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75 篇 期刊文献
  • 9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8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73 篇 医学
    • 259 篇 临床医学
    • 9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7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6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4 篇 中西医结合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8 篇 工学
    • 7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2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生物工程
  • 2 篇 理学
    • 2 篇 生物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48 篇 心房颤动
  • 19 篇 心脏再同步治疗
  • 18 篇 心律失常
  • 16 篇 心力衰竭
  • 14 篇 危险因素
  • 14 篇 心肌梗死
  • 13 篇 急性心肌梗死
  • 12 篇 临床研究
  • 9 篇 预后
  • 8 篇 高血压
  • 8 篇 医疗质量
  • 8 篇 室性心律失常
  • 7 篇 应用
  • 7 篇 抗凝治疗
  • 7 篇 导管消融术
  • 7 篇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
  • 6 篇 心肺运动试验
  • 6 篇 抗栓治疗
  • 6 篇 治疗
  • 6 篇 心血管疾病

机构

  • 133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48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20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
  • 14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13 篇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
  • 9 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7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7 篇 北京医院
  • 7 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
  • 7 篇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
  • 6 篇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6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5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5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4 篇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
  • 4 篇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
  • 4 篇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
  • 4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
  • 3 篇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
  • 3 篇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

作者

  • 85 篇 张澍
  • 62 篇 zhang shu
  • 37 篇 华伟
  • 34 篇 杨艳敏
  • 30 篇 陈柯萍
  • 30 篇 hua wei
  • 28 篇 蒋立新
  • 25 篇 yang yanmin
  • 24 篇 chen keping
  • 19 篇 李希
  • 18 篇 孙奇
  • 17 篇 李静
  • 17 篇 胡爽
  • 16 篇 马坚
  • 16 篇 sun qi
  • 16 篇 郑昕
  • 15 篇 王娟
  • 14 篇 樊晓寒
  • 14 篇 张丽华
  • 14 篇 霍西茜

语言

  • 28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急重症中心"
284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排序:
小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性肾损伤诊断标准的评价:pRIFLE标准和KDIGO标准
收藏 引用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0年 第5期40卷 533-537页
作者: 贾爰 罗启鹏 李轶楠 康文英 袁素 晏馥霞 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麻醉中心 100037
目的从术后转归角度,评价pRIFLE标准、KDIGO标准用于诊断小儿法洛四联症术后性肾损伤(AKI)的准确性。方法连续回顾性选择8岁以内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患儿375例,分别依据pRIFLE和KDIGO标准,诊断患儿术后AKI发生情况及其分级,对预后指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动脉转位合并房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22年 第5期37卷 477-481页
作者: 张硕 李晓飞 王钊 宁小晖 樊晓寒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100037
目的:回顾性分析大动脉转位患者合并房传导阻滞(AVB)的类型、特征及其他心律失常合并情况。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45例合并AVB的大动脉转位患者(男性26例,女性19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大动脉转位类型、超声Van Praagh分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移动医疗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 第10期45卷 827-831页
作者: 王秀玲 霍西茜 郑昕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心血管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牛津国际医学研究中心 100037
冠心病二级预防措施,包括生活方式改善、危险因素控制以及坚持服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但目前世界范围内,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冠心病二级预防依从率均较低。如在我国31个省市的调查中,极高危冠心病患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心脏骤停复苏后凝血-纤溶改变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 第11期30卷 1402-1406页
作者: 王娟 杨艳敏 谭慧琼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急重症中心北京100037
心脏骤停(CA)为世界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由心脏骤停导致的猝死人数高居世界之首。2021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我国心脏性猝死年发生率为41.8/10万,估算每年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总人数为54.4万人,相当于每天约有1500人因心脏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心房颤动合并高血压患者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华内科杂志 2014年 第4期53卷 269-272页
作者: 王娟 杨艳敏 朱俊 邵兴慧 张晗 李建冬 刘力生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急重症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100037 中国急诊心房颤动注册研究协作组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合并高血压患者1年随访的卒中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中国诊房颤注册研究(20家医院)的房颤合并高血压患者资料,根据1年随访事件中是否发生卒中将患者分为卒中组和非卒中组.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心脏交感神经活性评估方法学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9年 第10期34卷 1038-1040页
作者: 汪京嘉 唐熠达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自主神经系统在调节心血管与代谢的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与神经再平衡治疗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目前有关心脏交感神经活性评估的方法具有不同的特异性与局限性,在临床研究与应用中开展常需要综合考虑.本文介绍相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补铁治疗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3年 第5期51卷 555-560页
作者: 刘少帅 杨艳敏 谭慧琼 王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心内科 青岛266035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心内科急重症中心 北京100037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铁缺乏在心衰患者中尤为普遍,可导致患者运动能力下降,影响生活质量,是高死亡率和再住院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对不同方式的补铁治疗对不同类型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探索,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泌体相关长链非编码RNA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 第19期96卷 1542-1545页
作者: 陈桂浩 杨跃进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 100037
DNA元件百科全书(ENCODE)研究指出人类常染色体基因组中的核苷酸基本都被转录,并确认80%的基因组都有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其中,仅有不到3%的转录本来自于编码蛋白的基因,剩下的非编码转录本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基因的表达: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来源的泌体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收藏 引用
中华医学杂志 2017年 第30期97卷 2395-2397页
作者: 徐珺 杨跃进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37
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再灌注治疗方法是减少心肌细胞死亡的有效治疗策略.然而,再灌注治疗在挽救缺血心肌的同时也可引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MIRI是指心肌组织缺血或者缺氧一段时间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对比中美冠状动脉血运重建适宜性标准在中国人群中的适用性和科学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20年 第1期35卷 16-23页
作者: 林深 王小易 饶辰飞 乔树宾 颜红兵 窦克非 唐熠达 吴永健 徐波 杨新春 沈珠军 刘健 郑哲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心外科 北京市100037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心内科 北京市100037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目的:旨在对比中美冠状动脉血运重建适宜性标准(以下分别简称“中国标准”、“美国标准”)在中国人群中的适用性和科学性。方法:连续入选4家大型心脏中心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中至少一支冠状动脉狭窄≥50%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研究首先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