龄、术前 AT病史和左心房扩大为术后发生 AT 的独立危险因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