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95 篇 期刊文献
  • 26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2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87 篇 医学
    • 258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38 篇 中西医结合
    • 70 篇 临床医学
    • 39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38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9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7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中医学
  • 50 篇 理学
    • 46 篇 生物学
    • 2 篇 物理学
    • 1 篇 化学
    • 1 篇 系统科学
  • 33 篇 工学
    • 23 篇 生物工程
    • 7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4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3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 篇 软件工程
  • 27 篇 农学
    • 24 篇 作物学
    • 2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 篇 植物保护
    • 1 篇 园艺学
  • 2 篇 管理学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15 篇 动脉粥样硬化
  • 13 篇 抗菌活性
  • 10 篇 链霉菌
  • 10 篇 斑马鱼
  • 10 篇 高通量筛选
  • 9 篇 肿瘤
  • 9 篇 次级代谢产物
  • 7 篇 结核分枝杆菌
  • 7 篇 铜绿假单胞菌
  • 7 篇 放线菌
  • 6 篇 细胞周期
  • 6 篇 肠道菌群
  • 6 篇 生物合成
  • 6 篇 小檗碱
  • 6 篇 内生放线菌
  • 6 篇 高效液相色谱
  • 5 篇 力达霉素
  • 5 篇 细胞增殖
  • 5 篇 耐药
  • 5 篇 鲍曼不动杆菌

机构

  • 54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39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31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20 篇 华北理工大学
  • 19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18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15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15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14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
  • 12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12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11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10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9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9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9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7 篇 佳木斯大学
  • 7 篇 东北农业大学
  • 7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7 篇 桂林医学院

作者

  • 45 篇 游雪甫
  • 33 篇 岑山
  • 31 篇 司书毅
  • 24 篇 王以光
  • 24 篇 蒋建东
  • 23 篇 杨信怡
  • 23 篇 李玉环
  • 22 篇 李聪然
  • 22 篇 赫卫清
  • 22 篇 武临专
  • 22 篇 胡辛欣
  • 21 篇 杨兆勇
  • 18 篇 邵荣光
  • 18 篇 洪斌
  • 17 篇 孙承航
  • 16 篇 甄永苏
  • 16 篇 夏桂民
  • 16 篇 余利岩
  • 16 篇 肖春玲
  • 15 篇 李桂玲

语言

  • 420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病毒研究室"
421 条 记 录,以下是151-160 订阅
排序:
左旋多巴和姜黄素共递送protocells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收藏 引用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0年 第1期15卷 5-12页
作者: 刘畅 周文凯 李桂玲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制剂室
目的制备共载左旋多巴和姜黄素protocells纳米粒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以介孔二氧化硅为内核,脂质双分子层为外膜,制备共载左旋多巴和姜黄素protocells纳米粒。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制备纳米粒的形貌、粒径、多分散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胆酸二聚体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抑制肝细胞凋亡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0年 第4期15卷 370-377页
作者: 牛伟萍 牛伟晓 张国宁 朱梅 何红伟 王菊仙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合成室 北京100050
目的通过设计合成胆酸二聚体化合物及评价其体外抑制肝细胞凋亡活性,发现新型治疗慢性肝病的候选化合物。方法以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和奥贝胆酸为起始原料,经亲电取代、脱水缩合、氢化等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通过测定半胱氨酸天冬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以金色分枝杆菌为模式菌株筛选抗结核活性化合物可行性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0年 第4期15卷 386-391页
作者: 蒙建州 王潇 关艳 肖春玲 刘忆霜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重点室 北京100050
目的评估以金色分枝杆菌作为结核分枝杆菌模式菌株筛选抗结核抑制剂的可行性。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标准菌株H37Rv建立细胞水平的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对本单位化合物库部分样品进行筛选,获得具有抗结核活性的化合物;进一步比较模式菌株...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抗肿瘤核酸药物阳离子纳米载体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0年 第4期15卷 418-425页
作者: 孟月 王丹 王雪蕾 罗芳 郭晓茹 夏桂民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制剂室 北京100050
肿瘤的本质是一种"基因病",其发生、发展和复发与基因密切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基因治疗时代悄然而至,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者选择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核酸药物,将其导入靶细胞,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实现抗肿瘤效果[1...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全新骨架环化小檗碱衍生物抗MRSA活性研究
收藏 引用
药学学报 2019年 第9期54卷 1627-1635页
作者: 范田运 杨元帅 胡辛欣 汪燕翔 游雪甫 宋丹青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市抗感染重点实验室
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工作,以自主构建的环化小檗碱为母核,继续延伸设计合成了15个不同结构类型的全新环化小檗碱衍生物,并通过革兰氏阳性菌的测定,丰富了此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①C环为必需片段;②7,8-和8,13-双取代衍生物活性弱于相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丁酸钠与小檗碱联合改善C57BL/6J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收藏 引用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9年 第12期35卷 1664-1670页
作者: 张艳玲 蒋建东 孔维佳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病毒室 北京10005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50
目的研究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B)与小檗碱(berberine,BBR)联合对高脂饲料(high-fat diet,HFD)诱导的C57BL/6J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改善作用。方法以基础饲料(normal diet,ND)为对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顺铂的作用靶点及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0年 第3期15卷 316-319页
作者: 王悦璇 刘秀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肿瘤室 北京100050
癌症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因。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统计,2018年全球新诊断的癌症病例为1810万例,全球死亡人数为960万[1]。顺铂是1978年FDA批准的首个用于癌症治疗的铂类化合物,常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癌症,包括卵巢癌、睾丸癌、头颈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人冠状病毒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0年 第2期15卷 97-108,143页
作者: 全彦妮 王宜轩 李艳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抗病毒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50
冠状病毒(coronaviruses,CoVs)是人畜共患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最早从鼠身上分离得到。因为大多在家畜、鸟禽等脊椎动物间传播,主要会对农业和畜牧业造成明显影响[1-2]。动物冠状病毒进化后实现跨物种传播,感染人导致人冠状病毒(human...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苯甲酰胺类化合物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0年 第6期15卷 603-607页
作者: 王晓梅 牛霞 王玉成 李桂玲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制剂室 北京100050
消化系统疾病是最普遍的一类疾病,最常见的病症包括胃轻瘫或胃排空延迟、炎症性肠病、乙型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及消化系统常见肿瘤等。炎症性肠病与多种肝胆疾病有关,脂肪肝被认为是炎性肠病中最常见的肝胆并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Protocells药物递送系统的模块化设计与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0年 第4期15卷 432-436页
作者: 牟家慧 李桂玲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制剂室 北京100050
随着多种新型纳米载体的出现,药物递送已实现复杂的功能性递送形式。通常认为,理想的功能性纳米载体应具有以下特征:高水平的药物携带能力、抵抗免疫或排泄系统消除的体内长循环能力、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高度特异性结合能力、控制药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