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717 篇 期刊文献
  • 168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88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741 篇 医学
    • 1,532 篇 临床医学
    • 101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92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67 篇 中西医结合
    • 44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38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28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7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3 篇 中医学
  • 109 篇 工学
    • 77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9 篇 生物工程
    • 13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5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3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 篇 土木工程
    • 2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软件工程
  • 37 篇 理学
    • 25 篇 生物学
    • 4 篇 数学
    • 3 篇 统计学(可授理学、...
    • 2 篇 大气科学
    • 2 篇 系统科学
    • 2 篇 生态学
  • 13 篇 管理学
    • 10 篇 公共管理
  • 11 篇 经济学
    • 11 篇 应用经济学
  • 10 篇 农学
    • 6 篇 作物学
    • 2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5 篇 教育学
    • 5 篇 教育学
  • 2 篇 哲学
    • 2 篇 哲学
  • 1 篇 历史学

主题

  • 117 篇 心房颤动
  • 77 篇 心力衰竭
  • 73 篇 心肺运动试验
  • 65 篇 心肌梗死
  • 64 篇 高血压
  • 59 篇 危险因素
  • 48 篇 心律失常
  • 47 篇 心脏再同步治疗
  • 47 篇 预后
  • 46 篇 肥厚型心肌病
  • 43 篇 心血管疾病
  • 41 篇 肺动脉高压
  • 39 篇 患者
  • 38 篇 体外循环
  • 36 篇 先天性心脏病
  • 35 篇 冠心病
  • 34 篇 急性心肌梗死
  • 31 篇 应用
  • 28 篇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 26 篇 动脉粥样硬化

机构

  • 424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
  • 227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159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133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76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66 篇 北京协和医学院
  • 59 篇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
  • 50 篇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
  • 50 篇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
  • 49 篇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
  • 48 篇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 45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42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41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30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30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
  • 27 篇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
  • 25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25 篇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
  • 24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作者

  • 250 篇 张澍
  • 137 篇 孙兴国
  • 120 篇 华伟
  • 101 篇 陈柯萍
  • 80 篇 胡盛寿
  • 69 篇 李卫
  • 66 篇 宋雷
  • 61 篇 王杨
  • 60 篇 唐跃
  • 57 篇 蒋立新
  • 52 篇 李静
  • 51 篇 樊晓寒
  • 51 篇 邹玉宝
  • 51 篇 惠汝太
  • 51 篇 杨跃进
  • 50 篇 崔永春
  • 48 篇 柳志红
  • 45 篇 杨艳敏
  • 44 篇 唐闽
  • 43 篇 李希

语言

  • 1,88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疾病中心阜外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1885 条 记 录,以下是1051-1060 订阅
排序:
希氏束和希氏束旁起搏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 第2期20卷 172-174页
作者: 白慧 任晓庆 王方正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右心心尖部起搏具有可操作性强、电极稳定不易脱落等优点,目前临床应用广泛。但许多研究表明右心心尖部起搏并非理想的起搏位点,因为心尖部起搏时心激动的顺序与生理性起搏相反,可致潜在的心功能恶化、瓣膜功能不良、心律失常...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高密度标测导管指导下心房扑动和性期前收缩的射频消融2例
收藏 引用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6年 第5期21卷 395-396页
作者: 贺嘉 刘铮 方丕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1病例资料病例1为科术后心房扑动患者,男性,52岁,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于1993年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主动脉瓣和三尖瓣成形术。入院前40 d,患者突发心悸症状,自觉心律不齐,查心电图提示为心房扑动,口服美托洛尔和胺碘酮治疗心悸症状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推广左心四极导线应用技术,提高心脏再同步治疗水平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 第6期20卷 464-465页
作者: 华伟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已成为伴有QRS波增宽的收缩性心功能不良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尽管左心电极导线设计和植入技术不断改进,但由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脏静脉解剖变异、膈神经刺激(PNS)以及较高的左心起搏阈值等因素都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组合铅屏在电生理介入诊疗中对术者的防护价值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 第3期20卷 202-206页
作者: 孙巍 郑黎晖 姚焰 张奎俊 乔宇 侯炳波 吴灵敏 郭金锐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目的: X线透视仍然是目前电生理检查及治疗不可或缺的影像学技术。本研究旨在评估组合悬挂式铅屏和滑轮可移动式铅屏对电生理介入术者的防护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于医院心律失常中心接受单一术者实施电生理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心脏生物起搏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 第3期20卷 274-276页
作者: 杨绳文 刘志敏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缓慢性心律失常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自从1958年问世至今,心脏植入性电子起搏器已成为临床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一线手段。虽然电子起搏器技术不断完善,但在长期临床应用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1],如导线断裂、电磁干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临床心电生理已进入“全三维模式”时代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 第3期20卷 185-186页
作者: 姚焰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20世纪80年代末,心律失常基础研究阐明了绝大多数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机制,同时,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和放射影像技术也取得较大进步。这些学科的结合,使临床心脏电生理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实现了导管消融根除阵发性上性心动过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EAARN评分对于心脏再同步治疗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 第5期20卷 404-408页
作者: 杨绳文 刘志敏 糜家睿 刘尚雨 丁立刚 陈柯萍 华伟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目的 探讨EAARN评分系统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医院心律失常中心首次接受CRT的264例患者临床资料,行EAARN评分(E:左心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辛勤耕耘不断进步繁荣学术孜孜以求——纪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20年随笔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 第1期20卷 1-2页
作者: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冬去春来,时间在不经意间匆匆流逝,《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也翻开了20卷的篇章。20卷承载的不仅是作者的心血、编辑的辛劳,更是见证了中国心律失常领域发展变化最大的20年。
来源: 评论
顺式阿曲库铵在小儿心脏科快通道麻醉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国医刊 2016年 第6期51卷 76-78页
作者: 张喆 晏馥霞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麻醉科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37
目的回顾性分析顺式阿曲库铵在小儿心脏科快通道麻醉中的应用,以期指导肌松药的临床使用。方法调取2012年3~8月在本院实施快通道麻醉的309例心脏科手术患儿的病历资料。其中165例患儿麻醉中使用顺式阿曲库铵作为肌松药(T组),144...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进一步加强我国心力衰竭器械治疗临床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 第2期20卷 93-94页
作者: 华伟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近20年来心力衰竭(心衰)治疗方法学上的巨大进步,极大改善了心衰患者的症状,延长了寿命。在看到疗效的同时,困扰CRT治疗的问题依旧存在,其中CRT无应答尤为突出。CRT反应性涉及术前患者选择(CRT适应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