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79 篇 期刊文献
  • 1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9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77 篇 医学
    • 262 篇 临床医学
    • 8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6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6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3 篇 中西医结合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9 篇 工学
    • 7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2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生物工程
  • 3 篇 理学
    • 3 篇 生物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35 篇 心房颤动
  • 24 篇 心肌梗死
  • 19 篇 心脏再同步治疗
  • 19 篇 心律失常
  • 16 篇 急性心肌梗死
  • 15 篇 危险因素
  • 13 篇 心力衰竭
  • 12 篇 预后
  • 11 篇 临床研究
  • 8 篇 高血压
  • 8 篇 医疗质量
  • 8 篇 心血管疾病
  • 7 篇 应用
  • 7 篇 抗凝治疗
  • 7 篇 导管消融术
  • 7 篇 室性心律失常
  • 7 篇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
  • 6 篇 冠心病
  • 5 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 5 篇 除颤器,植入型

机构

  • 133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53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18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
  • 14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13 篇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
  • 9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9 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9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7 篇 北京医院
  • 7 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
  • 7 篇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
  • 5 篇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4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4 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
  • 4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4 篇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
  • 4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
  • 3 篇 新乡市中心医院
  • 3 篇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
  • 3 篇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

作者

  • 84 篇 张澍
  • 61 篇 zhang shu
  • 37 篇 华伟
  • 32 篇 杨跃进
  • 30 篇 陈柯萍
  • 30 篇 hua wei
  • 28 篇 蒋立新
  • 24 篇 chen keping
  • 19 篇 李希
  • 18 篇 孙奇
  • 17 篇 高晓津
  • 17 篇 杨进刚
  • 17 篇 郑昕
  • 17 篇 李静
  • 16 篇 马坚
  • 16 篇 sun qi
  • 16 篇 杨艳敏
  • 16 篇 许海燕
  • 16 篇 胡爽
  • 15 篇 李卫

语言

  • 29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
290 条 记 录,以下是51-60 订阅
排序:
中国无典型胸痛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8年 第6期33卷 524-528页
作者: 伏蕊 宋晨曦 杨进刚 许海燕 高晓津 李卫 窦克非 杨跃进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冠心病诊治中心 北京市100037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100037
目的:比较中国有典型胸痛和无典型胸痛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自2013-01-01至2014-09-30共入选26 59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12 145例为S...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有创评价和治疗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2年 第2期27卷 156-158页
作者: 延荣强 陈纪林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国家心脏病中心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冠心病诊治中心 北京市100037
冠状动脉(冠脉)临界病变是指冠脉造影目测狭窄程度介于50%~70%的病变,在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中较为常见,其严重程度容易被低估或高估,合理的治疗仍然是心脏科医生的挑战。正确评估冠脉临界病变是规范化治疗的前提。血管内超声(IVUS...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01~2011年东部农村地区医院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标志物检测的变化趋势——China PEACE回顾性急性心肌梗死研究结果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7年 第6期32卷 547-551页
作者: 杨阳 白雪珂 胡爽 李希 李静 郑昕 蒋立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临床研究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牛津国际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市100037
目的:研究2001~2011年间我国东部农村地区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中心肌标志物检测的使用情况,及其十年变化趋势。方法:研究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我国东部13省32家医院的农村地区医院在2001年、2006年和2011年因AMI住院的代表性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06年、2011年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的应用及影响因素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6年 第5期31卷 432-436页
作者: 吴学坤 张丽华 郑昕 苏萌 刘佳敏 张海波 白雪珂 李希 蒋立新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临床研究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牛津国际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市100037
目的:了解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的应用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冠心病医疗结果评价和临床转化研究—回顾性急性心肌梗死研究",收集2006年和2011年因S...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出院患者生活方式改善建议的情况及十年趋势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8年 第2期33卷 123-128页
作者: 李响 关文池 张洪召 张秋莉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营养室 北京市100037 国家心血管病临床研究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牛津国际医学研究中心
目的:评价2001~2011年间我国医生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出院患者予以生活方式改善建议的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研究使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China PEACE回顾性AMI研究数据,根据患者出院接受的生活方式改善建议条目数,将其分为0条建议组、1~2...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他汀类药物的国人临床研究与临床实践
收藏 引用
中华内科杂志 2017年 第1期56卷 15-18页
作者: 霍西茜 蒋立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内科国家心血管病临床研究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牛津国际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100037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s,ASCVD)是目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首要致死和致残原因。大量临床研究充分证实,他汀类药物可降低ASCVD发病风险并改善预后,因此,尽管其问世仅30余年,但业已被...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伴糖代谢异常患者血脂与血糖水平影响的对比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23年 第9期38卷 930-936页
作者: 贺春晖 贺婷 杨进刚 于梅 苏淑红 杨红梅 胡喜田 高峰 史旭波 吴超 陶水英 张峻 吴元 乔树宾 吴永健 王杨 高晓津 杨跃进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 北京100037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心血管植入材料临床前研究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37 廊坊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廊坊065000 新乡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 新乡453099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秦皇岛066099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心内科 石家庄050011 民航总医院心血管内科 北京100123 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病诊疗中心 北京100005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统计部 北京100037 不详
目的:比较匹伐他汀(4 mg/d)和阿托伐他汀(20 mg/d)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伴糖代谢异常患者血脂与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依托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于2016年4月至2020年6月入组全国7个中心554例AMI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匹伐他汀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哪些关键要素让你在临床研究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7年 第8期32卷 814-815页
作者: 蒋立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临床研究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牛津国际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市100037
这些年,很多年轻医生经常问我一个问题:究竟怎样才能做出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发表高水平的临床研究论文?其实这也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我于1989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开始从事临床工作直至1998年,这10年间我是一个Pure doctor(纯粹的临床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06年、2011年中国城市医院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情况分析——China PEACE回顾性CathPCI研究结果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7年 第6期32卷 542-546页
作者: 郑昕 胡爽 王秀玲 王斌 李希 李静 蒋立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临床研究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牛津国际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市100037
目的:分析2006年、2011年中国城市医院经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模式和院内结局的变化。方法:使用"冠心病医疗结果评价和临床转化研究"——回顾性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和PCI研究(China PEACE回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如何撰写发表高水平临床研究论著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8年 第2期33卷 193-194页
作者: 李静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牛津国际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市100037
发表高水平的论著需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首先,论著需要报告重要的新发现,填补某研究领域的空白。因此,科学的研究设计、高质量的研究数据和合理的统计分析是其基石。其次,论著撰写必须遵守相应的规范,且运用合宜的方法技巧,才能更好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